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加、美冰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比与发展对策

2018-11-28张娅姗张良祥

冰雪运动 2018年1期
关键词:冰球联赛加拿大

张娅姗,张良祥

(齐齐哈尔大学 体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脚步的临近,冰球作为冬季奥运会唯一的团体球类比赛项目,以速度快、对抗强、比赛争夺激烈等特点吸引着众多人们的关注。冰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50~60年代的加拿大,于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1]。与加拿大和美国上百年的冰球历史相比,冰球运动在中国仅经历了几十年发展历程,男冰也曾创造过打入世界锦标赛B组的辉煌战绩,但与冰球强国的差距依然明显。这几年来看,中国冰球正面临着人才窘境的真实状况,冰球后备人才已然亮起了人才不足的红灯,需要从后备人才入手才能使冰球的竞技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借鉴国外冰球体育强国的先进经验,创新我国的冰球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当前冰球改革的当务之急。

1 加、美、中冰球开展现状

加拿大和美国两个国家的冰球运动是最具代表性的[2]。有冰雪国度之称的加拿大在冰球项目上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冰球是大众最热衷的运动。美国的冰球,具有很高的职业化和商业化程度,又是美国四大职业运动之一。中国的冰球在建国初期发展迅速,冰球队从1956年以后参加了国际比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进入了经济的转型阶段,从90年代初开始,我国冰球开始迅速衰落下去,冰球人口持续减少,在冰球世界锦标赛上的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无缘进入冬奥会的比赛,在21世纪初的头十年冰球运动几近消亡[3]。新时代下,党的十九大对发展冰雪运动赋予了新要求和新任务。

1.1 冰球运动人口情况

为了掌握了解我国与加拿大、美国冰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的情况,对2017年我国与加拿大、美国冰球协会国家级冰球运动员注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中、加、美冰球运动人口对比Table 1 Population contrast in ice hockey among China,Canada and America

加拿大有冰球人口631 295人,其中青少年冰球运动员注册442 163人,青少年占有率为70.04%,青少年所占总人口的比率是12.05%;美国有冰球人口555 935人,青少年冰球运动员注册322 003人,青少年比例57.92%,青少年冰球运动球员占总人口的比率0.009%;中国冰球人口有1 101人,青少年冰球运动员注册585人,青少年比例53.13%,青少年冰球运动球员占总人口的比率0.000%。惊人的数据说明我国在冰球后备力量上的人才数量与加拿大和美国相差甚远。没有青少年冰球运动人口数量作为保障的基石[5],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的前景依然令人担忧。

1.2 战绩情况

中国世界冰球锦标赛排名(表2)与加拿大和美国冰球强国相差甚远,中国还需要向加拿大、美国冰球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学习其精华,找到适合本国的冰球人才培养模式。

表2 2010~2017年世界冰球锦标赛中、加、美排名Table 2 Ranking of China,Canada and America in 2010~2017 world ice hockey championships

1.3 裁判员情况

冰球裁判员是冰球比赛活动的重要组织者,是推动我国冰球运动事业发展的必要性人才,也是冰球运动在社会中推广、普及的基础人才。推动冰球运动的发展,就需要大量优秀的裁判员来支撑冰球运动赛事的顺利进行。但我国现有的冰球运动裁判员,在数量上难以支撑冰球运动竞赛的快速发展[7]。与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冰球裁判员人数相差甚远(表3)。

表3 中、加、美冰球裁判员人数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referees’number from China,Canada and America

1.4 场地设施情况

冰球馆的数量是冰球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加拿大冰球馆的数量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足以看出加拿大热爱冰球的程度[8]。美国的冰球场馆数量也不少,能够很好地保障冰球事业的发展。但中国的冰球场地实在太少(表4),束缚了冰球事业的稳步发展,是中国冰球事业中的短板。

2 加、美、中冰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2.1 加拿大培养模式

加拿大拥有非常雄厚的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基础,这绝对归功于加拿大成熟完善的青少年冰球培养模式下构建的一套适合本国的冰球培养体系。加拿大培养体系主要由少儿(Minor Ice Hockey)、青少年(Junior Ice Hockey)、青年(Senior Ice Hockey)三个级别阶段构成。

