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少年儿童进行体育专项训练的几点思考

2018-11-27青小力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3期
关键词:竞技专项青少年

青小力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早期专项化训练为培养竞技人才打下良好的训练基础并逐渐向高水平发展,被视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初级战略中心。对提高运动成绩乃至竞技水平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少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也较为突显。合理安排、运用早期专项训练,不仅能为多年系统化训练做好良好的开端,甚至能激发少年儿童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对今后专项提高阶段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少年儿童(6~13岁)处于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神经系统已完善,兴奋过程优势具有很强的兴奋性和反可塑性,同时也会表现出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通过漫长的训练过程和心理辅导,少年儿童基本可以适应训练强度和节奏,训练效果显著,竞技水平提升快。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早期专项训练的历史发展

早期专项化训练是指从儿童少年开始,以某一项为目标而进行的早期训练。据我国材料记载,从1956年人民体育出版社的《体育译丛》第11期刊登的纳基(苏)著《论提早期专项化》文章起,我国体育论坛首次出现了这一提法,于是“早期专项化”的问题,便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从训练理论到实践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据统计1981年之前,全国中文期刊发表过关于少儿训练的普及以及理性论文共60余篇,其观点是“百花齐放,百花争鸣”。

1.2 早期专项化训练存在的问题

1.2.1 业余体校教练员训练模式是基础性障碍 教练员是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实施主体,对少年儿童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均有重大的影响。部分教练员专业能力很强,但其训练方法跟不上现今科学的训练方法的更新换代,使得在儿童专项训练中,没有重视基础训练和基本技术的教授,技术动作不准确,导致各种伤病发生,出现运动寿命缩短和过早退出运动训练队伍的现象。

1.2.2 传统项目学校和业余体校超负荷训练严重 未经过高等体育教育或专门培训就进入教练员队伍的退役运动员,大多数对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正确认识存在局限性,没有掌握正确的理论知识,没有科学团队的后备支撑,凭经验训练的主导性成分严重,急于求成,片面地追求专项技术训练,过于注重专项技能,以期达到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最大利益化,反而忽视了儿童少年时期应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以素质来带动专项成绩提高的特点。另外,训练安排不当、训练强度过大、参加比赛过多,影响了儿童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

1.2.3 评价监督体系基础性保障的匮乏 早期专项化训练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它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视为竞技水平及运动成绩由基础向高水平竞技发展的桥梁。青少年运动能力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性的敏感期,但是由于没有正确的客观评价与监督体系的支撑,就会在敏感期中产生一些不良现象。缺乏正确客观的评价引导以及实施中相关监督体系的支撑,就没有监督力与制约力,凭借经验训练的成分很大,导致产生的训练结果不尽相同,青少年健康成长也难以保障。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 论

(1)少年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身体机能和体育技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空间,在早期训练思想的指引下,应适当对少年儿童的竞技潜力和优势项目进行开发与培养。(2)由于升学压力,少年儿童进行早期体育专项化的启蒙训练比较早,家长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因素,这种现象成为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3)科技训练水平的进步以及科学的选材,使少年儿童早期专项化训练成为当今竞技领域显著的特点,通过科技手段和合理的训练安排,表现出能够较早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在大中小型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后期运动生涯效果延长。(4)在生理方面,容易产生运动损伤和运动风险,经常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骨折,所以正确的身体姿势决定了儿童与青少年在运动中的安全性与未来骨骼肌肉发展的正确性。青少年期是心理状态最不稳定和易发生障碍的时期,适宜的专项训练尤为重要,可以提高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思维反应和想象能力。(5)少儿阶段若片面地注重运动成绩,追求完成训练量和强度指标,可能会导致少年儿童对于基础动作技能培养不够,形成错误的技术导向和定型,对今后的运动专项成绩提高会产生阻碍。

2.2 建 议

(1)少年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是持续性的渐进过程,相对应的体育活动应该是持续性而非阶段性的。应当注意青少年运动员田径训练的一般和特殊规律,注重运动训练内容安排、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在训练过程中根据个人本质特征,运动负荷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大。(2)应特别注意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运动员,骨骼内有机物多,易于弯曲和变形,必要时应根据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给予机体不同的运动刺激和干预,对于其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至关重要。(3)少年儿童发育阶段机体各项系统功能不成熟、不稳定,因此不适宜承受大负荷、大运动量的训练指标。要为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少年儿童制定切合实际的训练负荷,训练计划、内容等要随着少年儿童的身体接受效果而不断改变。(4)身体素质的“敏感期”阶段是少年儿童训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身体素质的适度发展是少年儿童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则,应在科学的指导下相对集中地进行专项训练,注意心理方面的培养,防止运动损伤产生一系列的身体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马连鹏,范升.早期专项化运动训练实践问题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5(6).

[2]陈正.儿童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7(3).

[3]张平国.也谈少儿早期专项化[J].田径,2000(8).

[4]张玉宝,张玉珍.青少年田径运动早期专项化训练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

[5]李斌,汪玮琳.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规律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1):102-104.

猜你喜欢

竞技专项青少年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