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2018-11-21梁烜

中国德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社区

中小学志愿服务的深入推进需要学校精心设计和安排,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和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将会吸引更多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当中。

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呼唤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中小学校需要开发和设计更加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从而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實践育人”优势,促进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

一、中小学志愿服务的内容

随着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当中,以清洁打扫、宣传讲解为主。但是,这种相对单一的服务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了。为有效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中小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结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岗位,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一)校园志愿服务

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先从校园志愿者做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知识和能力有限,社会经验不足,通过在课余时间参与学校或班级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服务意识,学习志愿服务的一般方法和技能,积累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经验。学校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设立志愿服务岗位,学生自己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志愿服务岗位申报。校内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内容。

1.参与学校常规管理。在学校或班级内设立常规管理的岗位,引导学生参与日常管理,维护校园秩序。例如,在上学和放学时段引导同学有序进出校园,监督检查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完成情况,在课间和午休时间维持秩序,提醒同学在各项活动中注意文明礼仪等。

2.保护校园环境。引导学生在校内开展各种节约环保活动,提醒其他同学注意节约,杜绝浪费,回收废旧物品,维护校园清洁卫生,保护校园环境,为创建生态校园而努力。

3.提供生活学习服务。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本校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学习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有些学生在校内开办诚信超市,在班级和楼道中设计并维护图书角,在专用教室和场馆进行服务,参与学校餐厅和宿舍的管理与维护等。

4.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结合各种专题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例如校园安全宣传、时事宣讲、科普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

5.策划校园慈善活动。学校志愿者可以在学校及当地慈善机构的指导下策划并实施各种爱心慈善活动,例如开展爱心义卖、募捐活动、学困帮扶、图书和生活用品捐助等活动。

6.参与学校大型活动。学生可以在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中提供志愿服务,比如,学生可以在新生入校、学校开放日、校园文化活动中提供宣传、介绍、引领、维持秩序等服务。此外,学生还可以担任校园导游,引导来宾参观校园,介绍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二)社区志愿服务

邻里相伴、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学校可以与周边街道或社区居委会联合,针对社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社区中的空巢老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发中小学生能够参与的社区志愿服务内容。

1.扶助弱势群体。在社区志愿服务中,需要重点关注社区中的弱势群体。例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重度残疾人等,他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经济收入低,导致生活困难,容易被社会遗忘和边缘化。学校在设计服务内容和项目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提供服务内容,注重精神慰藉和情感互动,尝试开展一些能够促进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提高自身价值感和能力的服务。如组织老年人参加社区文化健身活动,帮助残疾人发展兴趣、能力等。

2.开展公共服务。常见的社区公益服务包括环境卫生整治、社区安全巡护、社区绿化美化、公益科普宣传、交通秩序维护、社区文化服务、便民生活服务等。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还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开展一些专项服务,例如有些高中生与社区中的中小学生结对,开展义务家教活动,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辅导学弟学妹,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长了才干。

3.参与社区管理。中小学生志愿者,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发挥自身的知识、智力优势,介入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社区体制构建,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社区领导人选举、民间组织建设和管理、公共决策与执行、社区活动组织等事务,提高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三)社会公益活动

在开发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时,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到社会公益机构开展志愿服务。

1.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学校安排中小学生走进当地的福利院、敬老院、孤儿院等社会慈善机构,为那些需要帮助的特殊人群提供服务。当前很多社会公益组织倡导并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其中也有不少内容是适合中小学生参与的。学校对此要多加关注,多方面搜集了解相关信息,从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和岗位,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慈善组织实施的志愿服务活动。

2.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学校引导中小学生走进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社会文化机构,进行志愿讲解、文化传播、图书整理、公园导览、维持秩序、图书导读、网络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利用自身文化积淀服务公众的意识。

3.提供大型赛会服务。当前,各省市地区经常举办一些大型的比赛、庆典和展会等社会活动,需要大量志愿者提供赛会服务,其中也不乏中小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当地举办的各种赛会活动,承担语言服务、会议服务、接待服务等多方面的志愿服务任务,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意识,锻炼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四)网络志愿服务

