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兵力投入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影响

2018-11-28龙凌云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兵力蒋介石国民党

摘 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国共两双方投入兵力进行比较,客观系统的梳理国共双方兵力悬殊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影响。

关键词: 兵力 红军 国民党 蒋介石 第五次反“围剿”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蒋介石推行“堡垒政策”,对中央苏区进行严密封锁;举办庐山军官训练团,提高军官反共的信心和作战指挥能力;改编部队以期适应山地作战等等。蒋介石要实施以上政策,如果没有大量的兵力投入是不可能完成的,第五次反“围剿”也就不可能失败。

一、国民党兵力投入

1933年8月底,蒋介石加快军事部署,从江苏、浙江和北方各省调集了100余万的兵力准备同时对苏区发动“围剿”。作战部队直接投入战场兵力,陆军69个师、9个旅、1个团,5个空军大队,共计50余万人,具体分配如下:[3]p313

北路军第一路军: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前敌总指挥蒋鼎文,指挥33个师、3个旅,下辖1、2、3路军以及浙、赣、闽边区警备部。其第一路军总指挥由顾祝同兼任,刘兴为副总指挥,辖4个师、一个骑兵旅以及第二纵队,再加上税警总团,部署在吉水、新淦、永丰、乐安、宜黄一带,构筑严密的碉堡封锁线;

北路军第二路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由蒋鼎文兼任,汤恩伯为副总指挥,辖2个纵队、一个预备队,共6个师及1个补充团,部署于金溪、胜桥、崇化地区,构筑碉堡封锁线;

北路军第三路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由陈诚兼任,薛岳为副总指挥,辖3个纵队及1个守备队,共18个师,1个补充旅,其中以14个师编为机动作战的第五、第七、第八三个纵队,4个师和一个旅为守备队;浙、赣、闽边区警备司令赵观涛,辖五个师及4个保安团,直属总预备队总指挥钱大钧,辖五个师,集结于南城、南丰、硝石、黎川等地区,并于抚河一带构筑大量的碉堡形成密集的封锁线。在一、二军的策应下逐步向广昌、宁都方向渐次推进。

北路军主要担负“剿匪”的主力任务,构筑严密的碉堡线防止红军北进,并相机向古龙岗方向推进以策应作战。另以一部控制于赣江两岸之安福、吉安、万安、遂川一带,协同西路军“围剿”湘赣边的红军。

西路军:西路军总指挥何健,辖九个师、三个旅,其主力部署在阳新、大冶、通山、平江、万载、铜鼓一带,并构筑封锁线。与北路军赵观涛指挥的浙、赣、闽边收军五个师及4个保安团,担任围攻闽浙赣、湘赣和湘鄂赣苏区。同时阻击红一方面军向赣东北及赣江以西方向运动。由蔡廷锴、蒋光鼐指挥的第十九路七个师、两个旅,将主力结集于闽西北地区的邵武、将乐、顺昌、延平、沙县、永安、龙岩一带,阻止红军向东突围。

南路军: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副总指挥白崇禧,辖一、二、三军,共十四个师两个旅,扼守赣、粤边境的寻邬、安远、信丰、赣县、南康、上杭、上犹、崇文及武平地区,防止红军向南发展及渡江西进,并逐步向北广昌方向推进,以配合北路军作战。并动用大量的飞机作掩护和支援地区部队向广昌、瑞金方向进攻。

国民党这样的兵力配置和部署,几乎是把中央苏区围得水泄不通,用兵力和堡垒的配合切断了苏区与外部所有联系。诚然,要想在这种包围圈下突围还是可能办到的,但是要想在这种重兵包围的情况下打破封锁,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仅如此,蒋介石改编部队以适应作战,蒋介石认为前几次“围剿”的失败,是部队原来的编制不适应中央苏区山地作战。他在南昌行营召开集师参谋长以上人员开会,决定:“将以往师辖两旅、旅辖两团或三团的编制,一律改为师辖三个团,减去旅指挥阶层”[4]p6-7;团以下各级部队力求充实,以便长久保持战斗能力;团以上各级部队,均增设侦探队,扩大运输队编制,以加强搜集情报和提高运补能力。至8月底,“围剿”中央苏区的北路军多数部队先后改编完毕,大致分为3团、4团、5团制三种师。蒋介石以改编后的3团制师和整理过的5团制师为进攻红军的主力,人员武器补充充足;把新调至江西的部队加以重新整理,改编训练成“剿共”的基本队伍;以湘军及未改编的部队为筑垒守碉部队等,于此同时,蒋介石还在南昌、武昌、洛阳、杭州等地设立新兵训练处,拟训新兵150至200个团,[5]p399以不断补充其“围剿”军主力。事实证明,蒋介石对部队改编在之后的作战中效果发挥明显,对部队指挥行之有效。

