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见证变迁

2018-11-23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40期
关键词:机顶盒收音机电视机

还记得当初的红灯收音机吗?还记得当初的飞跃黑白电视机吗?

40年前,改革开放伊始,人们的生活在发生着变化,收音机和电视机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家从广播、电视中读取国家政策,学习文化知识,汲取精神食粮,而越来越好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也逐渐走入家庭,成为安家的必备品。

时至今日,这40年,广播电视可以说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听广播看电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40年,收音机电视机也发展出一代代不同的产品,而广播电视节目也越来越丰富,我们的收听收看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生逢盛世,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现在的电视机,不光能看电视,还能点播“电影”“医院挂号”,堪比电脑。而一部手机,已经能当电视机使用。

为此,记者采访了数位广播听众、电视观众,他们见证了这些年广播电视的变化。

广播篇

从听得见到看得着

当初的“话匣子”,是我们听评书相声节目的重要伙伴,《岳飞传》《孙敬修爷爷讲故事》等等,通过电波传入我们心中,如今的听广播,已经不限于收音机上了,在电脑、手机上也能听,甚至还能看。

广播迷孙路

从收听设备看40年发展变化

独家专访 口记者 陈文

有人喜欢收藏手表,有人对各种相机情有独钟,而36岁的孙路对这些年自己曾经使用过的各种收听设备一直舍不得丢弃。“对广播爱好者来说,这也是一份情缘、一份记忆。从收听的小变迁,可以看出广播事业的发展,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

收听设备不断更新

孙路从小就喜欢听广播,“小时候我跟爷爷一块儿住,随他的收听习惯,爱听评书、相声等节目。”孙路还记得上小学时家里使用的是三洋牌能放卡带的收录机,上世纪90年代初又添置了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记忆,中午放学后赶紧回家,为的是收听广播里的评书节目,孙路也不例外,“回家就打开收音机,吃完饭或是边吃边听,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家将》。”孙路说,当时电视节目少,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听广播就成了最大的乐趣,也形成了一种习惯,直到现在,广播都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每个周末我都会听经济广播成音老师主持的益智类节目《OM头脑智力竞赛》,还有一个男嘉宾,给大家出题,听众可以打热线说出自己的答案。”孙略说,他每次都参与,还拿出纸笔计算、画图,家长非常支持自己听这样的节目,有时全家—起听。“在那个年代我对这个节目挺上瘾的,是现在玩儿ipad的孩子体会不到的。”

孙路说,那时候除了这几档节目,他有时还听交通广播。再大点,上初中以后,他的收听范围扩大到了新闻广播、音乐广播,“同学们都爱听流行歌曲,我也听,最喜欢974的《中国歌曲排行榜》。那时候还流行点歌,遇到同学过生日了,还有毕业季告别的时候,我就会给电台主持人写信给同学点歌……”孙路回忆,当年听到喜欢的音乐歌曲和节目,他还会用磁带录下来,过后反复欣赏、回味。上高中、大学以后有了随身听,孙路的收听设备也再次更新,换成了带有调频功能的随身听和有收音机功能的MP3。“挑选随身听我会比较不同品牌的功能,收音、录音是优先考虑的。以后有了零花钱或者上班以后再换设备,也是以音质、清晰度、方便收听为先。”

广播从只能听变成也能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又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孙路对体育广播、交通广播的节目也越来越关注。网络的发展使广播的传播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身在异乡,也能收听到北京电台的节目,对于自己喜欢的节目还可以反复收听。而科技的进步,也让广播迷收听节目的方式和途径变得更多样、便捷。“我上班后收听广播的装备更先进了,比如收听数字广播的DAB、‘听立方等,而且我会根据时间、需要换着听。”孙路介绍,上下班的路上他用便携式DAB收音机听新闻、听相声,“因为它小巧、音质好,调台简单方便,而且能听到更多的内容。”中午休息时,他会登录北京广播网通过回放听一些自己喜欢却错过的节目;晚上如果有好节目.他就打开电脑看广播节目的视频直播;周末或休闲的时候,便用第二代“听立方”听平时收藏的节目。前几年孙略装修房子,正好北京电台《装点好生活》节目介绍装修材料,“嘉宾还带了一些小物件,镜头推近时我能看清,很直观。”

