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档案开发利用研究

2018-11-26杨艺璇付瑜赵清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

杨艺璇 付瑜 赵清

【摘 要】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调查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档案局等少数民族档案保存保护现状及开发利用现状,阐述了开发利用民族档案对于湘西地区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价值。提出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档案的方法:统一领导,协同开发;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对少数民族档案关注度;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规划档案数字化方向,推动运用新媒体的开发利用模式。

【关键词】 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档案;开发利用

一、少数民族档案的概念

我国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档案逐渐得到国家和学界的关注和支持,少数民族档案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民族档案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泽仁、邓珠于1990年在中国档案学会第三次讨论会上发布的《关于搞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工作的几点认识》,[1]正确地判断了少数民族档案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少数民族档案研究工作,1992年梅先辉发表的《论少数民族档案的定义》深入探讨了当时各种少数民族档案定义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我们引用其观点,对少数民族档案作出定义,少数民族档案是“历代少数民族的机关、社会组织、宗族及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反映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方面情况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2]在此之后也有学界人士对此定义发出过不同的声音,但是由于少数民族自身的特殊性,在此仍采用梅先辉的论点。

湖南湘西地区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各少数民族一代代留下了许多历史真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反映本民族活动的档案资料,如记录民族活动的档案,各民族优秀历史人物的档案,记录各民族风土人情的档案,如苗族的《苗防备覽》、《苗家风情》,以及解放时期关于湘西剿匪的《湘西剿匪故事选》,以及各民族的历史档案,如《苗夷民族发展史》,以及具有民族性的民族节日盛宴,如土家族摆手舞,侗族大歌、苗族“六月六”、“四月八”以及少数民族实物档案土家族织锦、苗族银饰等。

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档案的价值与意义

1、文化价值

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大湘西少数民族档案是依托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地理条件和民族特性而产生,以侗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所构建的档案。它记录了在大湘西地区不同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民俗等活动,是了解大湘西重要的原始文化材料之一。

少数民族档案是我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记忆的基础。大湘西少数民族档案是地方档案资源完善的重要来源;是促使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的文化活动的展开的重要历史背景支撑;是当地居民在当今各类文化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增强对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的文化支持;是实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的重要物质载体。

2、经济价值

湘西地区是处于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是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植被动物,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民俗相近,旅游资源丰富。而在湖南整个经济格局的现实状况而言,这里更为同质的特点则是地域偏僻,发展滞后。[3]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但因为近年来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及当地审美价值极高的峰林地貌、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境内的张家界、凤凰古城、里耶古城等,是湖南境内重要的旅游地点之一,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将湘西少数民族档案与旅游行业相结合,有利于架起旅游者和湘西少数文化的交流桥梁。通过阅读大湘西少数民族档案和接触优秀历史文化产物,使旅游者在湘西地区旅游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极强的地形地貌的视觉审美感,更能深刻感受到大湘西地区特色民族文化发展的艰苦卓绝和民族精神,体会到大湘西文化与风景相结合的民族底蕴,提高对湘西地区的认知力和好感度。这是提高湘西地区的旅游价值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文化支撑,也是扩大湘西地区的旅游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带动少数民族文化书籍、特色服饰等相关产业的兴起,推动大湘西地区经济的多方面发展。

3、政治价值[4]

大湘西民族档案详细记载了大湘西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分布范围、教育资源分布等,是政府开展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参考工具之一。它在政府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其民族政策制定、民族活动展开、民族地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历史依据和意见建议。如湘西地区在上世纪因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交通建设较为落后,与外地经济联系不便,发展缓慢,国家在对当地充分实地考察和档案调查后,使之入选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涵盖地,受益于政策的支持,促使湘西地区实现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才回流。

4、科学价值

大湘西地区历史发展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浓厚,大湘西少数民族档案包含的种类繁多,涉及生产、文化、民俗活动等。例如其中因地形地貌和民族风情所建造的土家族、苗族的吊脚楼和侗族的鼓楼及近年来政府对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司城遗址挖掘、保护及对凤凰古城、乾州古城、里耶古城等古城建设,这些在大湘西少数民族档案中不仅有文字记载还有丰富的图表、文物作为补充,这些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挖掘、历史文化再现有极高的科学参考和借鉴价值,能吸引科研旅游者前来旅游和参与大湘西少数民族相关的科研活动。[5]

