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展览照明设计的意境表达
——以《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为例

2018-11-23索经令

照明工程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化展唐卡佛像

倪 翀,索经令

(首都博物馆,北京 100045)

引言

博物馆展览照明设计者不仅需要专业的照明知识和技术作为业务基础,还需要充分、细致地分析展厅空间环境以及文物展品等的特点,深度理解和解读展览大纲的表现意图,对展览进行整体光环境和局部微妙光线的塑造,藉此更好地渲染与烘托出展览的主题和展品内涵,渐进地引领参观者的感觉融入到展览中去。我们阐述和探讨展览照明中意境的表达,并以首都博物馆2018年2月举办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为例,阐释此次展览的照明设计理念,即通过无形的光,表达无限的意境,让展览有内涵有情感有回味。

1 博物馆展览照明设计中的意境

“意境”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从庄子的“言不尽意”到刘禹锡提出的“境生于象外”[1]和王昌龄《诗格》中的“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2],而如今延伸运用到各类艺术中,表达丰富蕴藉的艺术情思与艺术境界。如果把一个展览本身看作一门艺术的话,无论是文物展品、内容文字还是展览空间设计、灯光设计都是由“形”,表达无尽的深层“意”。展览空间除了具有功能性,满足参观者基本的生理需求,同时要营造能引起参观者共情的氛围意境。光与周围环境交织融合在一起,往往被人忽视。正如安藤忠雄所说,“光并没有变得物质化,其本身也不是既定的形式,除非光线被孤立出来或被物体吸收,光在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获得意义。在光明与黑暗的边界线上,个体变得清晰并获得了形式。”[3]光是不可见的,但它却影响着有形物体的呈现,包括色彩、形态、风格、氛围等等。展览照明是展览设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不同类型的展览中,照明设计者应深入理解展览的主题和表达意图,用光表现虚实相生,与展览情景交融,传达出或具有哲思或带有情感的视觉艺术。

1)延伸展品内涵。博物馆展览中最重要的是文物展品,其形态、颜色、制作工艺都具有观赏和研究价值。展览照明首先是注重对展品的保护,将光辐射的数量限定在《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4]许可的范围内。此外,最重要的让参观者清晰地看到展品,用光将展品自身的内涵诠释出来,有效传播展览信息。由于光的不同照射方式和不同材质的被照射物,以及展示环境的差异,光源的变化和参观者视角的不同,会使展品的物理特征(形态、颜色、质感等)在视觉上发生相应的改变,光与被照射的物体之间相互影响。当我们用眼睛审视物体的时候,它投射在我们两个视网膜上的是动荡的、一掠而过的各种波长和各种强度的光的模式(pattern of light)。这种模式几乎不可能精确无误地重复出现——我们注视的角度、光线以及我们瞳孔的大小,所有这一切都要发生变化[5]。不同的光分布会赋予展品不同的气息和内涵,因此,展览照明设计对塑造展品起到重要的作用,设计者需要对展品有充分的认知后,确定需要表现的形式和内容,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调整好灯具的位置和出光角度,将灯光的颜色和亮度与展品的表现相契合,通过光、影、色,更好地呈现展品外在的形态之美和内在的意境之美。

2)塑造意境空间。展览的照明一方面将展品从视觉感官上进行解读,另一方面光环境与之共同营造氛围意境。展厅内光环境不仅是重塑空间的界面构成关系,还使空间布局和照明相得益彰,丰富空间变化,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增强艺术表现效果,从而对参观者的心理感受产生影响,营造出打动人心或引人深思的意境空间。

在同一个展览空间内,由于光环境的不同,会使参观者产生完全不同的参观感受。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6]在参观者获取到光与其他实体发生关联所传达出的视觉信息,其感官与心理开始体验光环境下的意境空间。照明设计者通过对展览主题和展览空间的光环境整体考量,通过选择照明方式,利用照明分布的对比、变化和层次,与展厅内所用的材质质感相互映衬,使展览空间环境的明暗、虚实、远近,获得空间关系效果,渲染空间气氛,产生丰富的视觉感受,创造恰如其分的展示意境。

2 《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的照明设计理念

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汇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五省市/地区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216件(组)文物展品,从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等四个单元展示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与文化风貌。西藏壮美瑰丽的雪域高原自然风光和独特神秘的人文风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驰神往的净土。此次展览照明设计紧密围绕展览主题和展品,用重点照明突出展品和场景,用环境光平衡视觉,重点光和环境光的交互,增加了视觉效果的变化和层次。光在宗教艺术中寓意深远,光可以营造出美化、情感化、神化人们理想中的神的世界。为表现出展览的内在精神,使展览空间视觉上达到某种场域特性(Site Specifity)[7],带给参观者以理想的视觉感受,从中体会更具场所感的意境。

2.1 情景交融

《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展厅中搭建起具有藏式建筑特点的场景(图1),白色墙体饰以赭红色带,在外立面开有仿藏式梯形窗套的展柜,整体运用坛城的形式分隔空间,来展示藏传佛教的发展和支派。在此场景的照明设计中,采用宽光束的卤素光源射灯,煦暖的光在展墙上漫散开,这种渐变退晕的光,营造出晨光微露,一缕缕阳光洒在寺庙的墙壁和窗户的效果,细微的光线变化将展厅空间视觉感受带入静谧至美的意境。

图1 《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展厅场景Fig.1 “Tibetan History and Culture” Exhibition scene