2.1.1 少儿(Minor)阶段

在少儿(Minor)阶段是按年龄和技术能力划分的组别,见表5。

表4 中、加、美冰球场地对比Table 4 Comparison of ice hockey rinks in China,Canada and America

表5 加拿大冰球少儿阶段(Minor)按年龄划分组Table 5 Age-based groups of Canadian juvenile ice hockey players

同年龄组内,又会根据能力水平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等级。娱乐性的市区内的小比赛分为House Leve;C;B;A;AA;AAA。A、AA和 AAA都被公认为有组织、有冰球竞技水平的比赛,其中AAA是精英赛。想要进入高级别的球队需要选拔,随着队伍级别越高匹配的教练员水平能力也就越高。

这是冰球少年们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随后有能力的球员都会进入Junior阶段。是努力争取进入加拿大冰球联盟(CHL)体系,还是寻求进入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在此阶段要选择好,因为CHL被NCAA认为是职业冰球赛事,所以不收录CHL球员。

2.1.2 青少年阶段Junior阶段

Junior阶段要求年龄从16~21岁,由完整的联赛体系构成,大部分都是由加拿大冰球协会(Hockey Canada)下属的分支机构按区域组织管理。加拿大的Junior联赛(图1)分为五级,分别是顶级青少年联赛(Major junior),青少年A组联赛(Junior A)和青少年B、C、D组联赛(Junior B、C、D)。

图1 加拿大冰球青少年阶段主要赛事Figure 1 Major events of Canadian juvenile ice hockey players

2.1.2.1 顶级青少年赛事(Major junior)

加拿大冰球联盟CHL(Canadian Hockey League)是Junior最高级别的赛事。CHL(Canadian Hockey League)创立于1975年,CHL源源不断地向北美职业冰球联盟 NHL(National Hockey League)、美国冰球联赛 ANL(American Hockey League)、东岸冰球联赛ECHL(East Coast Hockey League)输送新鲜血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顶级青年冰球联盟(表6)。CHL是加拿大最高级别的青年冰球联盟,招募加拿大和美国优秀青少年球员。参加CHL的球员年龄必须在16~20岁之间。CHL旗下包括三个分支共60支球队,每个分支对其球队队员参赛资格有不同的要求。CHL的年度盛事非角逐纪念杯莫属了,是由每年西部、安大略、魁北克三个分联赛的冠军加上一支主办地球队进行的争夺总决赛冠军纪念杯(Memorial Cup)的比赛。

CHL队员被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视为专业球员,所以CHL球员没有资格在NCAA属下的一级(D1)和三级(D3)大学队打球,当然也就无法得到奖学金了。不过,CHL也向其盟下优秀球员提供丰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只要球员足够优秀,学费自有赞助商支付。球员选择CHL,等同于国内的体校路线,甚至会有一些球员高中毕业以后,先尽可能多的去参加赛事,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比赛经验,继而再去考虑读大学。最终如果没有在CHL职业冰球领域有所成就,则会在学历上出现短板。

表6 顶级青少年赛事CHL三大联盟Table 6 Top threemajor league games(CHL)of juvenile p layers

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则以学业为重,宗旨是“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所以在训练的强度上比CHL小很多,赛事的场次也比CHL少,CHL常规赛有68场,相比之下 NCAA只有34场。选择NCAA的优点是比较稳妥,既能有进入NHL的机会,也能得到美国名校学历。CHL自身的优势也很明显,这种优势不止体现在能帮助顶级的球员进入NHL,而是对于一些资质比较优秀的球员,给他们提供更多赛事的锻炼机会,更多职业化的规划。相对于同一年出生的孩子,只有四千分之一的机率能够成为NHL队员,对于那些没有绝对冰球天赋的孩子们,勤奋地练习是带来机会的唯一希望。

2.1.2.2 青少年A组(Junior A)

Junior第二级的赛事是Junior A,赛事级别比较低,关注度也不高,但是因为被美国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认定是业余联赛,所以打算去美国大学的球员倾向于选择这条路线,而不是在CHL中比赛,少年A队(Junior A)的有些球员往往比CHL队在更小的市场上打球。

