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天才做生意

2018-11-28袁斯来

第一财经 2018年45期
关键词:编程

袁斯来

唐文斌刚刚过了而立之年,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在7年前成立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旷视科技,如今估值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俱乐部。

唐文斌的创业之顺利,让人羡慕。年少时他就展现出了在编程上的天赋,顺利进入了清华大学,之后又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还没毕业就有了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而他们决定一起做的事还恰好押中了AI风 口。

这个时代诞生了太多年轻的传奇。很多时候,人们会以为这些新贵们只是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选择,但如果回溯他们的成长岁月,会发现这群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们,在年少的时候已经显现出了与众不同之处。

事实上,唐文斌的“硬件”谈不上好。他的老家在浙江新昌县沙溪镇,家庭谈不上富裕,上的学校也绝不算顶尖。父母对他没有过高的期待,管教宽松,也没给他报各种兴趣班—唐文斌几乎是被“放养”的。

在编程之前,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同学一起玩四驱车。那是《四驱兄弟》正火热的1990年代末,唐文斌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一辆高配置的四驱车和自己的跑道。

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放学后,大家就会在小学门口的跑道旁边PK。只是,他能够支配的零花钱并不多,所以只能动脑筋买些零件拼拼凑凑,但唐文斌常常用自己20多块钱的车打败一两百的“高配”,成为胜利者。“当时虽然不懂什么空气动力学、风阻什么的,但是会自己研究,我会想针对不同的跑道应该用什么轮子,哪些齿轮需要优化,马达用多少钱的合适 。”喜欢琢磨、思考是他从小就有的特质。

這些特质在他接触到编程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当时他还是一个初一的学生。正赶上了互联网泡沫最顶峰的世纪之交,百度、阿里巴巴、搜狐、新浪、网易和腾讯,都是在那个看似有些遥远却生机勃勃的年代诞生。

过去二十多年是计算机专业在中国的黄金时期。雷军、李彦宏、王小川……这些耳熟能详的人,都毕业于计算机系。王小川还记得,在1990年代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已经有很多实习了,“顶峰的时候1/3的计算机系同学都跑到ChinaRen去干活了,经常老师上课下面同学都不在。”王小川在接受采访时回忆。

他们是离新技术最近的一群人,当风吹起的时候,会比寻常人更敏锐地抓住改变自己阶层和命运的机会。

当然,十多岁的唐文斌并不知道,初一时走进机房的瞬间,会给自己今后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当时,他所在的新昌城关中学要引入计算机竞赛的培训,打算从各个班里挑选一些种子选手。12个班最后选了24个人,组成了第一批学员。唐文斌成绩一直排在前面,很自然地被选拔进去。

在很多人看来,编程是很枯燥的事,但唐文斌却乐在其中,只要有时间就坐在电脑前。直到现在,说起编程这件事,他还是神采奕奕,“编程不是一个公式,直接算出来就行了,而是制定一个计算的方法,用一个算法去解决问题。这是一种程序化的思维模式,拓宽了解题的手段和途径,就会觉得这个真的太有意思了。”唐文斌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很难说这种喜爱是如何产生的。毕竟,很多人都想发现能让自己真心热爱的事物,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找到一份不讨厌的工作养家糊口。如唐文斌这样,在年少时就能遇到自己喜爱并擅长的事,是很稀少的。

“当然可能有所谓的天赋,那是催化剂,兴趣才是起点,所以会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自然也变得更强,成就感有了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这才是一个正循环。有些兴趣可能是培养的,但我是接触编程的那一瞬间,就觉得它非常有意思。” 唐文斌说。

为了这份热爱,他愿意倾其全力。2003年的冬天,唐文斌刚刚16岁,他独自一人从县城坐车到绍兴,找到了绍兴一中的计算机老师陈合力,要绍兴一中录取他。那时的唐文斌已经拿了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陈合力是唐文斌的老乡,觉得这个小男孩很有意思,加上欣赏他的天赋,就找到学校领导,破格把初三还没毕业的唐文斌招入了绍兴一中。