而这几年,孙路收听广播的方式又变了,通过在手机上下载新媒体应用软件APP,比如听听FM、喜马拉雅,来收听节目。“特别方便,可以听直播,也可以听回放,声音也很清晰。”孙路笑言,他现在换手机,都會挑一个容量大些、网速快点的智能手机。“现在技术的提高了,在软件上收听延时的时间也缩短了。以前我听广播电台转播足球比赛,有时有三四分钟的延时,现场那边都进球了,这边我得几分钟以后才能知道;现在只有十几、不到30秒的‘时差,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赛场上的情况。”

用手机还能看广播,孙路说,融媒体时代,电台的一些节目,比如《雄鸡唱晓》《吃喝玩乐大搜索》《话里话外》等,已经开始视频化,青年广播更是成为可视化的广播。“交通广播《一路畅通》的主持人在一直播也开了自己的视频,听众网友不仅可以知道他们直播的状态,还能看到主持人关掉话筒之后的一些很自然的状态,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

新技术让听众与广播节目的互动性更强了

很多听众不仅听节目,还喜欢参与互动,“上学时,我和同学为老师点歌要提前几天给电台写信;我还参与过热线答题;2002年以后发条短信,主持人会在节目中读出来与更多听众分享。有了微博以后,除了文字,我还把自己拍的照片发给主持人,主持人再配上欢快或抒情的歌曲转发给网友。现在通过微信,参与节目更快、更方便了,能看到更多人的观点。新科技使听众与节目的互动性更强了,与主持人的关系更紧密了……”

孙路说,现在讲究媒体融合,专业广播、电台栏目还有主持人都开了微信公号,推送节目内容、信息,还与听众互动。“比如《1039交通服务热线》的公号,服务性很强,比较及时。除了最新的交通方面的信息、文章,还有一些诸如‘一秒变大师、‘开车小窍门等节目嘉宾原创的内容,节目里来不及回答或者解答不了的一些问题,公号可以找到答案,而且有图又配文字,对我有一定的帮助。”而像青年广播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收听节目,还能看视频直播,里面还有聊天室,孙路说,“大家可以在里面直接交流互动。我尝试过,边看视频直播边聊天,是一个全新的感受。”

对孙路来说,虽然30多年来他收听广播的设备不断升级,很多设备已经不能用或者过时了,但他没有扔掉一直保留着。“它们承载着一份情感,看到它我就想起过去的一段美好时光。”孙路感慨,收听设备的更新、收听方式的变迁,也体现了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

小小收音机是时代的标签

读者 长江 文

从守着“戏匣子”听评书,到拿着便携式收音机听宋世雄解说的足球世界杯,再到开着车收听各种信息,一直到拿着手机随时随地收听、收看……改革开放的40年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也呈爆炸式增长。现如今,很多人甚至把听广播当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小小收音机不断更新的节奏,也见证了我国百姓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

电子管收音机是家中的宝贝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迷上了无线电,时至20世纪70年代,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不富裕,更别说有什么花钱才能满足的爱好了。记得当时家里有一台笨重的“东方红”牌台式电子管收音机,那是父亲听新闻的唯一来源,即便是到了万人空巷听刘兰芳播《岳飞传》的时候也不能换台,急得抓耳挠腮的我干脆自己动手,用积攒的零花钱买来矿石做检波器,再用漆包线缠线圈、做耳机,还要用一根长长的电线挂在房顶上当天线,再用一个旧肥皂盒当机壳,利用空中无线电波自有的微弱能量,不用电池,戴上耳机才能接收听到一两个电台的节目,就这样,一个只能用耳机收听的“单回路矿石收音机”就做成了,这部简易的矿石收音机还成了我和同学听评书的掌中之宝。

它是了解外面世界最主要的渠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数家庭只能通过收音机收听新闻。那时的收音机个头儿很大,频道也不多。遇到好的节目,邻居们经常到家里来一起收听,这也是当时大家了解外面世界最主要的渠道。老人们喜欢听戏,年轻人则更喜欢听侯宝林、马三立、马季、姜昆说的相声,还有单田芳、袁阔成、刘兰芳说的评书联播:《岳飞传》《三国演义》《隋唐》《杨家将》……尤其是听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真是心里有一百个不舒服。

