APP下载

趋同化设计: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新审视

2018-11-29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宁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36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课堂教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宁小学 陈 玲

“设计”的意思就是把一种计划、规划,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而“趋同化设计”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其他教师的教学思想、内容、模式的约束下,或者在其他教师具有优势作用的教学行为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雷同化现象。笔者根据语文课堂中出现的各种“趋同化设计”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如何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趋同化设计”的积极性,化弊为利,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为此,笔者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及思考。

一、“趋同化设计”的现状调查

1.教师使用“趋同化设计”人数的调查及分析

2014年3月初,对本校50 名语文教师使用“趋同化设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低、中年级教师在课堂常用趋同化设计高的达90%,偶尔用的占10%;高年级教师在课堂常用趋同化设计的高达80%,偶尔用的占20%。

2.教师使用“趋同化设计”内容的调查及分析

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课前导入、课中教学、课后延伸等现象的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进行“趋同化设计”,因为这样既能够节约时间、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又能使课堂教学从“呆板”走向“灵活”。

3.教师使用“趋同化设计”态度的调查及分析

很多教师也在使用“趋同化设计”,只是没有听到他们的心声,那么,他们到底持什么态度呢?笔者对本校50 位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赞成“趋同化设计”具有丰富性和多变性的教师占80.8%,复杂性的占19.2%。

二、小学语文教学“趋同化设计”的利弊分析

1.语文教学“趋同化设计”的优势

(1)有利于营构宽容心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冷漠和粗暴往往会毁掉一个学生,教师的爱心和宽容常常会成就一个学生。因为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会因某种原因而“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这很正常,正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能正确地处理、利用好这种“资源”,这将对学生的人格产生重大的影响。

(2)有利于弘扬主体性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回答提供的信息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允许他们进入教学过程。如果他们被排斥在课程与教学之外,如何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能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睿智地进行处理,冷静地思考,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

(3)有利于拓展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为教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都使教师们难以预料,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更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长足的发展。

2.语文教学“趋同化设计”的弊端

(1)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加德纳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每个人实现自己目标的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趋同化设计”的出现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差异,往往在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还是不明确,抓不住学习的重点,那么怎么会使个体差异扬长避短呢?

(2)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都很紧张,课堂上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都参与,因此不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能更好地吸取知识、信息或进行知识再创造,所以就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忽视知识与经验的有机结合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为语文生活化和生活化的学习提供了极好的语文环境。在语文课堂中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加强探索、研究、总结,这样才能使语文学科与生活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等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质量,促进整体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小学语文教学“趋同化设计”的重新审视

1.以“活动”为载体,着眼需求

(1)提供学习空间,激发参与热情

如:学习了二年级下册《识字6》后,学生们认识了12 种动物的名称,这时我要求学生将动物、植物、家电等事物归类,并动手操作,可以用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等的方法,指导他们收集整理、合理分类,并写上名称或简要介绍,不会写的字,可以注上拼音。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让学生完成具有成功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空间,让他们在这过程中动脑、动手,完成整个过程,切实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互动合作交流,开阔阅读视野

如:《狼和鹿》这篇课文学习后,我请学生把课后收集的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与大家分享,从而让学生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破坏生态平衡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最后再进行互动交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让学生课后进行收集资料已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因为这样常常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发师生、生生之间的争辩,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广泛的讨论,促进有效互动,达到主动进取的精神风貌。

2.以“学法”为手段,立足目标

(1)诱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

如: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写话练习:“十分钟过去了,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大家静静地站立着谁也不说话,试想:这时的方副官长、老饲养员、警卫员、彭德怀,他们都在想什么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合适的角色写话。

在教学中,我诱导学生质疑,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难点处、重点处、易错处质疑,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质疑中思考、探究,从而生成个性化感悟,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使学习的氛围高涨。

(2)利用读写结合,促使综合积累

如:学了《徐悲鸿励志学画》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像徐悲鸿这样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还有哪些?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在《虎门销烟》《我给江主席献花》文章中,请学生抓住人物特点写一段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的学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为读写结合提供良好的物质材料,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得平时的积累浮现水面。

3.以“反思”为契机,挖掘内容

(1)注重评价,引导学生反思

如:学习习作《记一次体验活动》时,在学习中,我选出一位学生扮演盲人,事前,要求他要完成一件事,就是从教室的角落走到讲台桌前倒水,并把水带回座位喝掉。活动结束后,要告诉大家体验的感觉,同时观看的学生也要说说自己的想法。

当体验结束后,这位学生谈了自己的体验经过,其他学生也各抒己见,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回答时,我给予了及时的评价;当有异议时,我采取延时评价、再交流、最后再做评价。因为评价不光是在结束时对学习结果做一个鉴定性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及时的反馈。值得一提的是,在评价中我们既要做到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也要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2)注重迁移,撰写反思日记

学段:四年级下册。

内容:《云雀的心愿》

日期:2017年6月8日。

得意之处(学法与方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抓住一条主线:“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围绕这条主线,让学生边读边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选择“读读想想、圈圈画画、说说写写”的方式,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学习的目的,重在训练学生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从而能够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最终使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领悟到课文的精髓。

遗憾之处(分析与对策):当学完课文后进行了拓展延伸,问:请大家设想一下,十年后,小云雀带着自己的孩子又回到了这个地方,那时它们会看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由于时间的原因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让同学们充分地说一说、写一写,最后只好留作课后的作业。如果能展开说一说,学生将会加深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感受之处(感受与体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切实地感受到了电子白板的作用可真了不起,它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再现、传递:“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人们乱砍滥伐的场景”。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产生共鸣,从而深刻地感受了砍伐森林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植树造林,水到渠成。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想一想这句话真的很实在,在一线的教师,只要我们平时能重视反思,坚持写教学反思,把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心得,真实地记录下来,相信这将会是最真实、最有教育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将会对我们的教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始料不及、千变万化的现象,而这些正是我们课堂生成的亮点,如何去驾驭、转变,这就需要智慧的教师去诠释,灵活地、弹性地为学生搭建教学平台,达到课堂的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