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复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2018-11-21冯嫚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防风疗程针灸

冯嫚嫚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中医科,北京 102206)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以外周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为主要病理改变,可能与CD4+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有关[1-2],晨僵、关节肿痛、皮下结节、后期关节活动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但是存在服药周期长,毒副作用大等缺点[3]。我科采用温针灸结合防风汤加减治疗RA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4例,均为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我院就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36~78岁,平均(57.3±5.5)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01±1.5)岁。治疗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36~78岁,平均(56.9±5.8)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3.99±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与欧洲风湿病学会联合提出的RA诊断标准[4]:关节为1个中大关节为0分,2~10个中大关节为1分;1~3个小关节为2分;4~10个小关节为3分,10个以上且至少1个为小关节为5分。血清学抗体检测RF或抗CCP均阴性,0分,RF或抗CCP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为2分,RF或抗CCP至少1项高滴度阳性为3分。滑膜炎持续时间6周以下为0分,6周以上为1分。急性期反应物CRP或ESR均正常为0分,CRP或ESR增高为1分。以上各项累计最高评分大于等于6分可以诊断为RA。②符合中医寒湿痹阻分型[5]。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或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加重,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舌苔薄白,脉弦;或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肢体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

排除标准:①伴随其他免疫系统疾病;②已接受部分药物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停药时间小于3个月;③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肿瘤、肺结核、严重肝肾功能损害);④伴随严重精神疾病不能积极配合。⑤孕妇、身体极度虚弱。⑥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型,风湿热痹,痰淤痹阻型。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 )7.5mg,7天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治疗组:用中医复合疗法。温针灸选用0.30mm×50mm毫针(苏州华佗),主穴取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指关节取八邪穴,腕关节取阳池、阳溪穴,肘关节取曲泽穴、尺泽穴,肩关节取臂臑穴、肩髃穴,膝关节取膝眼、委中、膝阳关,踝关节取昆仑、太溪、解溪,趾关节取八风穴、太冲。常规进针后留针20min,在针柄上放置长2cm艾柱点燃,每穴位施以2壮。1天1次,每周治疗5次,5周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中药用防风汤。防风30g,麻黄15g,桂枝30g,葛根9g,当归30g,赤茯苓30g(去皮),生姜15g,大枣30g,甘草30g。水浸泡30min,水煎30min,取200mL药汁饭后口服,每日1剂,1天1次。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观察指标

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目,关节疼痛。关节疼痛评判采用(NRS)量表,量表最低0分,最高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严重。

CRP、ESR、RF相关炎症指标数据。

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较轻微改善,关节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晨僵时间(min)关节肿胀数目(个)关节疼痛NRS评分(分)对照组 42治疗前 128.16±23.28 9.44±2.87 7.98±1.67治疗后 30.17±11.32* 4.32±2.31* 5.46±0.88*治疗组 42治疗前 122.98±23.33 9.58±2.47 7.74±1.58治疗后 17.23±22.14*△ 2.25±1.15*△ 3.25±0.37*△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CRP(mg/ml) ESR(mm/h) RF(U/mL)对照组 42治疗前 25.85±6.14 106.32±22.13 29.12±4.13治疗后 12.22±3.49* 80.24±21.27* 21.46±4.12*治疗组 42治疗前 25.22±6.57 101.36±23.26 30.23±3.58治疗后 6.56±3.43*△ 60.56±21.35*△ 15.18±4.26*△

6 讨 论

RA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病”范畴。为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治疗当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经活络为基本原则。防风汤方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麻黄、桂枝、葛根发汗解表、解肌、退热,当归活血止痛、茯苓除湿利关节,生姜解表散寒、甘草和中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可除祛风、寒、湿邪。配合温针灸,进一步强化解表祛寒、活血通络之功效。中医复合疗法(温针灸配合防风汤加减)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防风疗程针灸
大楼的防风攻略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ZTGC-TD-2011D便携式色谱仪防风处理
云防风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浅谈堆料场防风抑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