三、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调查,我们采用了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怀化市少数民族自治县中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档案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档案局进行实地调查,并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居民,新晃侗族自治县居民进行了街头随机调查以及利用网络问卷的调查。发出问卷107份,回收问卷10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7份。

1、湘西地区社会群众调查数据分析

(1)档案意识现状。在对湘西地区社会群众的档案意识调查中,设置了“您认为什么是档案?”“您认为什么是少数民族档案”“您是否了解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是否了解或参与过档案馆档案宣传活动?”等问题,来反映群众基本档案意识,从有效问卷的数据中显示,社会民众对于利用档案的意识普遍较低,对于利用档案表示“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的仅占25.2%,表示“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占74.7%。(2)档案工作满意度调查。对湘西地区社会群众调查关于档案工作满意度共设置了两道问题,调查数据说明(见表 2)湘西地区社会群众对于档案馆工作满意度偏低,有近 40%的民众对档案工作表达出不满意的态度,在随机访谈中一些民众表示,没有感受到档案馆在生活中的价值,无法對其作出满意或者不满意的评价。我们对表示不满意的民众进行原因调查,近五成的民众都选择了没有所需资料,43.7%的民众认为其查阅手续比较繁琐,近六成的群认为在档案馆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料。对湘西地区档案馆工作的建议本问卷设置了六个选项,并且以多选题的形式供社会公众选择,数据显示民众希望档案馆增强档案宣传,在网络化环境下,利用网络新手段提供档案服务也成为民众们的期待。

2、湘西地区档案馆调查数据分析

(1)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档案开发利用意识不足。档案意识,指的是人们对于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档案意识包括社会上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也包括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调查显示,湘西自治州吉首市档案馆每年平均对少数民族档案投入约一万元,占总财政经费的0.5%,吉首市档案馆截止2017年年底共有61万卷档案,属于少数民族档案的有109卷。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新晃档案馆总馆藏8万余卷,与少数民族相关的档案约6万余卷,但在开发利用上没有特殊资金支持,可见湘西地区对于少数民族档案开发利用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2)财力人力缺乏,限制了少数民族档案的开发利用。在调查中关于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档案谈及更多的是档案馆资金不足、人员不足,如对新晃档案局的调查中,负责档案收集、保存、保护的部门有业务股4人、档案馆3人,一共7人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人力不足导致少数民族开发利用工作开发利用进程缓慢甚至停滞,仅能保证常规业务工作流程,组建少数民族档案专项开发利用则分身乏力。

(3)少数民族档案收集保存存在实际困难。少数民族档案的收集存在困难,少数民族档案的形式多样,有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历史档案、少数民族服饰、语言、文字、关于民风民俗的书籍、民族文化遗产、先进优秀人物资料等,内容形式丰富复杂。而湘西地区多丘陵,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导致信息闭塞,阻碍了收集工作的进行,加上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民族之间互相交流融合,民族特性面临消逝危险,[6]给收集工作也增加了不少难度。目前湘西地区多采取的收集方式是向社会征集或征购,但无法形成规模,效果甚微。由于少数民族档案形式的多样性,导致档案保存方式不一,档案馆内库房和设备有些未能满足一些档案的保存条件,如民国或民国前少数民族档案存在破损或字迹模糊的问题缺乏技术人员进行修复解决。

(4)保护工作重视有限,责任分工划分不明确。在调查中发现,档案局主要承担的是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所形成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会计档案等工作产生的档案进行收集,实际工作中本就对少数民族档案收集不够重视或者有心无力。另调查的几个地点均有少数民族民俗研究所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合作交流机会极少,在责任划分上缺少统一领导,对少数民族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等工作没有统一认识。

(5)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根据调查显示,湘西自治州收集少数民族档案以征集或征购获得少数民族档案,但在实际工作中次数较少,也未定期举办讲座、展览或其他活动来与社会群众进行少数民族档案交流;而新晃县在2016年举办了新晃县60周年县庆,档案局与文化部工作人员组成专项小组,整理了新晃县发展变迁的历史档案,举办了新晃县发展历程展和少数民族风俗展,在县庆期间丰富了广大民众对于县史县志以及民族特色的了解,但在平时工作中,缺乏资金和人力支持无法将这种宣传和开发利用形成流程模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社会大众在本就档案保护意识不够的现状下,未能与档案局在少数民族档案保护、移交等问题上得到充足的交流,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对少数民族档案收集的数量和质量有很明显的消极作用。

