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分析

2018-11-26王海燕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校本评价

王海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重构能力、学法指导能力、学习研究能力等,才能应对今天的语文教学需要。

一、教学设计实施能力

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美国的应用理论——教学设计,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纽带。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者学习。具体来说,就是系统地安排中学语文学习的过程和资源,重点在于创设系统的教与学。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语文教学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丰富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的理解运用能力;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教授和培养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体验和反思语文学习的过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文化修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三个目标维度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要考虑更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就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其次是依照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最后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等情况,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设计和指导,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明确教师的角色责任,做好过程的设计与指导。二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借助信息技术,获取有益的信息。三是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借鉴学习,在合作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四是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有效的合作。五是借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四)教学评价的制定与实施

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从评价目的来说,教师应该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从评价内容来说,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必修课和选修課的区别,两者相互联系形成综合的学习目标,必修课的内容侧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而选修课侧重的则是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评价功能来说,评价不仅是对学生教学情况的检测和学生等级的划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辨别,激励学生不断发展。从评价的对象来说,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拥有被评价的机会。从评价主体来说,学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学校、教师、家长、同伴应该作为学生评价的反馈者。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以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评价方式和手段来说,可以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应对不同的情况。

二、课程重构能力

课程重构能力包括对国家课程标准的准确解读能力,结合校情进行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能力,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培养目标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等。

(一)国家课程标准的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课程标准为目标,根据学生实情,合理安排国家课程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课程框架,丰富课程内容。教师应由课程的执行者转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能力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就是根据学校实情,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开发和重构,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行动是动态、积极和持续不断的,主要是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学校学生的差异和教师能力的差异,不断转变国家课程实施模式。教师只有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的进程。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体现在:一是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大纲和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设计课程目标。二是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以课程开发的规律为基准,根据教师本人实际进行个性化的课程研发。三是教师在课程开发之前应该了解本校的社会环境、生存条件和文化基础,同时考虑到学校的基本设施条件以及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更好地体现教学特色,使得本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三、学法指导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比较常用的有分析法和归纳法。

(一)指导学生运用分析法

语文教学,主要涉及的有字词分析、句段分析以及篇章结构的分析。具体来说,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脉络结构和主旨,分析文章的句法、语法和修辞知识,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是示范演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巩固。

(二)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

归纳法就是从人们感性的认识中提炼出理性的认识,形成固定的规律和模式,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运用到写作的过程中。

四、学习研究能力

(一)研究意识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以研究者的身份观察和反思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的不足,那么,他们就会发现教学的乐趣,提高工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有研究意识,成为教育研究者。

(二)学习能力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技术、新思路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与效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不断充实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反思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拥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就应该以反思为起点,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审视、探究和评价教育教学活动这一考察对象。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只有具备反思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才会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校本评价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