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唱乡村里的“诗和远方”

2018-11-21

时代邮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诗和远方村民农村

你脚上的帆布鞋真的好像没有别人脚上的普拉达打眼,你租住的小房子和别人有着观景台的大house比显得没有那么舒适……怪不得你不知足,很多事情有了比较,知足就不容易做到。城市,会一次又一次地打开你的格局,但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放大你的欲望。我们一路向前,忽视生活的本身;我们赚着钞票,心里却开始寻找生活里的“诗和远方”。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是什么?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是盼有一方良田,春播夏种秋收冬藏,有一方宅院,纳三五好友,赏四季之风月;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是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一切烦扰的洒脱,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的豁达,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生满足的自由;我们向往的“诗和远方”,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劈柴、喂马、宴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些名人的“乡居梦”

是啊,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惬意舒适的田园生活,缓慢悠长的闲适时光;一只小狗、四菜一汤、三两好友,举杯言欢间蹉跎岁月……这样的“乡居梦”成了现当下多少城市人,尤其是一些名人的向往。

作家韩少功显然更适应、也更热爱乡村生活。2011年2月,他获准卸任海南省文联主席、海南省作协党组书记两职,无官一身轻,之后,他在湖南省汨罗县八景乡的村里建起了一幢小楼,这里距他当年插队的知青点只有20多公里。小小的半岛三面环水,曲径通幽,门前两棵树,一棵杨梅,一棵桂花,小楼木窗木门,庭院里种着一小片橘树,后院的篱笆里种着菜。

一年中,韩少功和老伴有半年住在海南的城市,另外半年住在湖南汨罗乡下。韩少功这样描述他的“世外桃源”:“被氧气呛倒不负责,矿泉水冲厕所不收费,吃不到地沟油别找麻烦。”他和老伴在这里种菜、种树、养鸡,旱了要抗旱,涝了要排涝,经常忙不过来。“我一般是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之前睡觉,就像一个乡下人一样。”农活不多的时候,他就读书、上网、写作,串门聊天。这是一种新时代的晴耕雨读。他伸出右手,看到他的掌心,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的手掌上有一块暗红色的印记,那是握镰刀磨出的血泡。“你看我这个手指,刚刚揭下创可贴,割草的时候割破的。”

在他眼里,“中国曾经是一个农业国家,有漫长的农耕文明史,眼下还有将近一半的中国人居住在乡村。”正是因为半年城市、半年乡村的生活状态,使韩少功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科技文明之间的交叉点,可以说,他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找到并坚守住了了自己的根。

作家莫言也说:“我在农村长大到20来岁入伍,在部队也是生活在农村的环境里,此后每年花大量时间在农村写书。我跟农村,尤其是我的故乡有着密切的、切也切不断的联系。”言语间流露着对家乡浓浓的情感,而从他笔下的故事里,亦能窥见对乡情的倾诉与对农村的热爱。高密的剪纸、泥塑、年画、茂腔,这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农村的一种精神状态和审美倾向,在他的作品中直观而生动,他说:“我的艺术风格离不开乡土。”

对他而言,留在农村或许不是因为本分,也不是因为难忘,最多的应该是依靠。他将根深深地扎在农村,茁壮成长,在时光中枝叶繁茂。正如他所言,莫言其实真的是个农民,是个会讲故事的农民。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即便是成名之后也对乡村的生活恋恋不忘。杨丽萍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白族人家的女儿,出生在大理洱源县,也在洱海边上成长。因为我天生会跳舞,所以被国家调走了。在外漂泊几十年,2000年“退休”后,终于落叶归根,回到故乡,终于可以在村里照顾我那年迈的老母亲。当年村民们敞开他们热情的怀抱欢迎我。政府批给了我村民的建房用地。从此,我与他们一起建设家园,修路,修缮庙宇,挖水井,修公厕,建造全村垃圾收集站,和村民们一起过年,送本主,让灵魂得到了安放。”