三转一响带咔嚓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收音机还属于奢侈品,买一台需要攒几个月工资。那时结婚必备的“三大件”是“三转一响带咔嚓”,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三转”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一响”就是收音机,“咔嚓”是照相机。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沐浴春风,看到了希望的人们,想方设法地去摆脱贫困的帽子,此时,老百姓就更加渴望听到党中央的声音,收音机担负起了这一重任。

收录两用机成为时代的标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眼界不断的开阔,思想也不断地解放,“实现四个现代化”和“生活奔小康”的脚步越来越近,老百姓的手里慢慢的有点钱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原有笨重而费电的电子管收音机,先后被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所取代。后来,袖珍收音机、收录两用机和“蛤蟆镜”、“喇叭裤”一道,成为了那个年代时髦的标签。收录两用机播放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新歌曲,更是成为了大街小巷的主旋律。文学创作和文学传播都迎来了崭新的春天。广播文学作品成了和大众互动的有力方式,可以说是大受欢迎。我现在还有一些印象的,譬如:《保卫延安》《今夜有暴风雪》《李自成》《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等,有当时刚刚创作的,也有过去解放初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牵动着广大听众的心,小说连续广播节目让老百姓知晓了柳青、巴金、杨沫、路遥、梁晓声、姚雪垠等文学大家,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私家车的普及让收音机再续辉煌

电视机的普及,使得收音机有些落伍了。但是,很快,收音机再续辉煌,这还要从1993年12月18日北京交通广播开台说起。随着私家车的逐渐普及,北京交通广播FM103.9火了,“路况信息”、“汽车江湖”、“一路畅通”……各种为司机们“量身定做”的节目成了北京几百万车载收音机的“主旋律”,人们收听的方式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如今,随着各种收听、收视新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普及,收音机又变身成了多功能的大屏手机,在互联网助力下,散发着让人爱不释手的魅力,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为此,手机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所依赖的工具。

电视篇

从给我看到我选看

当初的黑白电视机,可能需要家中一人一年的工资,绝对是大件。从黑白到彩色,从彩色到液晶,电视机经历了多代发展。如今的電视机已经不只是电视机了,还有很多功能。而以前是电视里面放什么,你就看什么,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观众能点播能重播,能挑选着看。

电视迷刘淑珍:电视换了四代常用回放功能追剧

独家专访 口记者 程戈

66岁的刘淑珍从小生长在北京,如今退休在家的她生活中早已离不开电视。从12时的黑白电视机到43时的液晶电视机,刘阿姨家的电视更新换代了四代,最多时家中共有四台电视机。原来看电视频道少、节目少,没的选,而现在,刘阿姨想看的电视节目多得看不过来,她早已习惯用机顶盒的回放功能来“补上”错过的好节目。

30多年换了四代电视机最多时家里有四台液晶电视

刘阿姨至今还记得自己家购置的第一台电视机,“上世纪80年代买的12时黑白电视机,还是在西单用侨汇券买的。那个年代家里有电视机的不多,我们家算买的早的,当时住平房,孩子才上小学,有时候他的同学就会来我家看电视。”过了几年,刘阿姨家换了一台彩电。“那时买彩电还要凭票,单位发给我一张,但是钱不够,借了两家的钱,加上自己的,才买了一台北京电视机厂生产的18时牡丹牌彩电,那台彩电要一千多元,当时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元,算是一笔大花销了。那时候看彩电,觉得特别好,比看黑白电视痛快多了,后来就把那台黑白的送人了。”

2001年7月1 3日北京申奥成功,两年后,刘阿姨一家回迁新居,从平房搬到了楼房,又买了一台新电视。“是21时的索尼彩电,加上原来的牡丹彩电,两间卧室一间放一台。”八年前,刘阿姨再次搬家,卖了两居室,买了复式房,原来的“大屁股”彩电全部换成了液晶电视,“我们家最多的时候有四台液晶电视,后来挪走了一台,现在还有三台,客厅放了一台43时的,两间卧室的墙上挂着两台。家里的旧彩电都处理了。”