Junior A的联赛 CJHL(Canadian Junior Hockey League),覆盖加拿大全境和美国部分州,包含4个区、10个联赛,拥有132支球队和3 000多名球员。CJHL“皇家银行杯”(Royal Bank Cup)是最高荣誉,由4个区的冠军球队+东道主球队竞逐这一奖杯。4个区联盟具体分布见表7。除了CJHL,还有一些独立联赛也被看作是Junior A联赛,比如在安大略和魁北克的GMHL,但水平和实力还是逊于CJHL。

表7 青少年A组CJHL联赛球队现状Table 7 Status of CJHL league team of juvenile players’A group

2.1.2.3 青少年 B、C、D组(Junior B、C、D)

Junior B级别及以下是区域性的赛事,被认为是当地Minor赛事的一个延伸,或是作为高级别球队的青训队和种子球队选拔,不再有全国性的赛事,并且娱乐的性质居多。

2.1.3 青年阶段(Senior)

当年龄超出Junior阶段限制的21岁,既没有考入大学又没有打入职业联赛的球员就去打Senior。青年阶段(Senior)没有全国性赛事,属于业余或半职业性质的赛事,并且分区域组织,有5个联赛,最高级别到AAA,其余在北美地区也有10个左右成规模的Senior联赛。

2.2 美国培养模式

在美国,青少年培养模式分少儿(Minor)、青少年(Junior)和美国最出名的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三种培养模式。三种培养模式构成了一套完备的冰球培养体系。

2.2.1 少儿(Minor)阶段

在少儿阶段,是按照年龄分组进行比赛,并且按技术水平分为四个级别。

表8 美国青少年冰球少儿(Minor)阶段比赛级别Table 8 Competition level of American juvenile p layers

在少儿培养阶段,有自2010年起推行调整后的美国青少年冰球项目(ADM)。ADM提倡在每小时的训练里多运用原地练习、小区域游戏和半场比赛,通过尽可能多地重复动作、多接触球来提高冰球技术。让小球员体验到冰球的乐趣,来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爱上冰球,并且乐于打冰球,从而擅长打冰球,这是吸引住孩子并行之有效的提高方式。从孩子第一次上冰到18岁,建立了完整的培养模式。ADM重视提高技术,为运动员的长期发展进行规划,全身心地为青少年冰球运动员提供经验和潜在的最佳发展路径。

2.2.2 青少年阶段(Junior)

美国青少年冰球培养阶段分为三个级别Tier I、Tier II和Tier III,年龄需在16~20周岁内。

Tier I(一级联赛):美国冰球联盟 USHL(United States Hockey League)是目前美国唯一的I级青年联赛。USHL于1947年成立,联盟由集中在中西部地区12个州的17支顶级青少年球队组成,入选队员年龄要求在16~20周岁以内,且必须保持业余状态,即不可与任何一支专业队签署协议和合同,也不允许领取任何形式与打球有关的报酬和津贴。队员所需的队服和比赛和训练时所需的护具和球杆是由球队提供的,队员需要在指定的家庭里居住,提供居住的家庭负责住宿和伙食。队员大部分是就读于当地高中的全日制学生,也有一部分队员为了赚取自己的生活费和零花钱而辍学打临时工或钟点工。截至2015年赛季结束,USHL累计共有251名队员成为NHL队员,347名队员正在各个大学队效力。据USHL统计资料表明,约有95%的球员收到Dvision1大学队的奖学金。

在一级联赛打球的队员主要是想进入美国大学体育协会一级(NCAA Division I)的大学校队,并且其中80%~90%的队员最终能够被选入大学校队(在大学一级校队能占40%)。USHL为NHL输送了不少优秀球员,据统计有10%左右的NHL球员曾在USHL打过球,但和加拿大的WHL/OHL/QMJHL联赛相比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Tier II(二级联赛):北美冰球联盟(NAHL)是美国唯一获得美国冰球联盟认可的二级联赛。NAHL由遍布美国西部三分之二的球队组成,在美国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球队相当集中。二级共有57支球队,1 466名球员。NAHL大部分球员最终只能跻身于NCAA二级和三级的大学校队。

Tier III(三级联赛):在2011年7月之前,美国青少年冰球三级分为A组6个区域性联赛和B组5个区域性联赛。三级联赛现状是由6个区域性联赛组成,共有145支球队,3 447名球员。在美国,三级联赛倍受关注,参加三级联赛的孩子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冰球水平,虽然有些孩子进入NCAA,但大部分孩子以争取进入更高一级联赛为目的,而其他球员直接进入NCAA三级大学队、ACHA和NCHA学校。只有三级的球员需要自己准备装备,并且还要交学费,一般一年在4 000~9 500美元之间。

