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

2018-11-26

中学生天地(C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博览发展

博洽多闻,熟读精思

台州中学高三(19)班 陈凯婷

我们的学习和发展应避免两种极端。一种是在很多方面都有涉猎,却一样都不能深入;另一种是对某个领域有很深入的研究,可谈起其他方面时却茫然。前者只有“博览”,后者只有“熟读”。“博览”拓广度,缺乏高度和深度;“熟读”求深入,缺少眼界和维度。因此,“博览”与“熟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博览就是使阅读多样化,从而不断丰富我们的思想。鲁迅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昆山无书”的美谈流传至今:从小生活在江苏昆山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博览群书,没过几年,昆山所能找到的书都被他读完了。我们既要领会韩愈的浩瀚、柳宗元的隽永,也要深悟欧阳修的雄浑、苏轼的壮阔,更要接触三毛的浪漫洒脱、张爱玲的凄美细腻、鲁迅的简练犀利、林清玄的清幽恬淡……不只是文学,各方面的知识都应博览多闻,这样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如果说博览是发现宝藏,那么熟读便是挖掘宝藏。“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遍一遍地精读细研某一本书,必会不断收获新的惊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北宋政治家赵普的“半部论语安天下”即是此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都在读书,《三国演义》跟随70多年,《红楼梦》读了至少5遍仍旧爱不释手。熟读能使我们在博览中积淀,针对一本书来说,每读一遍都会更深一个层次,都会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现在是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既须博览,但博应有度。要重点围绕所学、所长、所好进行博览,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融会贯通。罗曼·罗兰既是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又是音乐评论家。在他的著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对音乐的惟妙惟肖的描写贯穿故事时空始终,光是音乐术语就在书中出现了几十种。小说中,音乐之河与自然之河、生命之河互相联结、映衬、渗透,成就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条动人、有力的大河。对音乐的了解与痴迷能为文学创作增色添彩,相反,如果一个专修音乐的人,对文学与历史一无所知,那么他也不可能深入地理解乐曲的背景与情感,即使他有再高超的音乐觉悟和演奏技巧,也理解不到相通之处,参不透乐曲的灵魂,无法在自己的领域中越走越远。

博览,像在摄取丰富多彩的食物;熟读,像是反复消化吸收,转化为营养。在熟读中博览,在博览中熟读,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立足并张开怀抱,在“全”与“专”的结合中,博览群书,择书熟读,沐浴我们的理想之花,指引我们的理想之路。

[指导老师:洪方煜]

沉默的父爱

宁波第四中学105班 包佳慧

童年,对我来说,似乎总是笼着一层阴影,与其说是对父亲的恨,倒不如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那时的父亲沉迷赌博,有时竟然彻夜不归。每次母亲把他从赌场里揪出来后,他们就在家里大吵大闹,吵完之后,他就摔门而去。那时的我躲在房里哭,孤独和害怕挥之不去。有时,因为母亲吵着要离婚就请来了所有的亲戚,而在亲戚指责和劝导的时候,父亲只是低着头沉默……

那段时期,父亲那颗漂泊的心离家越来越远,而我更是没心思读书。小学四年级的一次考试,我只考了60多分,我有些不知所措,想到父亲可能根本不在乎我的学习,于是让他签字。父亲盯着试卷,眼中带有一些血丝,脸色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阴沉,竟然拿起鸡毛掸子狠狠地打了我几下,之后,便坐在沙发上沉默不语。或许是我真的考得太差,他第一次因为学习打我。

这次以后,父亲似乎变了一个人,很少去赌,而且很在乎我的学习。我既害怕又开心,努力学习之余,生活也渐渐恢复了平静。

我渐渐发现父亲的心思转移了,他开始种花、养鱼。每次买来新的盆栽,他总是很耐心地把塑料盆换成精致的瓷盆,一层一层地填土,施肥,浇水,直到最后将它放入我的阳台。有时候,吃完晚饭,他就会坐在鱼缸前一边观赏一边和我聊天。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我逐渐感到父爱的温暖,虽平淡如水却不可或缺。

为了上班时离家近一点,可以照顾到我,父亲辞去了工作。寻找一份新的工作对于学历不高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看着父亲满怀信心出门,又满身疲惫地回家,我心中不是滋味。

“女儿,我找到新工作了,我去上班了!”一天,父亲高兴得像个考了满分的孩子,一边对我说,一边提着包走出门去。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的泪不禁流了下来,陷入了沉默。

如今,父亲的身影早已不像过去那样高大而挺拔,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压力,使他日渐消瘦而且时常胃疼,但他依然默默坚持着。父亲的沉默如同一首难懂的诗,时常让我忍不住流泪,但又感到阵阵温暖。

[指导老师:张 磊]