不管是作家韩少功、莫言还是舞蹈家杨丽萍,乡村的生活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也是他们的来路和归处。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里,黄磊、何炅和他们的小伙伴在乡村生活、种地、搭鸡窝、摘玉米。他们浇花、泡茶、品酒,既闲且忙,自然快乐。黄磊说:“一天什么事也没有,就为了一顿饭忙碌着,但却觉得特别充实,也特别放松。”节目里的幸福感来自于一蔬一饭的获取,而不是一分一厘的必争。多少人看完节目后也在幻想能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寻一处山清水秀,照管着一片田园,迎一群知己好友,忙活着一日三餐,不慌不忙地开启一天的生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般乡村生活,不仅成了名人的“诗和远方”,也许成为了都市里忙碌的人们的“向往的生活”,成了我们大家的“诗和远方”。

为什么我们对乡村魂牵梦绕

曾经有个段子,农村人对城里人说:“我们刚吃上肉,你们又要吃素了;我们刚穿暖衣服,你们又要露脐了;我们刚进城打工,你们又要到乡下“休闲”了;我们刚拿到城市户口,你们又要出国了……”段子虽然幽默,但也不乏农村人对城市的向往,对城里人的赶追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人大多对城里充满仰望和艳羡,很少有城里人向往农村。现在却有些反过来了,很多城里人想回农村生活。几十年前的国人估计不会想到,在拥有一切便利和高科技之后,现代人最想要追求的,竟然是那份回归乡村的返璞归真的宁静。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农民更愿意回到生他们养他们的农村,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这不禁让人思考:乡村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多人对乡村的生活魂牵梦绕呢?

这大概都源自中国人骨子里的乡土情节。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并且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农民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漫长的农耕社会让中国人骨子里就带有田园情节,自古就有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田园向往。

如今就算我们在城市里,也会忍不住在阳台上小花园里打造一片自己的田园天地……这也许是我们祖先几千年农耕生活在我们大脑里留下的烙印。

古人向往闲适的乡村田园生活,现代人也有浓厚的乡土情节,渴望可以在农村,有那么一处地方,有自己打理的菜园、花园和自己养殖的一些家禽小动物,家人们在亲手搭建的凉亭里休息,吃着亲手采摘的新鲜瓜菜蔬果,大家一起聊天,聆听鸟叫声,到了夜晚,可以静静地仰望天空,看看那些在城市里错过的繁星。

我们常常会遇到有些即将退休的老人,他们有了养老金,儿女也都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就想着可以去农村,有那么一处地方,颐养天年。到了假期,儿女们带着孙子孙女们,开着小轿车,来到自己的那么一处农家大院,到了归期,带上一些自己种植的粮食蔬菜瓜果和家禽回去,可以在城市这个繁忙的地方吃到来自农村的芳香。

往往可以看到,不管是明星也好,普通人也罢,如果有条件,还是会选择在郊区或者某处农村,搭建一处属于自己的地方。闲了,可以去休休假;困了,可以安心地睡上一觉。这样的生活颇有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思。

如今的都市生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拥挤、生活节奏快、空气质量差、人情关系淡漠,房价飙升,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背负着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一旦有休闲时间,更愿意奔向乡村。因为农村有着舒适的自然环境、慢节奏的生活、淳朴的人情关系,这些正好是城里生活久了的居民一直向往的生活,所以乡村才对城里人有着如此大的吸引力。“逆城市化”现象在身边悄然发生。城里人到乡村去居住、生活或者观光旅游体验也成了一种趋势。而这种“逆城市化”的出现,也让乡村成为了一种新的珍稀资源。

但其实,出现“逆城市化”的进程并不奇怪,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以前农民想进城是因为城市有更好的基础设施,不过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正在逐步展开,许多条件正在改善,比如说住房,很多农民在农村都建起了大别墅,一家几口住几百平方米,比城里人住得更加好。

在乡土作家韩少功看来,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上富裕了,生产工具、生活水准、交通条件等各个方面与过去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以前的山村里很闭塞,现在我可以宽带上网,同城市里的感觉一样。”