表9 美国青少年冰球三级联赛(Tier III)联盟Table 9 League of Tier III leaguematches of American juvenile ice hockey

2.2.3 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全称为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NCAA按照各校在体育上的投入和实力将各个学校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一级、二级和三级(DivisionⅠ、Ⅱ、Ⅲ),每个级别由很多联盟构成,大约10个大学组成一个联盟进行联赛。跻身于第一级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大型公立学校,多集中在美国中西部地区,比如波士顿大学,丹佛大学等,可以给所在学生发放优渥的奖学金;二级的高校多是中小型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二级的学院也可以为学生发奖学金,但是会比一级学校发放的奖学金的人数和钱数有所减少;三级学校以小型私立大学和四年制文理学院为主,也会有一些社区大学,三级学校则不允许以运动特长的名义向队员发放奖学金。

在2017~2018学年,美国有351所大学被列为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竞赛的一级;有305所美国和加拿大学院或者大学被列为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竞赛的第二级,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没有在冰球体育项目中单独举办二级锦标赛;有451所美国学院和大学被列为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竞赛的第三级。

就冰球男队而言,截至2017赛季,NCAA共有60支球队参加Division I的联赛(包括一小部分Division II Play up的球队)和81支Division III球队。其中一级大学队(Division I)代表了大学校际体育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享受到比二级大学队(Division II)和三级大学队(Division III)更充分的预算和绝对一流的设施。要进入DI冰球队打球竞争非常激烈,经过层层选拔和筛选,DI冰球队每年奖学金只有18个名额,DII则为13.5个名额,除去已占据席位的球员,剩下留给新生的名额就更少了。要想被DI教练选中并获得全奖,从入选比例上来说,其难度不亚于被NHL选中。NCAA每年向15万DI和DII的23个项目的运动员提供27亿美元的奖学金。NCAA DI球员是NHL的重点关注对象,是每年的NHL选秀上的一大亮点。约有30%的NHL球员曾在DI打过球。

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中的大学冰球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了美国培养冰球人才的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越来越多的NCAA球员成为NHL中的职业球员。因此,在NCAA体系的带动下,美国国家队会越来越强大,曾经依靠加拿大青少年冰球培养体系培养美国冰球队队员,现在建立起属于美国本土的青少年培养体系,成功探索出属于美国的青少年学校培养体系。

2.3 中国培养模式

我国的冰球培养模式在不同时期分为不同的培养模式,分为“举国体制”模式、体教结合模式、俱乐部培养模式和个人培养模式。冰球一直在多种模式下的探索中发展,寻求找到适合我国冰球后备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

2.3.1 “举国体制”模式

“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为寻求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所采取的国家集中管理的培养模式,在政府的领导下,从业余体校到省、市体工队,再到国家队的“一条龙”的训练和管理模式[9]。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对于冰球弱势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粗放,资金缺乏。由于培养模式单一,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冰球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没有社会保障,退役后就业前景不乐观,导致很多家庭不愿意让孩子学习打冰球,是造成后备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

2.3.2 体教结合模式

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育投资,建立符合教育系统切实可行的大、中、小学三级训练体系。形成以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训练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制和运行机制,竞技体育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学校的优秀教师资源和体育场馆器材设施资源,并抓好高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形成自己特色的校园项目。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上,不但扩大了选材面,而且还节约了有限的资源,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人才的全面、和谐发展。

冰球正在建立大、中、小学三级阶梯的训练体制。练习冰球的少儿很多从幼儿园开始,大约4岁;小学期间(6~12岁)学生们能利用早晚时间,一周练习2~4次;初中阶段(12~15岁),学业的紧张和中考加分政策对冰球运动员倾向太小,每周能练的次数减少到1~3次;高中阶段(15~18岁),由于学业的繁重,升学的压力,大学很少有冰球专项等原因,只有很少的学生练习冰球。5~15岁的青少年冰球爱好者所占总冰球爱好者人数的2/3,15岁青少年冰球人数锐减,在冰球主要城市如北京,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在15~18岁这个阶段只能组建一个或者两个冰球队伍。当前,我国冰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中,缺少大学冰球人才的储备,更没有大学冰球联赛,在世界冰球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大学冰球联赛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2.3.3 俱乐部培养模式

