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儿已无法“防老”

2018-11-26张玉良

商情 2018年46期

张玉良

【摘要】孺家的三纲五常按照社会等级结构化,五常是根据建立的行为规范,所以,三纲五常使得养子防老可行。只抑制个人自由来达到跨期风险交易目的,生存比交换重要。、现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体系正面临着挑战,本文浅谈一下跨期价值交换对我们的影响。

【关键词】跨期价值交换 正名 仁

儒家的传统有史以来靠血缘,组建信用体系。配以“仁、义、礼、智、信”的行为规范,包括:孝道、礼道、妇道等等。通过这些把养子防老的大众化,把违约概率降到最低,甚至降到零。至今,仍是大道之行。大多数百姓依赖养子防老,先花尽钱财供儿女读书,让孩子有出息,以期将来有高的回报,这就像买基金买股票买保险一样,可惜循规蹈矩的学了前人,其错在于,忽视了儒家文化体系。

没有这样的文化体系和土壤,养子防老的违约风险在大大提升。如今,很多同人把儿女送到国外“留学”,期盼很多,追求超凡。家长僵化的思维,显然和时代脱节,随之,产生了诸多痛苦和愤懑情绪。其实2500多年以前,孔子也看到类似如此的痛苦,身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看到没完没了的战争和社会动荡,这所以周天子的权利被诸侯夺取,诸侯的权力又被大夫们夺取的局面,问题就在于社会关系越来越混乱。孔子明白问题在于没有稳定的社会关系,没有稳定的社会关系次序,就不可能有社会稳定。我们家长需要有现代的思维,摈弃金银罐的思想,用发展和学习的眼光看待当今孩子价值观。

陈志武先生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概念。跨期价值交换的概念:跨期价值交换是未来或不同点的交换,不论是古人和现代人都有过去剩余价值收入利益的累计。但,如今概念不同了,是显示收入利益和未来收入的总和。把未来预期收入,包括在今天可再投资的财产财富里面,完全是有了资本市场,大家可能知道马化腾身价2000亿王健林1000亿,这些数量级人物。其财富不仅是过去剩余收入的积累,也是他们公司未来收入的体现。也就是将未来收入,转化成今天现实财富。那么,财富量就比当前大的多,未来充满太多的想象空间。也就是与时俱进的状态,这种情形可能造成未来的泡沫,如:金融泡沫、财富泡沫。危机就会发生,是我们注意的话题。中国古代的司法很少涉及商业,尤其是跨期价值交换邻域,没有完整的相关法律规范,所以,中国古代无法依赖外部法律环境来进行跨期价值交换。那么怎么办呢?所以,孔子提出了两个核心的概念:一是“正名”,二是“仁”。

什么是正名呢?就是让每个人明确在社会中和家族中,自己的特定名份,并履行和自己名份相匹配的职责,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要父亲清楚自己是父亲,并做父亲该做的事;儿子明白自己是儿子,并明确儿子该做的事。把每个人该做的事,定义的清清楚楚。例如,妇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等等。正因为每个人在社会人群中即是别人的儿子又是丈夫,又是父亲。每个人从生到死,都有自己固定的名份,根据名份而固定的等级次序就毫不含糊了,该做什么事也就不含糊了。一旦每个人的地位和义务关系基于名份固定下来,父母对于女有抚养义务,子女对父母就有赡养孝敬义务,这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养儿防老的跨期价值交换的链条。个体的生死病死就自然形成了保障,由于个人的定位概念的形成,子女就和当代社会的诸如保险、股票、基金的跨期价值交换保障载体。那么,这里面是不是有些底线,是不可触犯的?为了使这些名份等级次序能够有效运行,避免养儿防老的过程中,出现太多不孝问题和不孝违约。

首先,不孝必须是舆论不可容忍的。并且,个人自由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必须修身养性,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素养,使儒家文化体系内化到自己的内心,进而达到自觉行动。如此,才可以达到人的最高境界,任何时候“你”如果违背了儒家规章,“你”就感到无地自容,这种深深的内疚感是儒家文化最管用的地方;也是儒家文化规则执行的基础。为了使人必须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钢推导出:“礼和义”“智和信”。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和外在社会仪式中,处处遵循礼,一个人才有可能达到“仁”和实现“义”的境界。

其次,在孔子和孟子看来,“礼”是实现三纲名分等级次序外在表现,“五常”是实现社会契约的关键,历代儒家学者在孔孟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不断的进行细化,包括通过具体的财产分配方面进行巩固。1.财产方面。在土地私有制之下,一家的最年长的男性是土地的拥有者和控制者,只要其活着,其就掌握着土地的全面的分配权。2.在人身权方面。子女的婚姻也必须由长辈来决定安排。因为,婚姻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事,也是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共同利益,婚姻自由自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允许的,3.在行为方式。在餐桌上吃饭,一桌饭菜也要按照名分等级次序来进行,长辈先動筷子,晚辈后吃。实质上:儒家等级次序是传统社会的资源配置体系,也是跨期价值交换体系。所以,我们所说的三纲五常是养子防老的规则体系,用来降低人与人之间跨期价值交换的违约风险和违约概率。社会上任何人的不孝成本达到最高,当然,前提是子女都接受和内化了儒家的价值体系,而当今的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以为养子防老还能继续行的通,忘记了儒家思想文化对其子女未必管用,也可以肯定传统社会没有个人自由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因为,自由选择和养子防老是不能兼容的,如果子女有选择自由,不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规则来行动,父母年迈怎么指望子女赡养?如果不能靠子女养老防老,没有跨期价值交换的可靠的金融市场。所以,父母长辈又怎么会有安全感?所以,我们要对中国古代社会没有个人自由多一份理解。

总之,跨期价值交换是人类的自然需要,古代也这些需要,只是古代没有跨期价值交换的基础条件。所以,中国古代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体系,通过这种文化体系来降低跨期价值交换的违约概率,降低交易成本。儒家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儒家的三纲五常按照社会等级结构化,五常是根据建立的行为规范,所以,三纲五常使得养子防老可行,抑制个人自由来达到跨期风险交易自的,生存比交换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志武.谈养儿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