图2 永乐年施刺绣大威德金刚Fig.2 Yamantaka embroidered during the Yongle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参观者的视角和心境,与观看位置、周围背景、突显关系等密切相关。通常的展览照明设计中采用亮度对比、颜色对比来引起参观者的注意。在展厅中矗立着一幅高约4.3 m的大威德金刚唐卡(图2),体量巨大,富丽精致,格外引人注目。唐卡为明永乐年间的刺绣珍品,年代久远,画面繁复。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化身,格鲁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密宗教法云:“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居于画面中间的主尊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足,背后是红色的燃烧烈焰,主首为牛面,手中执具宗教象征意义的法器。我们通过分析唐卡内容和画面的构图来制定具体的照明方案。由于此唐卡幅面巨大,参观者很难欣赏到每一处细节,因此没有采用面面俱到地表现整幅画面的照明设计方法,而是重点表现出唐卡的内涵,即大威德金刚的伏魔气势。用窄光束的射灯重点强调大威德金刚的面部,特别是怒目圆睁和左手持盛满血浆的白色嘎巴拉碗,使其位于参观者的视觉中心点上,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突出面相威猛可怖的张力,渲染出大威德金刚具有的镇伏诸魔之威。用宽光束射灯提供背景照明,体现整幅唐卡的画面感。选用显色性极佳的卤素光源的射灯,营造出在幽暗的酥油灯映照下,唐卡供奉在寺庙殿内的原境氛围。在此展示区域,用光以情景交融构成意境,观看的震撼,唤起人的视知觉,打动着参观者。

2.2 韵律节奏

“雪域佛韵”单元展区,将四尊铜鎏金立佛造像集中展示在一组长方形展柜中。在为佛像提供重点照明的同时,还在展柜后面的展墙上投射出佛像的影子(图3、图4),勾勒出佛像优美的体态,起伏的线条布局变化,增加了灵动感和韵律感。光影的世界是瞬时的,随着参观者观看位置和角度的变化,佛像与投影也随之产生无限的变化,借助于光影创造的视觉特性,营造空间层次感和表现力,参观者不仅用眼睛欣赏佛像,其视域(Horizont)[8]在此视觉空间内产生的视觉感知,以此照明设计者表达了光影变化之间呈现三千大千世界的意境。

图4 展墙上投射出的佛像影子Fig.4 Shadow of Buddha image projected on the exhibition wall

展览中大黑天护法神面具悬挂于展墙上(图5),由于西藏面具用于宗教乐舞、藏戏以及各种表演活动,大黑天则是藏传佛教密宗中重要的护法神,降魔消除障碍,呈忿怒相。因此我们设计出戏剧化的灯光效果:采用重点照明加辅助照明的表现方法。运用重点照明突显面具的立体感,清晰塑造出护法神面部轮廓;辅助照明则起到减少阴影,并在阴影中增加细节的作用。突显了护法神的怒目,鼻梁以下逐渐融在阴影中,投射光在面具两边的阴影给予了纵深感,带给参观者的神秘、威严感在明与暗、虚与实的交织中无限蔓延。光影的变化、交织不仅能够赋予空间韵律感,光影产生的戏剧性效果,延伸了参观者的联想和想象,触动着、影响着参观者内心的节奏。

图5 大黑天护法神面具Fig.5 Mask of Mahakala

2.3 气韵生动

展览会因照明设计者采用的照明手法和光的投射角度不同,所营造空间环境和展品会随着光的色温、本身色彩的饱和度、透射、折射、反射、以及光的照射产生的阴影而出现不同的外在变化,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意境。此次展览中的佛像形态各异,象征和表法意义极为丰富,照明设计时采用一般照明与局部重点照明相结合的手法,通过亮度明暗对比,光影组合,虚实相间,使佛像的造型立体,意态生动,文物内涵得以更好地呈现给参观者。

展览展出的明代铜鎏金阿瓦都帝巴像(图6),铜像面部写实性较强,动态感十足。阿瓦都帝巴是萨迦派道果法的传承人,他常被看到与孩童为伍,其形象多塑成带有孩童的气息。基于对文物的基本认识,在照明设计中,采用卤素光源的射灯,将色温调节至与铜像外观相契合的状态,重点塑造铜像面部神态,利用主、辅助两方面的投射光,清晰勾勒出精致的五官:嘴角上扬略带童趣,眉骨突出,眼神中透出获得证悟的宁静睿智,表现出这位大成就者的丰神迥异。

图6 铜鎏金阿瓦都帝巴像Fig.6 Gilt Copper Avadhutipa Statue

用光呈现每尊造像的不同气质,意在让参观者感受到造像蕴藏的深广寓意。对独立柜中展示的铜鎏金四臂文殊菩萨像(图7)则采用了漫射加重点照明的灯光表现形式。文殊菩萨是佛陀智慧的象征,救度众生,我们采用色彩还原性好、低色温的卤素光源光纤照明来照亮整个佛像,在面部等处做重点加强,从视觉上看,整尊佛像受光均匀柔和,如同是佛像自身散发的光晕,正如文殊菩萨本愿说:“彼诸菩萨皆以自身光明”[9]。整体光的营造,呈现出文殊菩萨庄重、静穆的神态,使参观者体会到佛像的慈悲与安详,似入空明之境。

图7 铜鎏金四臂文殊菩萨像Fig.7 Gilt Copper Statue of Four-armed Manjushri Bodhisattva of Wisdom

3 结语

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运用到展览照明设计中,用光作为视觉元素和表达媒介,在展览空间中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光的“语言”传达了文物展品的特质,丰富了空间的层次,营造了氛围意境。照明设计者在对博物馆照明的探索中,要像行者一样彳亍前行,将整个展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展示环境共同构成“意”、“境”合一境界,让参观者体味着内在藉蕴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猜你喜欢

文化展唐卡佛像
镜里千秋
——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故宫藏弘历佛装像唐卡研究
清代宫廷唐卡研究综述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佛像面前的 菩萨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