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祝县雷暴特征及防雷减灾意义

2018-11-28汪宗成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意义

摘 要:本文利用1951—2010年天祝县逐月雷暴日数资料对雷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祝县年雷暴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4.795d/10a;雷暴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型特征,主要出现在5—9月,占94.0%,以7月最多,占全年24.6%;夏季为雷暴活动高峰季,然后是秋季,冬季和春季雷暴天气出现频率较低。雷暴特征对防雷减灾意义主要表现在指导防雷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雷电灾害调查和鉴定、雷暴日参数局限性降低了防雷保护效果3方面。

关键词:雷暴特征;防雷减灾;意义;天祝县

中图分类号:P4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212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天祝县1951—2010年雷暴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雷暴日不同时段变化特征。本文采用线性趋势、气候倾向率和滑动平均法对天祝县雷暴日数进行气候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雷暴日数年际变化

天祝县近60a平均雷暴日数为41.4d,其中1959年、1967年和1973年雷暴活动异常偏多,以1959年雷暴日数最多,高达75d;2005年雷暴活动异常偏少,仅15d,两者相差60d说明天祝县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从5a滑动平均曲线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天祝县年雷暴日数基本都在平均值以上,且数值较高,为雷暴多发期;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雷暴日数基本都在平均值以下,数值较低,说明该阶段内雷暴活动较少。近60a天祝县年雷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4.795d/10a(图1)。

2.2 雷暴日数月变化

天祝县1951—2010年各月平均雷暴日数具有明显变化特征,并呈单峰型变化,1—7月各月平均雷暴日数逐月增加,8—10月迅速减少,11—12月减少趋势较缓慢。雷暴日数峰值在7月,达10.2d,然后是8月,为9.7d,年内雷暴日数主要集中夏季6—8月,占年雷暴日数70%,然后是秋季,占年雷暴日数22.9%,春季和冬季出现概率较低,仅7.1%。

3 雷暴特征对防雷减灾意义

3.1 对防雷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指导意义

防雷工程图纸设计审核中对于新建项目后续中电子电气设备安装等并未有强制性规定。现阶段,只是单纯验收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即使已经建立综合防雷设计和防护理念,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和贯彻执行。所以,在对防雷工程项目审核及竣工驗收时,要新增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技术审查和验收项目等内容。从源头上监管,使用科学有效方法做好弱电设备综合防雷,禁止未通过防雷验收电子电气设备投入市场,降低雷电灾害事故。

3.2 对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的指导意义

各级气象部门应高度关注雷电灾害调查研究工作,尽快建立科学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流程和技术手段。从雷电监测网中获取数据信息结合现场调查人员测量和现场深入分析,找出同雷电灾害相关规律性物理和数学模型,做好每起雷电灾害事故收集、分析、取证、记录、报告等,找出主观/客观原因,以技术报告或调查结论形式呈现,针对今后同种类型雷电灾害事故建立长效防护机制和经验标准,将有效雷电灾害事故分析和特征总结形成成果报告。

3.3 雷暴日参数局限性降低了防雷保护效果

雷暴日参数主要是根据人工观测的单个气象站在200m范围内人耳能够听到的雷声记录的,且一天中多个时段出现的多次雷击按照一个雷暴日统计。雷电监测网则是记录下整个区域时空范围内云闪、地闪和回击观测。由闪电定位系统组成的观测网络可准确反映区域内雷电活动时空分布规律。结合雷击次数和雷击出现时间,将地闪密度和年雷击次数计算出来,使用科学有效方法找出相关规律,建立经验公式,并作为专项科研成果引入防雷设计规范中。

4 结论

近60a天祝县年雷暴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4.795d/10a。1987年前雷暴活动较频繁;1987年后雷暴活动较少。雷暴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型特征,集中在5—9月,占94.0%,以7月最多;夏季为雷暴活动高峰季,然后是秋季,冬季和春出现频率较低。加强雷暴特征分析,对于合理指导防雷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雷电灾害调查和鉴定及雷暴日参数局限性降低防雷保护效果等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候栋,孙晓光,卓永,等.昌都地区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防御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5).

作者简介:汪宗成(1968-),男,甘肃省天祝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工作。

猜你喜欢

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k,b几何意义的应用
“无意义”修行
吸引的意义
不要无意义地羞辱他人
EGFR、Ku70、NF-κB 及 Bcl-2在 Graves 病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