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保险+农村信贷”的弊端探析

2018-11-22梁丽丽仝爱华

商业经济 2018年10期
关键词:银行信贷农业保险

梁丽丽 仝爱华

[摘 要] 通过对宿迁市银保互动机制的实地调查,发现“农业保险+农村信贷”存在五大弊端,主要体现在银保合作广度不足,未能全面覆盖农村信贷风险;银保合作深度有限,不易实现参与主体“三方共赢”;农业保险范围过窄,难以匹配多元化的信贷需求;政策性保险比重偏大,农业保险的市场化不足;农业保险经营问题突出,保险功能发挥有限等方面。当地政府应通过拓展银保互动机制内涵,拓宽银保合作广度;增加银保合作深度,实现参与主体“互利共赢”;丰富涉农保险产品,对接多元化的信贷需求;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促进银行互动机制市场化;推动保险业务去行政化,提高农业保险运行效率等措施,完善银保互动机制。

[关键词] 农业保险;银行信贷;银保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0-0101-02

一、引言

银保互动机制的概念来自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特指“通过农业保险来分散农村信贷所蕴含的风险”。尽管银监会、保监会于次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的意见》将涉农保险扩展至农业保险、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及保证保险,但实践中银保互动机制仍局限于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的互动关系,而实际运行效果欠佳。可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审视“农业保险+银行信贷”的主要弊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银保协同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为此,课题组选择了宿迁市进行调研,原因是该市是江苏省金融改革试点市,有关银保互动机制的试点工作启动较早,具有较强的代表性。2018年3月,该市提出,“坚持运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破解金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激活金融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要求,“加快推进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重点强调“组织推动保险业务创新”。可见,宿迁市有关银保互动机制创新的底层探索方兴未艾,值得关注。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非结构式访谈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对市政府金融办、市银行业协会、市保险业协会等单位,农业银行、民丰农商行、东吴村镇银行等12家涉农银行,以及人保财保等4家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員进行深度访谈,详细了解宿迁市银保互动机制的实际运行情况,重点调查“农业保险+银行信贷”的主要弊端,并听取他们对银保互动机制创新的相关建议;另一方面,对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陈圩乡祖姚村,沭阳县高墟镇邱谷村、颜集镇花晏村,泗阳县新袁镇白水村、八集乡前荡村,宿城区耿车镇大众村、罗圩乡屏楼村,宿豫区来龙镇光明村、大兴镇陈庄村等3县2区10镇(乡)10村256户典型创业农户进行入户调查,深入了解农户对“农业保险+农村信贷”的具体看法。

二、“农业保险+银行信贷”的弊端

(一)银保合作广度不足,未能全面覆盖农村信贷风险

调查发现,以“农业保险+银行信贷”有关信贷风险的主要着眼点是洪涝、干旱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而忽略借款人家庭成员的重大疾病风险及人身意外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及担保风险,导致实践中银保互动机制局限于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的互动关系;忽略了重大疾病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对农村信贷的重大功能,缺乏全口径风险视角下银保互动机制创新的探索。

(二)银保合作深度有限,不易实现参与主体“三方共赢”

体制变迁的同步性及大致相同的客户群体,是银保合作的基础。因此,银行与保险公司应以找准控制农业风险、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等关键契合点,促进农业保险、农村信贷及农村经营主体“三方共赢”。但实践中,银行和保险公司仍然按照“两班人马,两套体系”的方式运作,仅在具体业务方面进行简单对接,保险活动未将农村信贷所积累的信用资源充分利用而实现“1+1>2”聚合效应。虽然银行基本实现了信贷风险分散、损失弥补的合作目标,农村经营主体信贷可得性也有所提高,但是保险公司的经营效果欠佳甚至时有亏损,这与“三方共赢”的政策目标相去甚远。

(三)农业保险范围过窄,难以匹配多元化的信贷需求

调查发现,农村经营主体的自我积累与来自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渠道的短期商业信用基本上可以满足传统农作物种植的资金需求。因此,目前农村信贷需求更多地集中于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及水产养殖领域,同时住房及消费信贷需求也呈上升态势。但实际上,宿迁市的农业保险主要集中于传统农作物的种植,并有限集中于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而造成农业保险范围较窄且与农村信贷的耦合互动程度不高。

(四)政策性保险占比偏大,农业保险的市场化不足

调查发现,宿迁市农业保险以政策性保险为主,且有明显的财政补贴性质。以螃蟹养殖为例,养殖户按20元/亩购买农业保险,同时政府进行1:1配套补贴。如果保险期间未发生赔付,保险公司则按40元/亩全额返还养殖户。这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基于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客观上为农村信贷的履约提供了保障,但未能合理利用农村信贷的金融资源,而导致内生交易费用较高,而影响农业保险的运行效率;二是主要参与力量难以真正做到市场定价,导致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之间难以建立正规的关联机制。比如,政府既要求银行增加涉农贷款,又希望降低农村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这会引发新的扭曲与风险,甚至会降低农村信贷供给。

