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8-11-28王小菊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继发性丹参脊髓

王小菊,苏 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发达国家脊髓损伤发生率约为每百万人13.3~45.9例/年;我国上海1991年统计数据显示,脊髓损伤发病率约为34.3/百万[1-2]。脊髓损伤常会引起损伤节段及下肢功能障碍,不仅对患者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加重社会医疗负担。脊髓损伤后,患者损伤部位神经组织会发生极为复杂的病理变化,其损伤修复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西医多选择神经营养因子、胚胎脊髓移植等方式来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但效果仍不理想[3]。丹参川穹嗪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同时在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中效果较好。本课题研究了丹参川穹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临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择雄性SD大鼠24只,由青海生物药品厂提供,合格证号:SYXK(青)2017-0001,体重210~250 g,随机分为两组,各12只。

1.2 实验药物 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购自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l/支。

1.3 脊髓损伤模型制作 按0.1 mg/100 g体重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注射液麻醉大鼠,麻醉效果满意后,备皮,将其俯卧固定于手术台上,以T8为中心,于其背部正中做一约3 cm纵行切口,切开皮肤肌肉,暴露T7~T9棘突和锥板,咬除T8棘突及锥板,暴露T8段脊髓;选择10 g重的冲击锤,于5 cm高度处落下垂直撞击脊髓,造成T8段脊髓损伤。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逐层缝合,于大鼠大腿外侧肌注青霉素,防止感染。模型成功标志:撞击后,大鼠双下肢迅速回缩及弹动;麻醉效力过后,大鼠双下肢呈迟缓性瘫痪。

1.4 分组处理 建模成功后,实验组于1 h内腹腔注射丹参川穹嗪注射液,使用剂量为20 mg/100 g,1次/d,连续使用10 d;对照组给予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1.5 观察指标

1.5.1 脊髓损伤程度 分别于干预后第1、7、14及21 d时,使用脊髓运动功能(BBB)量表对大鼠的脊髓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具体方法是:将受试大鼠置于开口盆内,轻敲盆壁,使大鼠爬行,观察大鼠臀、膝、踝关节的行走、躯体运功及协调情况。满分21分,得分越高,表明大鼠脊髓损伤程度越小[4]。

1.5.2 运动诱发电位(MEP) 分别于干预后第1、7、14及21 d时,采用Epoch XP神经监护仪(美国Axon公司),检测大鼠双后肢MEP。

1.5.3 脊髓残存面积 于干预21 d时,腹腔麻醉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使用4%多聚甲醛经心灌注固定,取出完整损伤区脊髓,投入固定液中12 h,而后取出修剪,石蜡包埋,做5 μm的连续横切片,HE染色,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处理,树脂封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其脊髓残存面积。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点BBB评分比较 干预后第1 d,两组BBB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第7、14及21 d时,两组BBB评分均逐渐升高,但实验组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点BBB评分比较(n=12)

2.2 两组不同时点MEP比较 干预后第1 d,两组MEP潜伏期及波幅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第7、14及21 d时,两组MEP潜伏期均逐渐缩短,MEP波幅均逐渐升高,但实验组MEP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MEP波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不同时点MEP比较(n=12)

2.3 两组脊髓残存面积比较 在干预后第21 d,两组脊髓横切片均显示,脊髓组织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紊乱、萎缩现象,实验组伤区脊髓残存面积为(49.26±5.13)%,对照组为(27.41±4.9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

3 讨论

脊髓损伤会对相应的神经产生极大的损伤,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终生瘫痪,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临床实践指出,急性脊髓损伤大部分并非横断性损伤,即仍有部分受损轴突存在,如果此时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继发性损伤往往会使脊髓功能出现永久性丧失,因而现阶段医学研究重点在于如何保护脊髓组织,减少或预防继发性损伤的出现,促进脊髓功能的重建。

目前西医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及并发症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受损的脊髓进一步损伤,保护正常脊髓组织,最大程度保护脊髓神经功能,主要药物有皮质类固醇、神经节苷脂、神经营养药、脱水药等。韩美香等[5]通过对84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发现,甲泼尼龙联合亚低温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感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翟宏伟等[6]通过对62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干预发现,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丹参川穹嗪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血栓的作用,临床上主要被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病等。随着近年对该药物研究的深入,其新的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王乐乐等[7]选择60只脊髓损伤大鼠,分为对照组、丹参组、川芎嗪组及联合治疗组,对比了治疗后4组的BBB评分及MEP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BBB评分及MEP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认为川芎嗪为川芎提取出的生物碱,具有消炎消肿、清除氧自由基的功效;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二者联用能够显著缓解个体脊髓受损后发生的炎性反应,保护受损的神经元,同时加快神经元的恢复,因而联合应用效果较好。俞勇等[8]通过对89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干预发现,加用丹参川穹嗪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够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的发生风险,分析认为这与丹参川穹嗪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炎性反应、促进血液微循环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第7、14及21 d时,两组BBB评分均逐渐升高,但实验组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丹参川穹嗪治疗可显著降低大鼠的脊髓损伤程度,促进损伤的修复。

MEP是检查运动神经系统功能的一项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广泛用于运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术中监护等。在脊髓损伤中,脊髓破坏越严重,前角运动细胞损伤越多,则MEP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越显著[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第7、14及21 d时,两组MEP潜伏期均逐渐降低,MEP波幅均逐渐升高,但实验组MEP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MEP波幅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丹参川穹嗪可显著改善大鼠运动神经系统功能。脊髓标本观察也证实,干预后第21 d,实验组伤区脊髓残存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表明丹参川穹嗪可显著减少大鼠伤区继发性脊髓损伤。分析原因可能是[9]:(1)丹参川穹嗪具有较好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能够降低神经细胞氧耗,尽量延长神经细胞的生物活性;(2)丹参川穹嗪具有较好的抗氧自由基作用,能够降低大鼠体内SOD的含量,进而降低过氧化物对神经细胞的损害;(3)丹参川穹嗪能抑制脊髓损伤小鼠脊髓组织TNF-α,IL-1β和COX-2 mRNA的上调,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保护脊髓;(4)丹参川穹嗪能够扩展血管,改善受损区域血供,减少缺血缺氧带来的继发性损伤;(5)丹参川穹嗪促进脊髓表达神经营养素4(NT4)及酪氨酸激酶受体、促进神经丝蛋白(NF)及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NT3)的表达,促使受损的神经元修复。

总之,丹参川穹嗪能够显著减少大鼠脊髓损伤后伤区的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下肢活动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之一,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猜你喜欢

继发性丹参脊髓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醒脾养儿颗粒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