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鲁迅的“立人”思想及价值

2018-11-24胡朝强

北方文学 2018年26期
关键词:立人鲁迅价值

胡朝强

摘要: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吃人”思想的坚定批判者,作品也含有“立人”思想,做到了破中有立。本文第一部分写鲁迅“立人”思想的具体呈现,第二部分写其价值,并站在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挖掘其“立人”思想价值,以期推动当代人走向现代化。

关键词:鲁迅;立人思想;价值

一、鲁迅“立人”思想的具体呈现

鲁迅“立人”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留学。在留学阶段,写出了表明其“立人”思想的作品如《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鲁迅的这种思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成熟的过程。

(一)以救心为主旨的“立人”之志

众所周知,由于鲁迅的家庭背景的人生经历,奔赴日本求学最初是学习医学课程。在“幻灯片”事件后,极大的刺激了鲁迅的思想的转变。鲁迅深切的感触到中国的衰败,是肉体之下的血液、精神的堕落。由此,鲁迅拿出的解决的方案是:用手中的笔墨,直指国人的灵魂,从根源出解决才是正道。鲁迅的《拿来主义》的文章的结构是:先破后立。鲁迅先生按其文本的逻辑思路先否定“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最后提出“拿来主义”。虽说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国情来说,但也含有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细读这篇文章,联想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其实都是应然如此。中国在总体上来讲可以说也是一个高度概念化的人,要想从扭转危机必须做到“拿来主义”。鲁迅的《文化偏至论》是他早期的一篇代表性的论文,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进行了一个很颇具主观感情色彩的论述,其中的“剖物质,排众数”的观念对时下中国仍具有警策性意义。社会的发展不能只是单纯器物的发展和物质上的满足,真正的归结核心在于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人是社会所要服务的宗旨和目的,不能本末倒置。

(二)以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为核心的“立人”之心

中国古代的小说所写基本围绕: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等这类主题。在这种观念下形成的作品,在潜藏文本中表现的是群体性的思想观念,追求是的“大团圆”式的结果。新文化运动,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可是说如春天中一声惊雷。在“人的文学”未提出之前,鲁迅的小说中所传达出“个”的观念即所写的要是真实存在的个人和人性。在《破恶声论》文章中谈到:“灭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别异,泯于大群”。这种“个”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漠视的,或者说受压制、阻碍、排挤的。由此也可以说,鲁迅的这一突破性是衍生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之果实。那么,“个”的含义是什么呢?个必须是每一个具体的人在作为单位生存时,自己的努力追求,最本真的选择是应当具有意义与价值,并得到最朴素的关爱。“个”的价值不能在集体中淹没、消逝。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应该是达到个体自由的基础上,走出被他者奴役的状态。鲁迅提出“以己为中枢,亦以己为终极”的观点,正是告诉每一个人从自己出发找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归结鲁迅先生所说,就是达到“个体的精神的自由”,这是“立人”思想的要义所在。

(三)对树立人的个人信仰的追求

在《破恶声论》的篇章中,鲁迅多次谈到“伪士”即无信之士,无信仰之人。我们现在观念中的“迷信”在鲁迅这里的用法观念却是一种“反语”,指的那是积极向上的含义,类似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或是尼采权力意志主义的色彩。他看来“人心必有所冯依,非信无以立,宗教之作,不可己矣”,为了实现更好的“立人”,人必须在内中有坚定不移得信仰,否则就是一具肉体或者说是行尸走肉。需要注意的,这种“迷信”不应当是外部强加在身上的,而是人在内心中自觉的追求,一种天然的行为。因此,在鲁迅那里表达的是一种对信念的坚守和人的生命本体的内在自觉。除此,鲁迅谈到的“正信”在他的定义中变成了那种假的追求。是为了迎合大众抛弃了自我的人,是沽名钓誉之流。事实也是如此,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信仰。只要自己坚定的信仰是向善——至少是无害的——追求真理的,才能到达最后的自由,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四)对精神界之战士的呼唤

近代的中国,从整体上来讲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若要想改变此种现状,必须要有英雄的出现,要有战士的搏斗。鲁迅先生致力于呼唤“精神界之战士”,并从自身做起,呼吁人们能不白白的生存,争做时代的启蒙者,勇立于潮头,都能“立”起来。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精神界之战士”呢?要有一定的标准,用鲁迅的话来讲就是要有“恶魔”的特征,即要有对吃人的专制主义的反抗精神,要敢于振臂一呼,有一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干劲。当然“恶魔”最根本是要在现实世界中有行动,没有行动都是一种空谈。所以,在鲁迅眼中“战士”是与“伪士”势不两立的。在当时的中国,精神界战士面对是一种“无物之阵”,能够依靠几乎就是手中的投枪与匕首,想从外界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十分渺茫。所以,实现近代中国的理想状态——甚至从现在起,今后的很长时间,都必须拥有几代“战士”的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要完成的是思想的启蒙和精神的引导,而非填鸭式的灌输。

二、鲁迅作品“立人”思想的价值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除了表层之上的经济、制度上的变化上外,更重要的深层在文化上的现代化。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人文被远远的丢弃在身后,这也就不奇怪在今天看到各种违反作为人性的事件一个个的发生。所以,我们要重拾鲁迅“立人”思想,融合进生活之内,发挥其本身含藏的价值。

(一)对于社会发展而言,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个性

近些年来,无论是社会上的普通人,还是学界的各类研究员都在指责“人心不古”的现象,像极了鲁迅写的《风波》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人活着的目的与手段的颠倒。不可否认的是,人的生存是必须有肉体物质上的生存满足才可,但是当人把这种基础看成了目的,欲望就会吞噬人性。因此。我们必须从鲁迅“立人”思想中反思,找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真正意义,然后做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积极弘扬个性,尊重人个性化发展需求,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而不是抑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二)对于人民发展而言,要坚持以诚立人,着力呼唤诚信

鲁迅指出自古以来华夏民族的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充满了“瞒”和“骗”,“诚信”与“爱”是极大的缺失。正是因為如此,导致现在的中国社会、中国人的发展似乎陷入了越来越狭窄的胡同。基于现状,我们要把简单纯朴的“诚信”“友爱”反复在各类媒体上播放,这是可以看成是对国人的批判。做到鲁迅先生说的“做人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买弄”,我们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三)对于个体发展而言,要坚持自我解剖,致力完善自我

鲁迅先生对于“精神界战士”的真切渴求,是建立在达成完整自我的人格重构基础上的。人的阴暗狡诈是自身存在的,虽然有环境因素的促使,但是存在人自身中是根本,不能一味全部抛给社会。所以,如果我们不能从自我反思,自我革命,所有的都将是徒劳。对此,鲁迅先生提出:“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这一观点,在当下人的现代化的进程中,恰如其时,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李金涛.鲁迅“立人”思想现实性与超越性[J].鲁迅研究月刊,1998 (8):12-16.

[2]于良红.呐喊背后的沉思仿徨之中的忧愤—论鲁迅小说关于中国国民性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7 (2):86-88.

[3]郜元宝.鲁迅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鲍晶.鲁迅早期的“立人思想”[J].天津社会科学,1982 (5):81-88.

[5]李晓磊,张文东.论鲁迅小说中的“立人”思想[J].湖南社会科学,2014 (s1):89-91.

猜你喜欢

立人鲁迅价值
鲁迅“立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启示
鲁迅《自嘲》句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