网络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通过网络在线的形式向需要的人提供信息服务、解答疑难问题、分享资源等。网络志愿服务活动的出现,使志愿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选择自己承担的任务,有助于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个人专长,拓展服务范围,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

学校在设计和开发志愿服务项目时,需要对网络志愿服务的内容加以考虑,从各类网络志愿服务信息中筛选出一些适合中小学生开展的活动推荐给他们。例如,豆瓣公益曾经携手“你是我的眼”民间公益团体发起了“为盲人朋友读一本书”的大型线上参与类公益活动,网友可以通过自我录制并上传读书音频到豆瓣公益专题页面参与活动,为盲人朋友打开另一扇世界之窗。

二、中小學志愿服务的形式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体系。除了集体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外,学校还可以拓展和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采用灵活多样、富有个性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列当中,将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与促进个人成长结合起来。

(一)以课程为载体开展志愿服务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为深入推进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志愿服务,并开设以“志愿服务”为内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志愿服务。2017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将志愿服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并指出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这为中小学规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指导。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服务技能、开展服务行动、总结交流等活动不断反思和完善,促进学生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助人自助,实现自我提升。

2.在地方和校本课程实施中开展志愿服务。为深入推进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学校可以开设以“志愿服务”为内容的地方课程和德育校本课程。例如,北京市编写了《中小学志愿服务手册》地方教材,进行志愿服务知识的普及和志愿服务精神的教育,倡导中小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不少中小学还在德育校本课程和选修课中开设了志愿服务课程,通过课程的形式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二)以志愿组织为主导开展志愿服务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成立校级志愿者组织,由团委或少先队大队统筹全校志愿者工作。团委书记或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担任校级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对志愿者的管理、项目的发布和活动的开展进行直接指导,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一些学校还成立了学生志愿服务社团或志愿服务小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发设计、招募、组织本校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社团的学生通常对公益活动热情很高,能长期稳定地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并掌握一定的服务技能,他们可以作为志愿服务的骨干,进一步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以志愿服务基地为阵地开展志愿服务

为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资源,学校可以与周边企事业单位联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建志愿服务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长期项目支持和稳定的服务岗位。例如,学校与博物馆形成共建机制后,学生能够长期参加博物馆的志愿服务活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可以作为学生志愿服务的导师,结合博物馆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制订服务方案,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提高服务技能和质量。

(四)以志愿家庭为主体开展志愿服务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家委会在信息交流、资源对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和家长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对接和融合。比如,学生可以和家庭成员一起走进自然,参加“徒步环保公益行”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拉近亲子关系,在共同捡拾垃圾的过程中学会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养成环保的习惯,为“北京蓝”作贡献。

(五)以志愿服务平台为依托开展志愿服务

“互联网+”背景下,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搭建志愿服务资源平台,创新各项服务内容,交流发布志愿服务信息,提供志愿服务通识培训与专业培训资料,宣传优秀志愿者事迹等。例如“中国志愿”是一款基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移动端应用,志愿者可以通过此移动端应用实现就近报名参与志愿项目和志愿团体等功能,志愿团体可以通过扫描志愿者卡上的二维码进行志愿项目的记时等功能。

充分开发志愿服务资源,创新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能够促进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学校选择和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避免选择那些带有一定危险性,或者是专业性过强的活动。学校在开发志愿项目时,还要通过观察和调查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做到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与服务对象的需求相一致,避免“为服务而服务”的现象出现,导致志愿服务流于形式。中小学志愿服务的深入推进需要学校精心设计和安排,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和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将会吸引更多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当中。

参考文献:

[1]李立红.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在广东召开[N].中国青年报,2016-09-14(2).

[2]穆青.社区志愿服务的类型、内容与形式[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26-31.

[3]梁绿琦,穆青.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形式[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2):17-19.

[4]张媛.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形式多元化探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49-50.

[5]方秀红.学生志愿服务运行管理机制建设的实践[J].现代教学·思想理论教育,2016(3B):20-21.

[6]中国共青团北京市委.小手拉大手:做志愿,家庭一起来[J].中国共青团,2015(9):23.

【梁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至善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社区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