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市正阳街东西巷改扩建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8-11-29

文学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文脉桂林特色

陈 硕

旧城改造对于改善当地百姓生活,提升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但近年来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发生了不少不重视历史文物古迹保护的事件,忽略了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创新。当前国内旧城改造普遍存在开发模式的单一化、强度高、改造的项目不科学对当地历史文化认识浅显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本文通过以桂林东西巷改造为例,分析了在改造过程中以文化传承为基准,以创新为手段等改革策略,以期对今后的旧城改造提供更好的思路,避免改造中的单一性、经济性,失去地域历史文化特征。

一.正阳街东西巷现状

正阳街东西巷是桂林市明清时代遗留下的唯一的一片且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街巷和旧民居聚居地,位于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发展区中心和桂林古城保护区,以靖江王府为核心,西邻中山路十字街,东依漓江,南接正阳路步行街、与解放东路相邻,是名人聚居、百年老字号、抗战文化和靖江王府等桂林文化集聚地,它的存在是历史的延续和见证。东西巷的历史追溯于唐代武德年间,建筑多为砖木混合结构,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道路泥泞,洼地积水,下水道堵塞不流通,电线电缆错综复杂等一些问题较为严重,不但影响了桂林城市的容貌和城市发展的节奏,更给居住区市民和旅游参观的消费者带来了不便。

二.东西巷改造中的区域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美国著名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面貌、街道的景观,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世代人民的刻画有了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1]。桂林作为世界旅游名城及靖江王府作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占地面积最大的潘王府城是历史文化的有力验证和延续。以600年的王城文化和明清历史文化作为文化背景。对东西巷改造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定位是实现古都风韵和现代化商业完美结合。

1.传承商住一体布局,凸显桂林本土文化元素。

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特色则是一座城市的个性、特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历史积淀的外在体现。一座城市的文脉如果得不到延续,特色不再,也就会渐渐失去其魅力和吸引力[2]。正阳街东西巷自唐代武德年以来就是桂林商业文化繁华的中心,曾经很多桂林“老字号”都是从这里兴起的,如“张永发”的染布、“熊同和”药店、“又益轩”米粉、“鸿庆隆”月饼、“车馨兰”生切烟等等,当年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牌,对于现代桂林人来说这些名词离得越来越遥远都以消失匿迹。恢复老字号,延续本地历史文脉,传承传统文化,是东西古巷保护与改造的一大亮点[3]。在规划保护的修缮过程中要以还原历史本来面貌的态度,对名人府第、老字号旧址、特定文化符号进行如实考证,原地保护或重建或纪念,以传承与延续东巷文化中积淀下来的生命活力。

2.传承本土建筑特色,凸显时代气息

桂林作为拥有“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顶桂冠的城市,具有独特的自然山水城市风景优势和渊远流长的历史文脉。桂林城市特色属城在景中,景在城中,而建筑多为民国时期传承明清建筑式风格以青砖低矮建筑居多。东西巷目前属桂林城市唯一原生态老城区,其源可追溯于唐代武德年间,是桂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地带,明朝藩王靖江王府是桂林遗存完整具有历史底蕴的古建筑,且城外有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其传统建筑汲取了历史文脉发展之精髓,使其传统建筑的风格、造型、体量、色调在国内独树一帜,其建筑占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坐落于山水之中,与山水融为一体,形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东西巷的改造中建筑形式是改造的核心。对该旧区的规划,必须浓缩桂林城的千年历史,要做到古朴大方而且雄厚,发扬老桂林本土的建筑特色,让人们延续对老桂林建筑文化的传承。因此,在东西巷改造保护中需要兼顾历史、现实与未来,在改造中需要将古代建筑工艺与现代建筑工艺传承与创新[4]。根据桂林本地建筑文化和气候因素,东西巷的建筑形式采用岭南骑楼形式。通过骑楼建筑的形式与内容去分析比对一般建筑形式,有如下优点:

(1)能严格区分交通分流线提高交通的流畅性与安全性,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又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运用马路空间。(2)桂林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潮湿,可以很好地做到遮阳避雨的作用。(3)打破了商家单门独户的束缚,有效的形成灰空间,增加了消费者的共享空间,在建筑立面外观的设计中运用强烈的虚实对比,整个空间层次变化多,可以很好地丰富沿街景致。(4)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扩大居住或商业空间面积。二楼建在人行道之上,不但有效地满足商业活动的需要,还可很好地弥补室内空间的不足等弊端。骑楼建筑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其建筑优势,体现与彰显出商、住建筑的个性与特点,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桂林本地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等。

在这次东西巷的改造和创新中。在街区设计和布局中可以以历史年代为轴线,选用时代划分的形式,比如桂林经历了唐、宋、明、清以及至今。每个街区都凸显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展现和文化氛围。街道是表现城市文化生活和城市面貌的廊道,因此在街道设计中注意以人为本,注入自然条件,这样才能营造出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文化内涵。在小巷街景的设计中要与艺术相结合,以艺术中形式美法则为依据,注重色彩、线条、凹凸、和谐等几个元素方面,达到新改造的小巷街景能很好的体现传承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5]。

3.注重景观设计,凸显历史文化名城

纵观历史文化名城往往因历史名人名事而“名”。因而,东西巷要想充分展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能忽视名人名事的城市雕塑的作用,城市雕塑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点睛之笔。在每个街区都有一些雕塑的呈现,动态和行式不一,主要以唐宋明清以及现代人生活的场景,可以让游客更好的参与其中并融入其中。在这些场景中还原老桂林特色的人物场景,比如有挑着担子卖米粉的,磨菜刀和磨剪刀吆喝的人,小孩子的嬉戏场景,在街头闹事看书的举人,在路旁或树荫下简单工具理发的场景等等。建筑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坚固的,冰冷的,若是有雕塑人物或动物的融合,以及雕塑展现当时生活的场景会更形象的让初次来桂林的游客更能深刻的了解桂林,熟知桂林和留念桂林。

三.结语

正阳街东西巷改造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现存有的危房、残破的道路和错综交叉的电线都存在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亦影响市容。这次的改造会整体改变现存有问题,同时又会增加其亮点。对于目前各个城市日益趋于雷同化,要使城市具有自己的特点、个性与可识别性,最经得起考验与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就是延续城市的历史遗产与历史文脉。在一个城市中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6]。文化特色既是城市景观中贯穿的灵魂与城市发展的血脉,又是城市发展极具活力的视觉要素和构成城市形象的关键。故在城市改造中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增添城市活力的重要因子。树立文脉延续意识,在旧城改造中借鉴其他城市对旧城改造的经验和措施,将现代与历史的元素充分融合,打造成桂林市对外展示形象的又一张新名片,同时也给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桂林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并给社会和当地居民留下弥足珍贵的印记。

[1]丁静蕾,邓冰.以人为本,传承文化—谈武汉户部巷的保护和更新[J].华中建筑,2005,(04):116-117

[2]江增光,郭文.旅游地居民空间权能感知、旅游影响感知及开发态度的关系----以江南古镇同里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01):188-191.

[3]黄伟林.历史文化名城桂林[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4]耿彦波.从旧城改造到古城保护—走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J].文化纵横,2013,08):36-45.

[5]温军鹰.自然景观城市设计理念研究——以桂林山水城市为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6]余斌,杨超等.景观生态视野下景德镇生态文化及产业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02):208-209.

猜你喜欢

文脉桂林特色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特色种植促增收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桂林行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