陈合力后来也成了唐文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练”,有时唐文斌换下来的厚衣服、床单被套,陈合力都会一袋袋地拎回家,帮他洗干净。

对于这群走编程而非应试道路升学的少年来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以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是选拔人才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当然,也是最为残酷的资质淘汰。

唐文斌从初三就开始打比赛,仅一年的时间,他就从NOI的银牌最末升级到银牌第一,当年就直接被清华大学点招。他还参加了国际顶级编程比赛Topcoder,在进入决赛的4名华人选手中,他是唯一一个中学生,其他3人都是博士。

这群参加竞赛的年轻人,后来很多都成了各自领域里的大牛。比如,当时和唐文斌一起参加比赛的“楼神”楼天城,后来创立了人工智能出行品牌小马智行,估值在10亿美元左右。而旷视科技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杨沐只比唐文斌低一级,也获得过IOI金牌。

在2006年,人们还用诺基亚功能机,笔记本电脑还是奢侈品。但这群十多岁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在还很初级的互联网上寻找同道中人。“IOI FORUM”就是把这群天南地北的少年人聚集在一起的BBS。

竞赛圈几乎每个人都在这个论坛上有个ID。这群人喜欢自嘲,或者用唐文斌的话“假装谦虚”,所以他们都在名字前加上个“failed(失败的)”。唐文斌叫“failed-Bamboo”。论坛里,他们一起PK编程,讲一些黑客才听得懂的黑话,很热烈地讨论问题。那也是互联网的黄金时代,人们没有那么浮躁和疏离,10多岁的少年能和30多岁的中年人争论问题,网络社区充满了人情味。

当唐文斌到清华大学姚班—清华用来培养顶尖计算机人才的实验班时,很多同学和学长其实都是论坛上认识的“老人”,也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后来一起创业的伙伴们。

在唐文斌读书的那个年代,创业还没有如后来那般炙热和功利,更多是出于兴趣使然。

唐文斌职业关键线

微软在2010年推出了一款非常超前的产品—Kinect,这是微软游戏机Xbox 360的体感周边外设,它能够捕捉动态,识别影像、声音等,玩家可以踢虚拟的足球或者开车,甚至可以和其他人互动。

正好,唐文斌从亲戚那里得到了一部手机,也就是苹果划时代的iPhone 4。他第一次看到手机上能有拍摄如此清晰的前置摄像头。唐文斌和同学印奇就想着能不能把Kinect的人脸识别搬到手机上,做一些有意思的应 用。

一款名为《乌鸦来了》的游戏就这样诞生。这是一款运用人脸识别和人脸追踪技术开发的游戏,玩家只要摇头晃脑,就能操作游戏中的稻草人,阻止乌鸦的入侵。人手不够,他们把学弟杨沐拉了进来。这款游戏很快就有30多万的下载量,冲到了App Store中国区游戏的前5名。

那个时候,这个小团队已经注册了旷视科技,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希望让机器“看”懂这个世界。至于接下来要做什么,几个年轻人都很茫然。“游戏带来了新的体验方式,但是价值增量真的有那么大吗?我们的确手握技术,但还是得在有足够想象空间的场景里才行。”从创业之初开始,唐文斌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技术型的产品经理”。

“究竟做什么才能真的解决问题?”这是唐文斌始终在思考的问题。技术不能光停留在酷炫和好玩,更重要的是价值。

2012年,Facebook斥巨資收购了以色列的人脸识别公司face.com ,这让他们更加确定人脸识别技术在未来的潜力和可能性。2013年,他们搭建起了Face++云平台,把人脸识别的核心算法存在云端,供开发者使用。这个做法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数据,而借由这些数据,他们可以对算法再优化。

