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地生态网络的雄安新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2018-11-22何艳红何彦雨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31期
关键词:雄安新区绿地发展

何艳红 何彦雨

摘 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表示城市用地不能无节制的蔓延,城市发展应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开发来解决。我国国土资源人多地少,城市后备发展用地十分有限。在有限的城市土地上既要满足高速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又要承担改善城市环境的需要。文章以绿地生态网络为理论基础,对雄安新区的城市绿地体系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绿地;生态网络;雄安新区;发展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31-0015-02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 cities shows that the urban land cannot spread without restraint, and the urban development should be dealt with through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and little land in our country's land and resources, and the land for urban reserve development is very limited. In the limited urban land, we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but also satisfy the needs of improv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network of green spa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of Xiong'an New Area in detail.

Keywords: green space; ecological network; Xiong'an New Area; development

面对城市建设空间与绿色空间的同时增长,产生了绿地与建设空间上相互融合的复合设计理念,将绿地与建设此消彼长的对立状态演化为相互包含、共同发展的势态。建筑中复合绿地、绿地中复合建筑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有效地增加城市建设与绿地的总量,最终形成城市土地综合利用的形态。

1 城市绿地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关注于城市绿地系统自身内部结构的完整和复合程度,并将过多注意力放在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增长上。随着我国对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合理性的关注和审视逐渐深入,城市空间发展重心将由外延扩张向提升内涵整体转型。在此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需要越来越多地兼顾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两方面的统筹和平衡。

其中,城市绿地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衔接,需要通过城市绿地系统整体功能和空间的合理分配来与城市当中其他类型城市用地进行对接和协调,以此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建构和逐步完善;而对城市绿地系统内部的统筹平衡而言,鉴于城市绿地系统自身也是由多元化的组成部分和要素共同组成的功能体,规划也需利用有限的用地资源对城市绿地系统内部各种类型要素在功能和空间上进行有效的安排,以保障城市绿地系统自身的有效运转。

200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要改变以往城乡分隔的局面,从而在规划政策层面确立了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而言,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早在2002年颁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中就提到“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空间上的关注重心仍集中在城市建设用地范畴,导致乡村地区绿地系统规划长期未受到足够重视。

随着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的深入以及对区域生态安全的逐渐重视,对乡村地区或市域、区域层面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的研究开始增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需要在空间上开始拓展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最近几年,上海和天津等城市也纷纷开始对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途径展开专门研究和实践探索。而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规划成败的关键,实际上在于能否在功能和空间上构建有效的衔接机制来统筹和整合城乡空间的城市绿地系统要素,使其能够在统一的功能和空间框架中发挥功效。

在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当中一直存在土地使用方式粗放、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当中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等问题常被诸如“高绿地率”“高人均绿地指标”等看似合理的目标所掩盖。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参与到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评选活动的角逐当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重“量”轻“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而本应受到更多关注的诸如绿地功能分配、空间布局合理性以及绿地实际需求等根本性问题则始终未能在规划编制当中受到足够重视。为此,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从政策层面提出“按照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合理规划园林绿化建设用地”。

另一方面,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加剧,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严格限制城市扩张,并将更多注意力投向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优化以及城市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在我國上海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也明确提出城市建设用地总量零增长的控制思路,并制定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发展策略,这也预示着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开始由过去的粗放松散型模式向集约紧凑型模式转变。

在此背景下,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或者专项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心也将面临转移,而如何在城市内部有限的空间和用地资源条件下提升绿地的服务效率、优化系统整体结构,并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将逐渐成为规划焦点。

需要注意的是,强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并不是以牺牲和剥削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服务质量为代价的,而是要对城市绿地功能属性和空间属性进行深入认识,从而在空间布局中,合理设置每块城市绿地的主導功能,并使每块城市绿地都布局在能发挥其最大功效的位置,在保障城市绿地系统运行状态的前提下,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进行有效统一。

2 雄安新区的城市发展展望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雄安新区未来的定位之一,是将其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

雄安新区是贯彻落实新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经济水准,较高文明程度,较高发展阶段而出现的新城,代表了新的城市发展不再以房地产为核心,而是产城融合下生活与工作一体化的发展,创新驱动是其最大特点,将引领未来城市发展、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特色小镇是一种开发运营一体化、投资一体化的结构,是城市开发较高阶段的必然选择。特色小镇是一种生活追求、理念追求、哲学追求、精神追求的社会化呈现,是一个跨产业、跨区域、跨地产、跨社会的综合开发架构,包括了土地一级开发、特色产业开发、特色村落开发、农业创新开发、房产开发、旅游景区开发等多种结构。

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城镇化,需要工业化产业要素聚集,形成产业聚集。而以特色小镇为核心的城镇化,开辟了城镇化的另一条路,即依托原乡本土的物质资源、人文资源,基于特色条件,建设特色产业引导下的城镇发展,这其中,以服务产业聚集、智能制造与体验化定制、互联网+、电商运用等为依托的创新发展层面,构筑了全新的城镇化发展图景。任何一个特色小镇一定是政府、市场化运营的社会机构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结构,而不是一个单一企业的商业结构。因为特色小镇用地产化的方式是没有出路的,一定要有产业经营结构,而产业的经营需要政府与民营企业长期性合作。社会机构以市场为前提进行资源配置带动长期性的资金,带动政府投资小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的带动居民就业及产业发展。

特色小镇真实有效的发展,关键是要做好产业选择、产业规划、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化、产业品牌塑造,形成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的路径。特色产业是城镇发展的背景与推动力,构成了人口与要素集聚的前提和基础。特色产业应在纵向上实现延伸,向上往研发延伸,向下往应用、营销、管理、服务延伸;横向上实现整合,与旅游、教育、会议等相关产业及配套产业进行广泛融合,实现全产业链聚集。

在特色小镇的创新规划手法层面,林峰博士提出了产业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四规合一”的架构体系,并强调在规划过程中,通过要素整合和资源整合,实现孵化器功能,运用联合孵化模式,导入成功的结构,将后端的建造、运营、管理、营销等全要素资源导入前期规划设计中,利于形成落地性强的规划方案,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小镇规划中的基础分析、功能产品、保障体系、落地实施、城市营销等方面的突破。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破解规划与运营的脱节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俊帝,刘志强,邵大伟,等.基于CiteSpace的国外城市绿地研究进展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园林,2018,34(04):5-11.

[2]余慧,刘志强,邵大伟.包容性发展视角下的城市绿地规划逻辑转换[J].规划师,2017,33(09):11-15.

[3]雒峰,冯蕾,任鹏成,等.太原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05):805-808.

[4]萧玉瑜.浅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95.

[5]解虎.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2):259.

[6]万梓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绿地规划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9):101+103.

猜你喜欢

雄安新区绿地发展
走进绿地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为什么站不住脚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区域发展篇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心中的那片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