30多年来,刘阿姨的家从平房到楼房再到复式,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里的电视机也从黑白到彩色再到液晶,观看效果越来越好,“现在的电视机越来越便宜,性能也越来越先进。当年看牡丹彩电的时候觉得颜色真好,现在再看就觉得颜色太重了。”

电视节目从没的看到看不过来机顶盒回放成追剧好帮手

刘阿姨是电视的忠实观众,这么多年看下来,电视节目的变化讓她深有感触。“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电视里能看的台特少,也就是中央台、北京台。现在能看的台太多了,真是看不过来,我就重点看几个频道,像北京卫视、北京影视频道、中央—套、中央八套、湖南卫视、辽宁卫视等等。跟过去相比,现在的电视节目也丰富多了,从比较单一到多元化,坐在家里看电视就能了解全国、全世界,还能学到不少东西,我有时候就跟着美食节目学做菜,电视里介绍的特色饭店,感兴趣的也会找去品尝。另外,电视里一些人物的着装搭配对我也挺有启发的。”

刘阿姨最爱看的是电视剧,当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追《渴望》,现在看着液晶电视追《娘道》,同样觉得揪心、感动。想看的节目多了,总有时间冲突的时候,机顶盒的回放功能帮了刘阿姨的忙。“我经常用回放,有时候想看的节目时间上是重叠的,都是七点半或八点播,我就重点看一个,其他的看回放,特别方便。”现在刘阿姨家用的是歌华有线的二代机顶盒,最近她有意再换一个三代的,“第一个机顶盒是歌华有线发的,后来换了一个二代机顶盒,能回看一周的电视节目,还能点播。现在歌华有线又出第三代机顶盒了,据说速度更快。”

退休在家的刘阿姨每天晚上都会看电视,电视机的开机率相当高,遥控器都用坏了好几个。“机顶盒的白色遥控器,我们家已经用第四个还是第五个了,因为老按老按,用的时间长了按键就失灵了。”这么多年,刘阿姨早已习惯了电视的陪伴,而这个老朋友也在不断带给她新的惊喜,“我觉得电视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对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电视迷高振忠:电视节目的变化今非昔比

独家专访 口记者 李雪源

退休前,高先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对于电视以及电视节目的变迁有着很深的感受。1979年的北京,电视机还没有普及,那时高先生一家住在前门,结婚的时候买了第一台电视机。“当时我特别高兴,那时我们住四合院,大概有十几户人,我们的房子很小,但买了院子里唯一的一台电视机。每天晚上,从《新闻联播》开始,你看吧,所有的街坊都拿着小板凳儿上我们家来看。后来,我们直接把电视机搁到了院子里,大家一起来看,那叫一个热闹!”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电视机才逐渐普及开来,高先生所在的四合院陆续都添置了电视机,大家也不用凑在一起看电视了。

单从电视机的更新换代来看,高先生家已经先后换了大小十三台电视机了。用他的话来说,从第一台树皮色木框电视机开始,升级到现在或平面、或球形、或全屏的电视,客厅、卧室更是一个屋子一台,满足了不同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

对于高先生来说,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很重要。“很多电视节目对我们都有一个文化教育的作用,既有知识性的节目,又有文体方面的节目。我平时关注新闻类的节目比较多,因为它的内容很丰富,看完之后可以拓宽知识面,比如北京卫视的《特别关注》,我每天必看。”在娱乐节目方面,高先生偶尔会选择性地观看一些电视剧,比如谍战剧《伪装者》。除此之外,他偏爱北京卫视每年春节播出的联欢晚会,舞台上的欢歌笑语给家里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说到这里,高先生对十几年来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感慨颇深,尤其在节目的类型和编排上,更是今非昔比。“上世纪80年代,电视节目很简单,就只有《新闻联播》和几档节目,不仅节目类型单一,而且到了一个固定时间后,电视上就没有任何节目了。不像现在,不仅节目类型丰富,有体育、戏曲、少儿等这么多频道,而且晚上12点以后还会有节目。还有就是节目的呈现也大为不同,比如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那时演员的状态、服饰化装、舞台布景等,都很单一,演员的衣服都是蓝色、灰色、白色几种颜色,显得整个会场不热闹,不红火。而在如今的舞台上,无论是男演员还是女演员,一出场精神面貌都很好,跟原来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电视给高先生一家都带来很大的变化,就说家里最小的成员吧。高先生有一对龙凤胎孙子孙女,今年五岁,平时喜欢看动画片,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熊出没》《奥特曼》。从这些动画片里,高先生看到了一个个小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他会跟两个孩子边看边讨论。“很多故事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比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会说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孩子们在做事的时候就会问你,这样做对还是不对,他们两个人之间也会互相讨论,这样的节目很教育人。”身为教育工作者的高先生对孩子的教育自然不放松,他会陪着孙子和孙女一起看动画片,并参与讨论。此外,他还买了早教机和很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书,孩子们睡觉之前半个小时一定要听着故事入眠。