(6)现代多样化文明对少数民族档案生存的冲击。在调查走访过程中了解当地居民“汉化”现象较为普遍,加快了少数民族档案的消失。如土家族文化本就主要依靠于土家族语实现文化的传承,而今多数土家人民以汉语为交流语言,仅有部分仍生活在山寨中的老年人精通土家族语,而青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土家族语缺少兴趣和练习环境,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重视不够,极少数仅能使用土家族语来描述日常物品,土家族语濒临失传。精通少数民族文化的老人缺少对自己掌握的民族文化的继承人,在辞世之后,自己所保管的民族文化档案大多会随之一起埋葬,这无疑加剧了少数民族档案的损毁和流失。

四、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档案的建议

1、统一领导,协同开发[7]

少数民族档案由于形式内容的多样,涉及面广,在收集和开发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档案馆所存少数民族档案数量较多,但由于湘西地区少数民族基层档案馆的人力欠缺、资金匮乏等现实问题,档案馆独立完成开发利用工作任务难度较大,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少数民族档案开发模式,因此需要开展多方面合作配合,有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统一领导,地方文化部门、宣传部门与档案局协同开发的方式,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少数民族文化成果、构建少数民族民族记忆。

2、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对少数民族档案关注度

少数民族档案不仅是一个民族历史变迁的记忆凭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因此少数民族档案是我国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拥有大量优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族的“咚咚喹”、“茅古斯舞”、侗族的“傩戏”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度面临着失传的困局,只有提高公众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才能提高社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档案的关注度,加强对少数民族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在对少数民族档案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加大对少数民族档案的宣传,增加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自身民族的文化自信,自觉加入到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行列中来,不断提高保护少数民族档案的意识,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社会文化保护意识、档案保护意识不断发展。

3、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从对湘西档案馆的调查中发现,资金短缺、人力不足是困扰中基层档案局开展档案有效开发利用的两个现实性问题,导致少数民族基层档案馆在推动特色业务时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档案馆应该向上申请专项的财政支持计划,组织少数民族档案管理的专题讲座和参观学习工作,外聘或雇佣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在馆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在职人员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以提高档案馆自身人才队伍素质水平。

4、科学规划档案数字化方向,推动运用新媒体的开发利用模式[8]

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投入庞大而繁重,对于市县级档案馆要完成所有档案的数字化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现实中有许多数字化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和需求分析而根据上级文件机械化开展,档案的利用率并没有实际的提高。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少数民族档案涵盖范围基本渗透于民国时期档案、历史档案等,因此我们认为湘西地区档案馆在完成常规业务数字化基础上,将档案数字化的重心向少数民族档案方向偏转,为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档案提供数字化资源,更有利于面向用户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档案。如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正在不断的壮大发展中,档案馆在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档案时除了可以进行在馆咨询、展览宣传等传统利用服务方式外,可借助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定期主动向公众推送少数民族档案开发成果,让更多的群众关注到少数民族档案,以提高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了解,丰富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 泽仁 ,邓珠.对搞好少数民族档案研究工作的几点认识[J].档案学通讯,1990(05)21-23.

[2] 梅先辉.论少数民族档案的定义[J].档案学研究,1992(02)38-41.

[3] 引用大湘西地区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6%B9%98%E8%A5%BF/4741477.

[4] 刘新喻.浅析少数民族档案的价值与开发利用[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24(02)86-88.

[5] 康蠡.论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云南档案,2008(02)42-43.

[6] 徐开颜.湘西地区少数民族口述档案的开发采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2)238-239.

[7] 熊颖玲,周安帜,杨晚潜.贵州少数民族档案开发途径研究[J].兰台世界,2014(11)110-111.

[8] 胡莹,刘为,朱天梅.面向用户的少数民族档案开发利用实践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7(02)44-48.

【作者簡介】

杨艺璇(1996.11—)女,侗族,湖南怀化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付 瑜(1996.8—)女,土家族,湖南吉首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在读.

赵 清(1970.9—)男,汉族,硕士,西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专门档案管理,本次调查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
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方法浅论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