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建筑实体技术与建筑形式功能的互动

2018-11-23朱佳纯

卷宗 2018年33期
关键词:形式建筑功能

朱佳纯

摘 要:建筑设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形式的变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同时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也收到了建筑实体技术进步的推动。中国建筑实体技术与建筑形式功能相互影响,彼此之间相互互动。建筑形式与功能随着建筑实体技术的进步不断的多样化、丰富化,对建筑形式和功能更高的追求由推动了建筑实体技术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体技术与建筑形式在并行发展的过程中,又存在诸多的内在联系,所以本文主要针对新时代中国建筑实体技术与建筑形式功能的互动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实体技术;形式;功能

1 前言

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载体,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建筑是提供给人居住的地方,即建筑最早的功能就是提供给人类居住的地方,避免被野兽侵犯。但是建筑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深深的课上了时代的印记,建筑的功能不断的丰富,样式也更加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是受到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所影响,所以建筑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

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建筑技术的支持,我国传统的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有茅草屋、木屋等材料组成,建筑材料直接决定了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建筑的表现形式,如我国古代的木质结构,可以不用一颗钉子就把建筑支撑起来,这种精湛的建筑实体技术更加推动了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留下了很多举世闻名的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建筑功能和形式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筑形式功能和艺术的结合,建筑的功能从传统的遮风挡雨,转变成为了提供给人类舒适的居住地点。

2 中国建筑实体技术与建筑形式功能相互影响

从工业话时代到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尤其是在新形势下我国对于环境保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理论也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表现出了新的形式。建筑技术不在是单纯机械性的改造自然,而是顺应自然与环境,选择环境友好型技术减少对于环境本源的影响,是科学、技术与自然的结合。尤其是我国的大中型公共建筑更加最求个性化的建设,建筑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建筑个性化的发展,使得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更加的多元,在不同的层次上建筑实体技术与建筑形式功能都有相互作用。

2.1 信息科技与建筑形式功能

工业时代的发展解放了工人阶级的生产力,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劳动力。信息时代更大的推动了社会科学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给新时代中国建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建筑设计方法带了了新的革命,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大多是以二维图纸手工画图为主,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传统的建筑设计步入了三维设计,三维设计方法使得建筑设计过程更加的方便直观,效率更高。此外,信息化设计手段,如犀牛等软件能够实现参数化设计,在程序中编入程序能够自动生成建筑形体,极大的丰富了建筑形式,通过参数化设计能够生成一些超越人类想象空间的形态,使得建筑形式和功能更加的丰富。如“SOHO 银河”外观变化多端,如行云流水般。

BIM技术在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更是将实体建筑的建设过程搬入了电脑,通过电脑模拟技术能够直观的看到建筑的功能和形态,通过系列BIM技术丰富了建设设计的手段,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的智能化,尤其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分析建筑节能设计,为建筑选择合适的布置形式和功能,通过节能设计能够直接决定建筑的朝向、窗户开口的大小和角度,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成为一体,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2.2 生态科技与建筑形式功能

对于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态科技技术不断的发展给建筑的形式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单体建筑的污水处理和反复利用系统,能够使得建筑产生的废水通过集中回收、加工处理然后实现对于中水的重复利用,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技术的发展给建筑带来了不同的形式,在建筑实体中增加发电的功能攻击建筑所需要的能源。另外,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也给建筑形式带来了新的形式,建筑发展更加趋向于生态化。尤其是分布式能源,能够解决大型建筑的能源自给自足。大型公共建筑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发展,为建筑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

2.3 新兴材料与建筑形式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另外改变的就是建筑材料的变化,建筑材料又古代传统的木质结构、砌体结构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型公共建筑更是采用了大跨度的网架结构。尤其是水立方、鸟巢等体育场馆的建设过程,更是代表了新时代中国最高的建设水平。鸟巢场馆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新型钢材,通过钢材的相互连接完成了建筑的主要形式,实现了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另外的水立方的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外层的皮肤则是选用节能型的材料,能够有效的方式热能在建筑内外的传导,使得场馆内节能效果更好。

2.4 施工技术与建筑形式功能

建筑实体技术除了建筑设计工具、生态设计、建筑材料等,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方案实现的唯一途径。施工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越来越高、建筑外形越来越复杂。下面以新时代中国建筑为例,分析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形式和功能的影响。

2.4.1 中国尊

中國尊用地面积114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8.7万平方米,建筑总高528米,建筑层数地上108层、地下7层(不含夹层),可容纳1.2万人办公。中国尊建成之后将会是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在设计过程中结合了传统的中国审美观念,同时也集成了当今时代的潮流。中国尊外观是以弧形为主,弧形外形能够有效的减少高楼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减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高楼的晃动与位移。

智能顶升钢平台,拥有14项专利,长43米、宽43米、最大高度38米,有7层楼高,平台顶推力达4800吨。施工电梯可直达平台,两台大型动臂式塔吊、临建设施、物料堆场等与模架融合,工人们在全封闭平台内作业,可同时进行4层核心筒立体施工,实现了在现场最大化施工,使得建筑设计能够更好的完成。减少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2.4.2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的落成刷新了上海的新高度,上海中心大厦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困难之一就是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难度,由于上海中心大厦楼层较高,主楼深基坑是全球少见的超深、超大、无横梁支撑的单体建筑基坑,其大底板是一块直径121米,厚6米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平台,11200㎡的面积相当于1.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厚度则达到两层楼高,是世界民用建筑底板体积之最。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施工难度大,前所未有。通过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也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技术,为今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提供了新的施工方法。

3 结束语

建筑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建筑形式的变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同时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也收到了建筑实体技术进步的推动。中国建筑实体技术与建筑形式功能相互影响,彼此之间相互互动。本文主要针对新时代中国建筑实体技术与建筑形式功能的互动展开,主要从信息科技与建筑形式功能、生态科技与建筑形式功能、新兴材料与建筑形式功能、施工技术与建筑形式功能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新时代中国建筑实体技术与建筑形式功能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尚真真.浅谈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建筑设计[J].科教文汇,2007(22):187-187.

[2]王悦,虞刚.上下波动的空间——基于互动技术的垂直空间限定初探[C].2016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2016.

[3]李信言.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技术及功能的结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猜你喜欢

形式建筑功能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