进入新时代,神州大地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新号角。“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正在成为我们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新乡村建设现在进行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对具体的乡村振兴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乡村振兴”变成了一个热词,激荡着正在发展着的乡村,乡村也迎来了一个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发展机遇。全社会已然迅速行动了起来,资金、人力、技术纷纷投向乡村。在乡村这片广袤的田野上,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巨变。

新乡村的农业生产农业转型升级正在提速。盛夏时节,在江西定南县龙塘镇忠诚村的定南思田农业荷花基地,荷塘里的荷花竞相开放,引来众多游客赏景游玩。通过赏莲、采莲、品莲及荷文化文艺表演带火了乡村旅游,加工生产的莲子、莲心茶等产品又形成特色产品、商品,增加了农民收入。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介绍,2018年以来各地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持续快速发展。上半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火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16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20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国农村网商超过980万家,带动就业超过2800万人。

新乡村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有着4万余亩白茶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2017年茶叶产值突破4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在安吉,17万亩白茶园串起1.5万余户种植户,为农民年人均创收5800元。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安吉的竹产品种类从毛竹、竹笋、凉席发展到地板、家具、饮料等七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带动全县农民平均增收7800元。竹海之间,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各类业态不断涌现,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地游客蜂拥而至,也吸引了曾经外出工作或者求学的安吉人纷纷返乡,其中还包括近40位“国千”“省千”人才。

新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在丰富起来。在合肥长丰县陶西社区,在村部会议室,村党总支副书记陶武给老年大学班的学员上课,讲解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从村里的村史沿革,陶氏的家风家训,说到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将来村里产业的发展规划,陶武讲得绘声绘色,村民听得津津有味。其实,在陶西,学习文化和技术、参加文体活动,早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追求。自从社区有了文化活动广场,每天晚上,57岁的童胜菊就会招呼左邻右舍跳广场舞,不到半年,队伍扩大到十几人。“白天在舞蹈室练习,晚上到小广场活动,咱日程排得满着呢!”孩子们都外出工作了,童胜菊坦言生活并不孤单,“大家每天在一起跳舞,乐呵着呢。”如今,或到阅览室读书,或到活动室打球,或是静下心来练习书法,或是三五成群一块跳舞,村子的面貌改善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

新乡村的居住环境正在变得更加优美。辽宁省盘锦市新兴镇王家村的变化就是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村里小桥流水、绿树掩映,街道两旁鲜花盛放,篱笆小院里蔬果满园。“现在村里大街小巷都铺了柏油路,环境好了,大家心情也好。”正在清扫路面的环卫工人王艳秋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是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为此,各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以加强优化村庄规划管理为引领,正在推动形成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生态宜居的村庄建设格局。

新乡村的民主管理正在变得更加有序有效。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这是村域民主管理的根本。如今许多乡村的民主管理都有自己的创新发展。譬如在余杭径山镇小古城村,“议什么”有了标准化的操作:不仅村“两委”与村民代表可以通过民情恳谈会谈出来,每年春节后村民小组还可以通过民生实事申报提上来,联村干部也能摸上来,村“两委”再结合上级交下来的任务进行分类梳理,形成“协商菜单”。协商完成了,但村民们更在乎事情到底办没办好。为此,村里打造了一支“3+X”的监督队伍,这支队伍由村监会3人,再加专家、利益相关村民和其他热心村民组成,同时,各村民小组还专门请了几名“监督员”协助监督,既加码了“办好”的力度,也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这样,在村里,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当家人”。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广发而深入地实施,农村的潜力正在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挖掘,未来的乡村现在已然显示出了令人向往的魅力。中央每年下发的一号文件都将“三农”工作的各个问题考虑得十分周全,在资金投入、公共服务、要素配置上都力争优先安排、全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更是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如今,农村人不仅可以享受城里人那样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而且还拥有优美环境、田园风光,乡村已经或正在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猜你喜欢

诗和远方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卖北京房到丽江开客栈:给“诗和远方”泼点冷水
“诗和远方”的抚慰作用不可小看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