俱乐部模式在我国开始于90年代中期,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许多项目和赛事开始步入职业化的道路,商业化俱乐部模式慢慢建立。俱乐部培养模式以职业联赛为主体,资金保障以社会企业集团的投资为主,充分发挥体育市场优势,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冰球俱乐部培养模式的经验归功于北京探索了冰球俱乐部模式,在北京,青少年冰球运动员(10~12岁)培养模式主要体现为俱乐部培养模式,俱乐部的培养模式为初学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合理的训练方式、课程安排、训练强度等。我国国家冰球俱乐部于2017年5月成立,这是目前中国冰球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从小俱乐部发展为国家级别的俱乐部。

2.3.4 个人培养模式

个人培养模式又称为家庭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所需要的费用完全由个人家庭承担,既没有政府经费的支持也没有社会力量的扶持,只要家长决定送孩子去学习冰球,就可以自费的形式参加俱乐部,不会受到运动员初级筛选的限制,由家长聘请教练进行冰球的训练,从而参加到冰球比赛当中。个人培养模式一般重于冰球的启蒙阶段,对于小于3年球龄的小球员,个人培养模式占主导地位,上冰时间、训练强度、选择教练等具有很大的决定权。当培养过程越来越成熟,个人培养模式所占比例随之减少。个人培养模式具有灵活、自发、自由等特点,对青少年冰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我国冰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对策

3.1 政府推动,探索后备人才共育的体制机制

发挥政府推手力量作用,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有效制度地供给,组织协调体育系统与教育部门探索人才共育的体制机制,加大经费等资源的投入与整合。

3.1.1 出台政策,调动各方面参与冰球项目的积极性,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应把冰球运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方面支持,优先给予重点扶持,将冰雪器械列为学校必备器材,在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中增加冰雪器材采购和场地设施建设项目,修建更多的冰球场地、购置冰球器材和护具,开放更多的免费冰场,广泛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10]。营造浓厚的冰雪体育运动氛围,扩大冰球运动社会影响力,加大后备人才基数。

3.1.2 将冰球项目纳入体育课程,加快冰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没有普及就谈不上提高。普及冰球首先要合理研究布局,实施“校园冰雪计划”,乡镇以上学校冬季开设冰上必修课,成立各种冰雪活动小组,积极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鼓励并明确要求学校开展“冰雪5+5”特色活动。将冰球作为地方和校本课程重点建设内容,把冰球文化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中。其次,通过开展冬季冰雪运动会、阳光体育大课间、班级冰雪活动、冬令营等形式,营造大手牵小手“逐雪嬉冰”健身氛围。以扩大冰球人口规模为重点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中小学特色冰球项目开展,广泛开展班际之间、校际之间、地区之间、跨国青少年冰球运动交流活动,建立青少年业余冰球俱乐部系统,普及的同时注重提高。在抓好中小学的普及基础上,重视处在人才培养顶端的大学主体的培育,通过龙头的带动作用,更好地促进普及。最后,学校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场地、保证课时,将冰雪活动纳入学生评价和中考内容,保证每天一小时冰雪活动时间[11],加快冰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3.1.3 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体育、教育、社会力量三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打造一个协同、合作的体系

“单一模式”培养已不能满足需要,要把学校体育、社会力量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架。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中学校体育培养具有的选材面广、资源多等优势的基础性作用,建构大、中、小学校冰球竞技人才培养体系。体育系统也要改变行业“办体育”的旧思路,与教育系统探索人才共育的体制机制,培养和储备冰球运动竞技人才,向“管体育”方向转变。充分调动社会系统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联办冰球项目运动队,夯实冰球运动竞技人才储备的社会基础和物质条件。引导资金扶持冰球运动运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冰球运动产业,参与场馆设施运营、公益性服务体系、冰球赛事等。实现社会力量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的转变[12]。如美籍华人王嘉廉在我国资助设立了一批“王嘉廉冰球希望工程”小学和希望工程中学,开创了一条创新之路,成为一条宝贵的经验。