花 季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嘉兴南湖高级中学高二(3)班 王妤雯

一场大雨,使得这个本就宁静的小村越发深沉起来,让人觉得闷闷的。

为了躲避学习的烦心和妈妈的唠叨,我出来散心,不知不觉地来到这条看上去寂静雅致的小道。雨势之大,毫无防备的我仓皇地逃窜着,院里的老伯瞧见了这一幕,赶忙唤我到院里避雨。

他不太善于表达,嘴里模糊地掺着几句方言,流露出些许紧张,好像我才是这个屋子的主人似的。见我只是站着,他不断将木椅推上前,示意我坐下,我也不多推辞。手里捧着一只陈旧的茶杯,氤氲的白气伴着沉沉的天,叫人觉着安逸得昏昏欲睡。他从柜子第二层的某个位置熟练地拿出一包瓜子,给我解闷。我想我大概明白他的温情,嗑嗑瓜子,咂一口茶,小憩一会儿,莫过于最惬意的享受了。我向他道谢,他忙着手上的活儿但不忘笑眯眯地回应我,可他的眼神始终没有和我相交,它有它的目的地。追随这道目光望去——是片向日葵花田。

天气的原因使得花茎看起来病恹恹的,颓丧地耷拉着脑袋,像委屈的孩子一样蜷缩在一起,只留老伯在那儿干着急。水珠子打在这些无辜的花盘上,叫人焦灼。他一定在为收成着急吧,我估摸着。

我们断断续续地交流着,中间老伯总向外望着,下半身的木椅每次都随着他的探身发出“吱呀”的响声。不知多久之后,天也约莫哭干了眼泪,明朗了起来。

看看外边的天,同时看着那些花枝,叫人如何想呢——虽痛苦地弯曲着,但不愿折断,在光照下显出几分精气神来,仿佛终于抬头回应着老伯,叫他不必担心。可以看出这位老花农平时的精心照顾,以致在这样的捶打下,这些生命仍显出一股坚挺的韧劲。老伯脸上的褶皱舒展开来,回以骄傲欣慰的笑意当作褒奖。

人的笑容是自然的流露,而关爱的笑更是满溢而出的温情。想起老农的凝望,我想到妈妈的唠叨,是否也是这样无声的关怀呢?

回家敲门,迎上来的依旧是那张熟悉的面孔,没有怒气,只有关切,仿佛你依旧是她眼中最懂事的孩子。

一个月后的假期,我再次来到那里。一路上的景致还是一点没变,老旧的房子长在田间,像滴下的墨点。走着走着,我到了那个熟悉却陌生的地方,老伯从田里抽身,愣了愣认出了我,向我热情地打招呼,欣喜骄傲地告诉我向日葵长大了。我向他指的方向望去——

从花的方向朝这边送来一阵暖风,金黄色的花田摇曳着热浪,在姣好阳光的照耀下蓬勃向上,燃烧着,升华着,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依旧向阳,不负守望,便得花开。

[指导老师:秦 倩]

■作文提供、审题指导、点评:长兴县太湖高级中学 向洪江

图:邦乔彦

【2018年9月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高三联考语文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演奏交响乐,必须各方统筹协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统筹兼顾: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协调发展理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为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依据。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贴合时代发展理念的作文题,审题上没有太大障碍,“协调发展”这个核心指向很明确。从评卷角度看,主要关注两点:文章是否紧紧围绕着“协调发展”展开,有没有体现考生的体验和思考。

但此文要写好、写深,却非易事。同学们大多会列举“协调”发展的事实,或“不协调”发展的事实,然后简单地、笼统地论述,缺少“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其实要写好这篇作文,必须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论述清楚为什么要“协调发展”、怎样“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有哪些具体措施等。或再深入下去,论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对自然、社会、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性等等。

个人发展,也要“协调”

长兴县太湖高级中学 李 想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脚步逐渐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曙光已经在眼前显现。这把“协调发展理念”这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带到了我们眼前。其实,何止是社会发展需要“协调”,个人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把“协调”理念细化到个人层面,才能在社会发展这一更大格局上发挥这二字的效果,在前进大道上走得踏实。

何谓协调的个人发展?《人民日报》如是说:“既要有现实考量,又要有理想情怀;既要有批判精神,又要有建设心态;既要掂量自身利益,又要富有担当情怀。”这聚焦在当今时代的三大症结上:人们在理想与现实间选择困难,在面对各式新闻时做只破不立的“键盘侠”,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走向两个极端。一言以蔽之,它们都是个人发展不协调的表现。而协调的个人发展,能够权衡利弊,在排除种种因素的干扰下走出一条富有个人特色的发展道路来。