(五)农业保险经营问题突出,保险功能发挥有限

调查发现,目前农业保险存在四大经营问题:一是保险范围主要局限于保成本,而难以提供全面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二是农村经营主体的主要决策者受传统小农意识影响,保险意识较差而参与度不高;三是保险业务主要采取联办形式,由乡(镇)农经部门代理,很难解决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共产品特性和商业保险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内在冲突;四是部门职责不清、联动机制不畅,而导致农业保险服务体系运行效率低、交易成本高、道德风险高等问题,如在报灾、报损时,故意扩大损失范围和损失程度等。

三、完善银保互动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拓展银保互动机制内涵,拓宽银保合作广度

应全面深化对农村信贷与信贷风险的认识,其中农村信贷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贷款、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农村信贷风险不仅包括自然风险,还包括重大疾病风险、人身意外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甚至包括担保风险。因此,应针对乡村振兴的多层次、多元化信贷需求,以全口径信贷风险视域将银保互动机制的内涵全面拓展。为了提高与现行银保互动机制的辨识度,本文特提出“银保互动机制+”的概念,意指银保互动机制的升级版。

(二)增加银保合作深度,实现参与主体“互利共赢”

首先,银行须借助农业保险分散信贷风险,以实现“帕累托改进”。银保互动机制本质上是各方利益分享基础上的合作,而非此盈彼亏。由于农业保险针对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而其具有发生频率高、波及面广、损失程度大的特征,这无法通过严格贷前调查、规范贷后检查加以防范,保险公司业绩不佳。因此,建议构建“农业保险+农村信贷+再保险”的模式,通过引入再保险机构的参与,改善农业保险公司的风险处境。

其次,保险公司应依托银行资源大力拓展农村市场。一方面充分利用银行的信息和机构优势,拓展农业保险业务,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道德风险带来的损失并实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打造一体化运作平台,推动银保合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实行“办公在城市,业务在乡村,交易在线上”的经营模式,从而实现农业保险的商业可持续。

最后,农村经营主体是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的消费者与受益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稳定收入预期,提高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购买保险而增加正规信贷的可获得性,从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腾跃、从农民创业向农业创业跃迁,从而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在农业信贷的基础上,农村经营主体还可以通过消费信贷、住房信贷提升生活品质,增进福祉。

(三)丰富涉农保险产品,对接多元化的信贷需求

针对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信贷需求,从合作机制、服务和产品等方面,推动银保协同创新,为“三农”提供一体化信贷与保险服务。例如,针对创业农户的生产经营需求、住房需求及消费需求,进行综合授信,推出“一揽子农贷”;同时针对农村信贷可能面临的重大疾病风险、人身意外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及担保风险,推出“一揽子保险”。例如,推出贷款违约商业险和贷款违约责任强制险,分别由银行和借款人购买,一旦借款人违约,银行即可获得限额赔偿,使信贷损失得到较大程度的弥补。同时,采用科学的贷款保险定价方法,以实现“银保互动机制+”的商业可持续。

(四)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促进银保互动机制市场化

让市场机制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与定价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而言,在银保互动机制中,赋予银行和保险公司足够的自主经营权利,执行市场化的利率和费率,让利息和保费覆盖经营风险。同时,健全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的信息与产品关联机制。针对共同客户,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实现信息共享,从而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信息使用效率。银行对购买保险的农村经营主体实行正向激励,如优先放贷,放宽授信额度或者在贷款定价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保险公司可针对农村信贷风险设计产品,提供风险补偿机制。

(五)推动保险业务去行政化,提高农业保险运行效率

其一,改变农业保险只保成本的传统模式,开发产量保险、产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品种,提高农村经营主体应对自然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其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农村经营主体提高对农业保险功能的认知程度,积极、主动地购买保险。其三,从制度重建角度去解决农业保险经营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建立保险公司、代理机构与农村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农业保险市场机制的建立,提高保險效率。

综上所述,“农业保险+农村信贷”存在诸多弊端,是银保互动机制发挥应有效益的主要阻碍。因此,应抓住银保监会成立的良机,加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银保互动机制创新的研究,以全口径信贷风险视域将银保互动机制的内涵加以拓展,在此基础上,多措并举,以组合推出“一揽子信贷”与“一揽子保险”为核心,充分发挥保险风险分散与损失补偿的功能,探索商业可持续的银保互动新机制——“银保互动机制+”,即银保互动机制2.0版。

[参考文献]

[1]方首军,黄泽颖,孙良媛.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1982-2009[J].农村金融研究,2012(6):60-65.

[2]张浩,李前进,吴莹.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互动机制研究[J].上海金融,2010(3):87-90.

[3]黄益平,王敏,傅秋子,张皓星.以市场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策略重构中国的农村金融[J].国际经济评论,2018(3):106-124+7.

[4]梁丽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银保合作模式研究——基于泗洪县的调查分析[J].经贸实践,2015(12):89-91.

[5]杨铮.试论我国农村涉农银保互动机制的建议[J].农村经济,2012(5):110-112.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银行信贷农业保险
银行信贷的风险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莆田市农业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
政策性农业保险供给评价及影响因素
农业保险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业保险正外部性的经济法激励探析
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银行信贷规模、结构、效率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