二、红军的兵力投入

中央苏区大部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形多山地丘陵为主,其本身受地域限制,且位于人口稀少的山区,苏区总人口最多时不过300万人。经过多年向红军输送兵员后,1933年初最乐观的估计“尚有七十万壮丁”[6]。1933年5月至7月,扩大红军约5万人,1933年8月至1934年7月中旬扩大红军数量达到11.2万多人[7],总计约16万人,已经占到可征召青壮年男子的近1/4。这其中还不包括各级政权工作人员、机关单位人员、工厂工人、医护人员、后勤人员、前后方夫役以及不能加入部队的地主、富农分子等。

如果统计起来,可以参加红军的青壮年男子实际上大部分已经被征用了。据毛泽东1933年底对长岗乡、才溪乡的调查,可知苏区农村中男劳力(16-45岁)占人口比例为25%左右,其中当红军、做工作的已经占到70%-88%了[8]p351。虽然红军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是一味的“扩红”,使得红军兵源素质急剧下降。

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战争尚在进行之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就提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口号,1933年7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帝国主义国民党五次“围剿”与我们党的任务的决议》,强调继续“扩红”,必须在短时间之内扩大一倍甚至一倍以上的红军。一味强调的“扩红”使得红军新战士素质良莠不齐,而且由于他们中有的并非自觉自愿参加红军,因而经常发生逃跑现象。如江西的长岗乡,16岁至45岁的男子407人中,参加红军和革命工作的320人,留在家乡的87人,参加紅军和革命工作的与留在家乡的比约为4:1。再如福建上杭的才溪乡,全部男子554人中,参加红军487人,留在家乡的仅有67人,比例约为7:1。[5]p404到1933年12月底,“江西全省约有两万逃兵”。可想而知,所谓十万红军主力的战斗力有几成呢?

红军总政治部1934年4月统计,红军战士中16岁以下的占1%,40岁以上的占到4%,相当部分人员在三四十岁之间。当时,国民党方面在与红军交战时也感觉到,一些红军部队“素质不佳,老弱参半”。[10]p191按此推算, 红军有战斗力的人员约为 9万多人,而且很多红军战士手上是没有武器,连大刀长矛都平均不到每一名战士,有相当一部分红军是徒手随军的,特别是经过激战之后伤病员和数百名十三、四岁的小红军战士也就成了部队的累赘。

由此看来, 国民党在兵力和兵源上都远胜于红军, 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这种情况下红军想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封锁是相当困难的。

三、兵力悬殊较大是红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第五次反“围剿”前夕,整个苏区只有一个兵工厂(即官田兵工厂),人数为400余人,下设造弹、修理2个分厂。[5]p40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红军根本没有生产枪械的能力。那么红军的武器弹药仅仅靠原来起义部队的?那能有多少?那一个连生产枪械能力都没有的兵工廠,如何能够供应10万余人部队的武器装备。黄少群先生认为:红军的武器弹药的主要来源是靠战斗缴获,还指出毛泽东的红军建军原则之一,在武器弹药上主要的不是靠自己生产而是靠在战斗中的缴获, 就是“一切都取给于敌方”。但是纵观第五次反“围剿”整个战争,红军胜败几场,何以能够战场缴获?何以能够敌资我用?所以这个观点我是不能赞同的。

战争的胜负除了取决于双方的军事实力之外,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这也是尊重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黄少群先生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跟军事力量没有太大关系,至少认为不是主要原因。例举了中央苏区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认为第五次反“围剿”时,敌我双方在客观物质条件与前四次相比并无太大变化,只是这次蒋介石集中了更多的兵力,采取了新的堡垒主义战术。还例举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只剩下3万余人,而到了陕北后,全国红军也由30万变成 3 万,蒋介石以 40 几万大军围追堵截却始终未能将红军灭尽,而中国革命却又能得到“重新发展”。[34]但就第五次反“围剿”而言,之所以认为军事力量的绝对悬殊是根本原因,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的,黄少群先生在文中也说了第五次反“围剿”蒋介石集中了更多的兵力,采取了新的堡垒主义战术,也正是因为这点变化导致了红军的惨败。很早以前英国曾经流传这样一个小故事:“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很多的战役,一些细小而关键的,看起来是毫不起眼的因素,却往往决定着这场战役的胜败。所以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并不能代表第五次反“围剿”就一定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在国民党采取种种“剿共”措施且拥有绝对的军事兵力优势的背景下,恐怕红军再有好的防御措施,再正确的军事政策恐怕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中华民国史(第八卷)1932-1937(上)[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 王多年.反攻戦乱(上篇)第4卷[M].台湾:台湾黎明文化出版公司,1982.

[3]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4] 亮平.纪念五一论红军建设中当前的几个重要问题[J].《斗争》,1933 (10).

[5] 一年来扩大红军的统计[J].红星报,1934(54).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 转引杨伯涛.蒋军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攻纪要《文史资料选辑》第 45 辑.

作者简介:龙凌云()1988.2.2-),男,天津,研究生在读,助教,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单位:天津大学。

猜你喜欢

兵力蒋介石国民党
美军兵力设计及作战概念跟踪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快过关了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小鸟的攻击 ——达里尔(美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