高先生一家对于电视节目的选择也各有偏好,他喜欢新闻、体育类的节目,老伴一般看电视剧,孙子孙女要看动画片。因为家里有几台电视机,于是,到了晚上,家人们看电视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就会去不同的房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我们家几个人,欣赏的节目都不一样,老伴儿爱看戏曲、爱听评剧,也看电视剧,最近在看北京卫视的《娘道》,她喜爱抗日类型的电视剧。”

高先生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正能量的电视节目。“年轻人看的一些娱乐节目我一般很少看,我觉得有点太闹腾,我喜欢北京卫视的《第三调解室》,那个节目每一期都说明一个问题,通过节目你会感觉到亲情不能丢失,这对大家有教育意义。”

不看弹幕几乎无法追剧

读者 豆豆

说到收听收看方式的转变,相信80后90后们的感触最深。毕竟再往上一代人,大多数人直到现在还是习惯于坐在客厅看电视。而00后们,从小就机不离身,压根就没有看电视的习惯。只有我们这拨人,小时候坐在电视机前守着每晚两集的电视剧,长大了又抱着手机不撒手,家里的电视大概只有每年春晚才开一次。

举例说我吧,最近装修新家,也是果断买了智能投影仪。家里没有电视,连有线的接口我都没让装修工人预留。想看什么,直接用手机投影到沙发对面的白墙,分分钟媲美4K高清影院。为什么习惯用手机看电视呢,除了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没有广告等等好处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不看弹幕追剧,我会崩溃!

所谓弹幕,就是在视频上掠过的评论,就是看电视剧时,可以随时发表评论,而评论是可以在电视上显现的。从最开始的A站,B站,到現在的主流视频网站,都有了弹幕功能,虽然每个圈子的弹幕水平参差不齐,但已经被大多数网友所接受。而我代表的,就是热衷于追美剧的“重症患者”,不看弹幕几乎无法追剧。很多时候,追剧追的是一种氛围。可以随时随地吐槽的弹幕,给了我们很好的客厅文化,就好像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围坐在沙发前,吃着爆米花追一集最新的美剧一样。弹幕有很多功能,比如对于胆小的观众来说,永远都会有弹幕护体。碰到恐怖剧,大家会一起插科打诨,诸如“给编剧寄刀片”“我觉得还可以再抢救一下”……再恐怖的剧情也不恐怖了。遇到犯罪类的片子,大家又开始推测到底谁是凶手,还会科普很多天文地理的知识,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大家的才华。而遇到个别不注意弹幕礼仪的,比如剧透的,互撕的,大家会群起而攻之:弹幕,就好像一群陌生又熟悉的好友,大家一起聊天,一起分析剧情,一起哈哈大笑。有时候遇到特定情节,甚至会出现满屏弹幕的情况,真的会让人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如果你试着融入弹幕,真的会给你带来很多小惊喜。

从“看电视”到“用电视”

“歌华有线”实现个性化收视

独家专访口记者 白鸽

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华有线”)于1999年9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授权负责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并从事广播电视节目收转传送、视频点播、网络信息服务等。

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从单向到双向……多年来,歌华有线一直紧跟行业前沿技术,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的升级换代,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为首都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据了解,2009至2015年,歌华有线公司在全市推广普及460万户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目2016年起,歌华有线公司每年实施新增推广20万户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计划到2020年,实现北京市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60万户。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推广约520万户。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突出广播电视的公共文化和综合信息服务职能,丰富了首都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起到了升级公共文化和信息服务、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收视习惯。发挥云平台优势打造“北京数字学校”

