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理财,稳比赚更重要

2018-11-21王莹莹

看天下 2018年31期
关键词:理财产品儿女诈骗

王莹莹

最近,我接到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帮老家退休的七大姑八大姨们理财。虽然我的老家位于三四线小县城,但我那些退休的长辈们都是有钱的主,起码比我有钱多了。县城消费水平低,再加上老年人节省,孩子们时不时还会给点零花钱。他们的银行卡里都“躺”着好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退休金。

“你有空帮我理理财呗,没事,亏了大姨也不用你赔。”

“我儿媳妇也会理财,但你哥说可别让她帮着理财,理到最后全进她腰包了。”

事实上,这是当下大多数退休老年人的一个“困境”:拼了一辈子,儿女长大,自己手上终于攒了点钱,曾经最擅长的去银行“存死期”,利率很难跑赢通胀;新兴的理财方式让他们眼光缭乱,不会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市面上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量身定制的理财产品;儿女都有了小家,老人不愿意麻烦儿女,却想通过理财的方式实现增值,少管儿女要生活费。

于是,老年人投资理财被骗事件频繁发生。令人意外的是,老年人陷入投资骗局并不仅仅局限在中国。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发布了一份有关英国投资诈骗的调查显示,诈骗分子正将目标转向55岁以上的人群,2016年投资诈骗导致55岁以上的英国公民人均损失为32000英镑。

在今年7月发生的P2P爆雷潮中,就有不少老人把自己的养老钱全部搭进去。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把一辈子的积蓄56万元放到投之家平台上,试图通过“吃利息”的方式,给儿女减轻负担,结果血本无归。

在我们谴责P2P平台的同时,也要看到一点,那就是退休的老年人群体对自己,对理财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据调查,不仅仅是老年人,当下中国公众有72.9%的人认为“理财就是生财,让财富增值,赚钱是第一位的”,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对高收益趋之若鹜。

事实上,个人理财首先要保证满足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其次是对剩余财产进行合理安排,合理划分生活开支与可投资资产。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老年人想要理财首先要盘点好自己的资产,留足生活、生病以及旅游等需要的资金,特別是要把生病、住院这一部分的钱留足,而不是把所有积蓄一股脑地都投进去。

计算好可供理财的资金后,再规划购买合理的理财产品。如果你可供理财的资金超过100万,可以去找专业的理财顾问,这一金额已经达到很多财富管理机构的门槛。

但无论怎样,老年人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属于风险承受能力极低的人群。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别管那些销售们赠送多少大米、豆油,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都不适合你。

在投资领域,有一个“投资100法则”,详细地描述了投资者年龄与投资风险型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购买的理财产品中,风险型投资产品的占比等于100减去投资者的年龄,年龄越大,风险型理财产品的投资就应当越少。例如,50岁老人购买的风险型理财产品比例应为50%,而70岁老人购买的风险型理财产品占比应当为30%。换句话说,年龄越大越要选择安全性高的理财产品。

在中国当下的投资理财环境下,70岁以上的老年人理财更要以“稳”为主,如果不具备金融领域的相关知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基本上就可以对风险型理财产品坚决说NO了。P2P、股市,还有一些股票型和指数型基金都属于高风险的产品。

在平台的选择上,银行最靠谱,投资基金产品最好只选择公募基金平台。老年人本金都是晚年生活的保障,一生的血汗钱,所以平台必须有保障。

在收益上,跑赢通胀就算“赢”,所以年化4%的收益就很不错了。高收益虽然诱人,但损失了本金,会直接影响到晚年生活质量。也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和国债的组合打法,算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理财方式。

在流动性上,产品以短期为主。作为老年人,医疗开销会比较大,毕竟岁月不饶人,往往需要突发性的大笔资金,因此要适当考虑支取的方便性和灵活性,随时可以变现的货币基金为首选。

归根结底,中老年理财,理比财更重要,理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科学规划,财是支撑未来生活的一部分。老年人最重要的还是保养好身体,适度消费,不要只考虑如何为子女攒钱,可以把部分积蓄用于改善生活、参加文体活动、身体保健和疾病治疗等用途。生活质量提高了,心情好了,身体也好,这样才能真正地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猜你喜欢

理财产品儿女诈骗
匆匆太匆匆
春节前夕小心“实名诈骗”
诈骗
警惕电信诈骗
家有儿女欢乐多
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
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