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童声声 咏唱孩子眼中的异彩纷呈

2018-11-28顾爱萍

名师在线 2018年8期
关键词:短笛牧童乐句

顾爱萍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江苏张家港 215600)

引 言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牧笛声声》,歌曲为四二拍,自然小调。结构简短精练,一段体,由4个乐句组成:前两句以平稳的节奏和着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句出现了连续的“X X X.X”节奏型和三度模进的旋律,打破了前面的平稳,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牧童骑马扬鞭放牧的音乐形象;第四乐句又回到了平稳的节奏,概括了全曲,表达出牧童放牧时的愉悦之情。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选材的思考

牧童的歌,咏唱着孩子眼里美丽自然和劳动创造的情景,在儿童中属优美抒情类。世界各地都有动人的牧歌,又因风土人情的不同而异彩纷呈[1]。本课内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有比较地感受音乐中表现的山野、草原、牧童、放歌的悠悠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

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和欣赏贺绿汀的钢琴名曲《牧童短笛》是“主打”活动,不仅要让这首经典作品深深地印在学生童年的记忆里,而且要凭借它提携其他各项活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感受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点。通过演唱、合作表演等形式,在多姿多彩的“牧笛声声”中继续学习和巩固节拍、力度等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综合表现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的思考

音乐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孩子游戏的过程。它的关键词是“轻松、愉悦、略带挑战”,是学生从直接体验到表现代替,从语言到语言被体验的一个过程[2]。

音乐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感受音乐要素、主动表现作品的过程,是自主探究、发现、合作表现音乐意境的过程。

三.教法与学法的思考

1.聆听—交流—导课

师:秋天带着落叶的寒意,早晨像秋霜一样新鲜,顾老师和小朋友携手相约在这暖意的艺术课堂。首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聆听音乐开启今天的艺术之门。放A段音乐。问题:音乐描绘的是哪种人物形象?情绪如何?(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情绪:抒情优美,自由自在)师:请同学们再听B段音乐,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乐曲情绪活泼、轻快、开心)师:这两段音乐来自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曲名取意于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首乐曲可了不起,在1934年亚历山大举办的中国风味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呢!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带着一个问题完整听赏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演奏者:郎朗。听一听,该乐曲由几部分组成?(A B A’)聆听全曲,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提出要求:“优美的”用身体左右摆动表示;“欢快的”用拍手表示。

【设计意图】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的欣赏作品逐渐增多,选用《牧童短笛》作为课前聆听作品,一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听觉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歌唱兴趣;二是以此作为话题联系学生生活,自然导入这一单元中歌曲《牧童之歌》的学习。

2.对比—观察—理解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仿佛让老师看到一幅江南水乡牧童骑牛漫游信口吹笛的水墨画,江南的牧童是那么悠闲、潇洒、无拘无束。师: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哪个地方的景色?(草原)师:天山脚下的大草原辽阔美丽,一望无垠。美丽的大草原上的牧童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初听歌曲第一遍,得意、英姿飒爽;复听,补充歌词。)师:再次聆听,从歌曲中还看到了哪些景色?(“红太阳”“从天山”“风吹绿草”)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老师边结合图片边讲解。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小牧童的歌声悠扬,生活多么幸福啊!

【设计意图】给学生以直观的图像来让他们感受天山美景,有利于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3.唱谱—填词—解难点

学歌谱(难点处理)。A.随琴学歌谱,解决难点,再次讲解附点。B 6-3“跳进”-三度音程以上的旋律进行跳进。C “级进”-按音阶的音级顺序作二度音程的上行或下行。D 6-6 整整高了八度,唱的时候嘴巴圆圆的,可以提前换气,用气息支持,6-6 高音6 不要吼,美美地唱,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针对教材中的难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仔细听辨,解决音高难点。歌曲的第二乐句第一小节,节奏拉宽,“6”到“6”的八度跳进,运用图片直观地向学生表现出音高的位置,遇到高音时提醒学生靠气息的支持把音唱上去。

4.创新—演绎—拓展

(1)处理歌曲。A加入打击乐器。师:唱得真不错,老师觉得歌声还不能完全把小牧童骑在牛背上放牧时的高兴心情体现出来,还有什么表现方法?[加入打击乐器。X --- | X-- (响板 ) XX XX | XX XX (双响)X X | X X (串铃)B速度变化]

师:你们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我也好想在辽阔的草原放声歌唱。老师范唱。听一听,老师唱的在情绪及速度上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第1、2乐句慢-舒展。第3乐句加速。第4乐句情绪高涨速度中速。最后2小节洒脱。师:这样的改变给你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更活泼,更优美,更可爱。C加入力度记号)师:老师在力度上也尝试了改变。音乐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使歌曲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丰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齐唱。D改变形式演唱。领唱第1、2、3乐句。齐唱第4乐句,加入打击乐)

(2)改变速度、力度演唱。 结尾处加入XX X0 4.综合表演:牧童之歌。变换情景:设计放牧情景(小牧童来到了山坡,他向上下远眺,发现草原非常辽阔,心情特别舒畅。渐强的马蹄声念歌词+打舌-A原速度唱+律动+打舌+打击乐—放慢速度唱-A原速度唱+律动十打舌十打击乐—弱渐的马蹄声。

【设计意图】生生互动、师生合作,运用念白、歌唱、律动和打击乐器进行《牧童之歌》的情景表演。引导各声部声音的协调、形式之间衔接的流畅和表演的完整性。

师:不同的演唱方式可以使歌曲更加丰富,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牧童之歌》。师总结:天山的美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享受,这节课我们和小牧童一起骑上骏马在天山下大草原上尽情歌唱,你们快乐吗?

希望音乐能伴你们左右,快乐常伴你们左右!

结 语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几个不同层次的听赏把学生对新疆音乐的体验引向深入,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菁.《牧童之歌》教学设计[J].儿童音乐,2010,(1):79-80.

[2]李菁.音乐教学中应注重音乐知识的趣味性[J].北方音乐,2017,(07):51.

猜你喜欢

短笛牧童乐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村晚
The Loneliest Whale in the World
牧童学画
书童垅上行
胡新祥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牧竖
牧童与老牛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