转折发生在2014年。有数据、有算法,唐文斌拿到了支付宝的合作—马云2015年在德国“CeBIT2015”开幕式上刷脸支付,背后的技术就是蚂蚁金服与Face++合作研发的。这次转折不仅让他们收获了像支付宝这样的大客户,也让他们坚定了最早切入的应用领域—金融。“在金融实名认证这个场景下,人脸在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国家权威数据库的生物识别。原来那种方式下,你只能去柜台出示你的身份证,我们会思考能不能把这件事情搬到线上?把人工变成自助?通过这样的方式,你给用户带来这种价值增量是非常清晰的。”唐文斌解释道。

技术信仰对唐文斌来说是重要的,但做选择时,他会更加务实。这个十多岁就能为自己争取到破格录取资格的年轻人,从来都不是空想家。“技术永远都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唐文斌一直很知道自己要什么。

之后的旷视科技之所以能够拿到一轮轮融资,除了正好踩中了风口,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实现变现—纯粹的技术理想在商业社会很难存活,唐文斌深谙这个道理。

在唐文斌心中,一家伟大的技术公司,绝不是仅有技术信仰。它应该是技术引领者,做出了革命性的创新,带领着技术一点点往前发展。但同时,它也不能闭门造车,做的事情必须要能解决问题。“只有这两点加起来,才能说得上是一家伟大的技术公司。”唐文斌对这一点非常笃定,而他心中符合这两点的,一个是Google,另一个是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

但极客出身的唐文斌依然有很多“科幻”的想法。他觉得未来的世界一定充斥着机器人,代替人类完成那些重复性的工作,而人类则能腾出手来,做些创造性或决策性的事。

不过,这些都是长久以后才可能发生的图景,唐文斌把短线和长线看得很清楚,“如果你纯有技术信仰,你可能就不接地气;如果纯有价值务实,很多事情也许都是短线,没有一个长线的突破。两件事情必须要结合。”或许这应该是每个技术出身的创业者都应该想明白的事—怎么将技术落地,而不是搭建一个空中楼阁。

个人档案

姓名:唐文斌

星座:金牛座

学历:清华大学 计算机系 本科

职位:旷视科技 联合创始人兼CTO

C=CBNweekly T=Tang Wenbin

C: 你认为怎样才算一家伟大的技术公 司?

T: 第一,不仅有技术信仰,还要有技术引领。也就是真的在一些新的方向上,做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引领这个技术的变革和发展,而不是跟随 。

第二,伟大的技术公司做的事情要能解决问题。也就是不仅有技术变革,而且有足够清晰的使用场景,了解自己的技术要去解决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这两者加起来才是一个伟大的技术公司。

C: 你如何评价技术信仰这件事?

T: 两方面看,如果纯有技术信仰,可能就飘了,做出来的东西也不见得很好,如果纯价值务实,很多事情做的都是短线,没有一个长线的规划,自然也就没有突破性。所以我觉得这两件事情必须要结合。AI这个方向尤其是两件事情都要重视的,未来的AI到底是不是深度学习,我觉得未必有定论,很多东西现在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要有这种技术信仰,要不断去寻找突破,要不断去寻求变化,但也要脚踏实地。

C: 你认为天赋有多重要?

T: 当然可能有一些所谓的这种天赋,这个可能是个催化剂。但兴趣才是一开始的起点。我们进了机房马上就两极分化了,一些人对游戏感兴趣,一些人对编程感兴趣,我就是后者,真的是在接触的一瞬间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正因为这样的起点,你才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学习,你也变得更强,于是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收获了更多的成就和自信,这是一种正循环。

猜你喜欢

编程
编程,是一种态度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值得推荐的青少年编程玩具
基于遗传编程的逆变器拓扑进化设计
基于VC与Fortran混合编程的超大型冷却塔热力计算软件编程
宏程序编程的几种应用
数据库中VB编程的应用
基于Matlab编程对最速降线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