3.2 创新发展竞赛体系

竞赛是提高运动训练的杠杆和手段,是后备人才竞技水平提高和成长不可或缺的最好方法,而实战经验太少是阻碍中国冰球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冰球是团体类竞技运动项目,从队伍创建到具有较高的水准,是一个较长的训练周期过程。同时为长时间保持队伍的稳定的水平,需同步建立不同年龄段多层次的竞赛体系,良性的人才培养与补充机制才能得以保障。因此,根据我国冰球项目战略布局和借鉴国外经验,有效地创新制定多元化的赛事形式和赛制设计。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扶持社会力量承办各类冰球赛事,加大对草根赛事、民间赛事的扶持力度[13],进一步丰富比赛种类,尽量做到不同水平、不同级别的人群有赛有活动。加强青少年球员注册管理,冰球协会应积极配合教育系统建立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业余体校到专业队多级冰球竞赛体系。

3.3 建立和完善冰球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冰球运动的行列

为实现冰球可持续发展,必须更新观念、鼓励社会力量的加入,组建冰球俱乐部。

首先,解决好冰球运动员学训矛盾,实现人的发展与冰球发展的和谐统一。借鉴国外冰球强国对后备人才训练与文化知识学习兼顾培养的理念,不仅关注技能,而且重视将冰球与教育相融合,重视青少年球员全面发展,文武兼备,注重文化学习及性格的完善。在教学与训练方面不允许中断文化课学习,处理好打球和学习之间的平衡,强调技术与文化共同发展的理念。注重孩子全面培育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让球员退役后能适应社会的竞争,赢得选择就业机会。

其次,探索运动员学籍管理制度和弹性学制,制定、完善冰球运动员培养、输送体制。努力建立完整的“体教结合”精英冰雪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加大冰球运动科研投入力度,根据三级训练网的年龄阶段和成才阶段建立一个多目标组合而成的目标体系;加强冰球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控,杜绝对运动苗子的过度开发,运用科学手段,在冰球运动员的训练与恢复、营养与心理、医疗等方面加以科技保障;切实做好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冰球运动员退役后达到一定级别和标准可以直接免试进入高校进行深造,为跨界选材队员提供学习保障,保障其文化学习和训练的系统性,既解决了冰球断层的问题,也解决运动员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最后,选送冰球运动员出国进修和训练,进行协同化发展,通过合作、交流让他们充分感受冰球的文化及氛围。打造有影响的明星球员,发挥明星效应和社会感召力,吸引全社会人都来关注冰球运动发展,并加入到冰球运动的行列。

3.4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和协同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冬奥会项目精英人才培养一直由国家统筹发展和管理,但这种单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项目的发展需要,冬奥会后备人才应呈现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等整合资源多方面的培养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冰雪强国在培养路径上进行深入合作与交流,引进海外高水平教练员、科研保障、科技攻关团队,强化冰球运动科学化训练体系[14],实现人才培养的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和协同化。

体育部门要与教育部门探索人才共育体制机制,研究以学校为依托的多元化培养,建立详细的冰球运动员档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15]。推进运动员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贯通化”培养方式,大学与一些中小学业余俱乐部建立对口联系,建立人才输送通道,全力为精英冰球运动员提供“贯通化”的教育保障。

借鉴首钢冰球国家队俱乐部“雏鹰计划”国际化和协同化的多元做法,通过体教结合,一手抓学校教育,一手抓高水平训练,支持并帮助更多的小球员以学生身份走出国门融入北美高规格赛事体系,亲身感受冰球文化和乐趣,切磋球技,交流心得,开拓视野,获得更多的比赛经验。

4 结语

目前我国与冰球强国加拿大和美国在冰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不小的差距,包括我国冰球运动缺乏雄厚的群众基础;配套设施场馆不够健全阻碍冰球运动的快速发展;缺少一个在多种培养模式下构建的适合我国冰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借鉴加拿大和美国冰球培养体系的成功经验,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径,恶补短板,不懈努力,不断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冰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来振兴冰球运动。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新时代下努力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冰球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冰球联赛加拿大
乘火车穿越加拿大
“芬兰冰球战略2018~2022”解读与启示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7年全国数学联赛A卷第10题另解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
远离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