歌华有线公司总工程师曾春介绍,公司于2014年建成了歌华云平台,上线多个云应用,提升存量终端能力,为新媒体产业布局提供有力支撑;研发推出4K超清智能机顶盒、4K多媒体智能网关机顶盒、4K智能融合一体机、4K全lP智能机顶盒等系列智能终端,打造完整收视生态链;推进光纤到户和DOCSIS3.0升级改造,网络带宽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宽带产品从20M提至200M,300M更高产品正在进行测试。为推进4K超高清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用户整体体验,公司新发放机顶盒均为4K超高清机顶盒。同时,公司制定了4K超高清机顶盒置换方案,启动了机顶盒市场化置换工作。

目前,基于云平台技术,北京地区高清交互机顶盒用户可以体验到高清、流畅的多种应用,涉及教育、文化、健康、生活等多个领域。歌华有线专为中小学生研发了“国学诵读”应用服务,并于2015年1月30日正式推出。截至目前,“国学诵读”已覆盖北京市上千所学校、上万个班级,注册用户近24万户,诵读作品访问量累计达3300余万次。在北京雾霾红色预警期间,歌华有线高清交互平台“北京数字学校”发挥了平台的资源优势,配合北京市教委保证首都中小学生能够在家通过电视机学习,停课不停学。

不断丰富节目内容5元在家看大片

据歌华有线公司总经理助理姜宏志介绍,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传输188套数字电视频道(含标清数字电视频道140套、高清数字电视频道48套);提供121套回看频道(含高清频道38套);在线视频点播节目超过13万小时;提供院线、政务、生活、教育、文化、健康、游戏、电视营业厅等多种应用服务。除此之外,公司还发起成立“中国广电大数据联盟”,推出“歌华发布”品牌,筹备组建广电大数据合资公司;推出“中国电视院线”品牌,以“好影片+低价格+易付费”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全新观影体验。2014年底,公司发起成立“中国电视院线联盟”,与30余家省市网络公司合作,将“5元在家看大片”的公共服务模式推向全国,打造大型有线电视网络观影平台。目前,电视院线基本实现全国落地运营,覆盖高清交互用户超过3000万户。

参与“智慧北京”建设打造区级融媒体专区

歌华有线公司总经理助理韩霁凯介绍,公司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和本地化优势,深入参与“智慧北京”建设,服务涵盖市、区、街道、社区等多个层次,覆盖教育、金融、医疗、环保、交通、商业、安监等领域。

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公司发挥资金、机房、网络、终端和用户优势,积极参与融媒体建设。公司对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平台进行升级改版,在交互主页预留各区融媒体专区电视大屏端入口,旨在为各区提供新闻宣传、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窗口,打造区级特色融媒体服务专区。

编后语

难忘那四十年前的老古董

平沙

这次采访听众和观众,令人感触很多,大家都异口同声谈到自己家中的第一台电视机或者第一台收音机,40年前的收音机或者电视机,现在已经在家中找不着了,你甚至只能到博物馆中看了,他们成了“老古董”,但是也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40年中,我们家中有了一台台电视机,如今,年轻人已经在手机上看电视了。而家中的客厅,我们放置的电视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薄,图像也越来越清楚,频道也越来越多。咱们普通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富裕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内容也更加丰富。但是,那种第一次拥有电视机的喜悦,现在就没有了。

稀少才珍贵,现在我们把电视机视为常见品,再也不是当年的大件,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

回首40年,是一个院子的人围在一起看一个电视机的欢乐,是买回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后的喜悦,是收听《岳飞传》听到风波亭时的伤感,是刚装上机顶盒时面对上百个频道的震撼。

我们见证了电视广播的变迁,见证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是幸福而骄傲的。

猜你喜欢

机顶盒收音机电视机
这是一台独一无二的收音机
收音机陪伴我成长
机顶盒上别盖布
闭眼睛的电视机
闭眼睛的电视机
安全使用机顶盒注意五点
老人们注意了 机顶盒上别盖布
电视机
What is Apple Watch All About?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12知识要点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