常言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个人发展的协调性,即:在一定时期内,你的能力大小与你的位置高低是成正比的,切忌“眼高手低”或“手高眼低”。这基于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评估,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创业少年”李昕泽、王凯歆们,被捧得极高,然而摔得极伤,便是因为没有认清自己能力的局限性,而担负了高于自己水平的责任。换言之,就是没有协调好自身发展的脚步。

所谓协调,还体现在对理想与现实的取舍上。现实有现实的庸常与无聊,但更易企及;理想有理想的美满充实,但高不可攀。取了哪一个,都会想着舍去的那道白月光、那颗朱砂痣。诚然,任何人在这时候都进退两难。但要学协调的个人发展主义者,须在这两条路里闯出一条别的来,好让理想在上、现实在下,一伸手一蹬脚能都触及,即让二者调和成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单一的非此即彼。

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而在将来。”如果你过去曾迷茫,或现在正迷茫,不妨以协调的眼光来评估现在、安排未来。须知我们正在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成千上万的个体踏出的发展之路,亦即祖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点评

得分:52分

文章由“大”入“小”,切入论述中心快。字里行间富有个人的思考与体验,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行文时,善于灵活恰当地引用时鲜言论和名人名言,增强了说服力;善于运用对比论证,如社会与个人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等;事理结合,举例有时代性,体现出较广的知识面;语言流畅,观点鲜明,做到了“尺水兴波”。

但文章没有紧密围绕第2段所提出的“三大症结”展开论证。第3段论述的“能力与责任”的协调,在上文并未提及,而“批判与建设”“个人与社会”这两组须协调的矛盾关系没有在下文体现,也没有谈及协调个人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这都使文章在论证的系统性和深度上有所减弱。

平和的热烈

德清县高级中学 林 萍

何为协调?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是道家的“刚柔并济”,是不走极端、找到发展的支撑点,是平和的热烈。

在如今的高速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步伐也日益加快,但随之而来的,是被金玉包裹的巨大的空虚与绝望。人们在这样的高节奏的催促下,逐步沦为“空心人”:灵魂跟不上肉体的步伐。这是如莎翁所说的“充满声音却空无一物的时代”。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要协调的是快与慢,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既稳步发展,又不忘初心。因此,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到社会、环境,不汲汲于眼前利益,拒绝做井底之蛙,才可以有长远的进步。共享单车红极一时,它打着“绿色发展”的名号,美其名曰要创造“和谐、绿色”的社会,却欠缺十足的考虑,许多企业纷纷挤入这股潮流,企图获得更大的利益。然而,共享单车的诸多弊端也逐步显现:如何保证共享单车的质量?如何解决共享单车的乱停放问题?……当人们一味随波逐流,自然无暇顾及这些问题,在一味求快时,忘了慢下来思考,那么共享单车事业如今逐渐衰败或许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协调发展,不是原地踏步,亦非盲目向前冲,而是如西西弗斯式的生活:纵使慢,驰而不息。

而人的发展,亦需要协调,是内心的平和与热烈的并存,是庄子般“冷眼看穿,热肠挂住”。面对时代,我们要保持内心的笃定,用锐利的眼光去探寻社会的真善美与丑恶。当人们追求“娱乐至上”的时候,也应守住内心的清明,不让自己陷入这“华丽的绝望”。在人云亦云之时,将信仰高高举起,有所坚守,才不会沦为傀儡。然而,人亦需要有恻隐之心与之协调。如柴静所言:“善本身极为柔软,但却不可征服。”面对世界的冰冷与坚硬,我们也应有柔软的内心。史铁生的人生几经绝望,而当有一天他发现了“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赎”,他的人生也因此光明而坚定。曼德拉出狱的时候没有一丝不满与怨恨,因为他知道“倘若我不能把仇恨放下,那么我仍在狱中”。是爱与包容,融化了世间的坚冰。个人的协调,不是冷血,也不是怯懦,而是在爱与坚定、追求与舍弃之中找到平衡,如毛姆所言“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协调,是既有火的热烈,又有冰的平和;是社会发展既顾眼前,又不失长远;是个人既有所守,又有所弃。协调,是平和的热烈。

点评

得分:52分

文章采用“矛盾式”标题,具有视觉冲击力。开篇运用儒、道两家观点切入中心,干净利落。全文着重从社会发展需要协调、人的发展需要协调两大方面进行论述,分论点明确,指向清楚。论述绿色发展中不协调的现象,以共享单车为例,时鲜且具有代表性。结尾以整句形式,再次扣题论述,起到了强化主旨的作用。但文章在架构上有些欠缺,第2、3段未分段,显得太长,导致论证的层次感、条理性有所减弱。

猜你喜欢

博览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博览·面孔
博览·数据
博览·名利场
博览·面孔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博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