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语言在习作中的应用

2018-11-26杨晓萍陈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收集整理歇后语短语

杨晓萍 陈芳

中华民族语言内涵丰富,形式活泼,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特别是民间语言,流传广泛,哲理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唤醒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化的认同,并自觉运用到写作中,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就鼓励学生大量收集当地的民间语言,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民间语言的内涵

民间语言就是流传在人们生产、生活、工作之中的意义深远、短小精练的语言,多以口语交际的形式传递。民间语言以精练为特色,它包含俗语、谚语、歇后语、民谣、流行语等。民间语言蕴含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它幽默风趣、寓意深刻,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劝诫乃至传授经验的交流工具之一。

二、民间语言的特点

结构精巧。民间语言形式优美,结构灵活,短小精悍,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比如歇后语“青花红涩柿——中看不中吃”,是喻体、解体连缀而成的较为固定的趣味性语句。

寓意深刻。民间语言大多哲理性强,诙谐幽默。如“人敬富,狗咬贫”“放虎归山,必有后患”等,都寓意深远,令人回味。

言简意赅。民间语言生动简练、易记易懂。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寒从脚起,病从口入”等,高度概括了人们通过认识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知识。

三、民间语言在学生习作中的应用

(一)收集整理,善于应用

1.勤于收集整理,为交流储备素材。笔者在学生中开展收集民间语言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调查访问、與人交流、上网查阅等方式收集民间语言,并分类整理,编订成册,便于阅读和应用。

2.善于应用交流,为写作储备能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以此作为交流的主题,教会学生有条理、有层次、有逻辑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如学生在考试中成功了,教师可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芝麻开花节节高”来激励学生。

3.把握语文学科特点,为交流储备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短语用在言语中,使语言丰富多彩。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征友启事》后,引导学生用民间短语评说朋友。如我的朋友有种爱好,是“雷锋送大嫂上车——助人为乐”。

(二)应用日常化,勤于训练

1.在句段练习中巧用民间语言。如一个学生这么评价班上一名平时不善言谈,但是处事能力较强的同学:别看他不哼不哈闷葫芦似的,没想到他是“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

2.在习作训练中妙用民间语言。习作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写作需求,挑选一些与习作主题相关的民间语言供学生选用。如一名学生写《我的邻居》:“俗话说,邻居好,赛金宝。我很幸运,遇到了这样的邻居。”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收集整理歇后语短语
企业渠道选择研究的收集整理
初中英语词组高频考点聚焦
动词与动词短语(二)
歇后语知多少
浅谈高速公路档案收集整理和信息化建设
港口工程施工技术档案收集整理
重庆金佛山民间八大特效药
攻击和防御
“鸡当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