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词大雅》“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设计 及思考

2018-11-20高帆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词论小词大雅

高帆

《小词大雅》一书,是根据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的词学专题讲座整理而成的一本具有系统性的学术著作。历来被称为“艳科”的“小词”,是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的?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学中儒、释、道的修养的?而读者又是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叶嘉莹的这本词学著作作出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诠释。

《小词大雅》作为高中学生“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内容,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建构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帮助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和科学精神的锤炼,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和审美力,感受中国古典词作的无穷魅力,促进学生的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内容与目标”的要求,结合这本学术著作的特点以及词学本身的特性,我通过通读全书、精读细节、比较分析、共读分享等多种方式,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选择结构、主旨、词作、词论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思考。

一、教学设计

(一)目标设定

1.通过分析词人及其作品,提升审美能力;

2.通过归纳整理赏析方法,提升理性分析能力;

3.形成和积累人文社科类学术著作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二)课时安排

本书的阅读与研讨一共历时两周。第一周是初读和感悟,“课前导”导读课放在初读之前;第二周是细读和分析,“课中导”阅读课放在第二周起始阶段;接下来时间主要是归纳整理全书,准备读书报告会。课后分享放在第二周结束前。同时,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教师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指导。

(三)活动阶段

1.课前导:纲举目张明结构,推荐读法探门径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认知强加在学生身上。《小词大雅》是一本学术著作,尽管这本书写得引人入胜,读起来会很有兴味,然而许多学生对学术类的专著有排斥心理,先入为主地认为枯燥无趣。因此,在阅读的最初阶段,进行兴趣引导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当我们播下一颗种子,随着阅读深度与厚度的增加,学生会越来越认识到叶嘉莹其人其文的魅力。

为此,笔者设计了“读前导”这一教学环节,从《小词大雅》的第一讲入手,和学生一起开启了这本书的阅读。《小词大雅》的第一讲《兴于微言》是全书的纲领,作者解释了词为什么被称为“小词”,回顾了文学史上对词的认知,然后再通过张惠言《词选》的序言引出了全书的主旨。仔细阅读这一讲,对于把握全书的纲要非常重要。

在这一节导读课上,笔者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通过介绍叶嘉莹的人生经历,了解其学术地位及影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過思维导图梳理第一讲的内容,找出作者从什么角度切入的?如何展开和深入的?最后诠释的观点是什么?

(3)示范理解“小词”“大雅”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关系。

(4)结合人文社科类学术作品的体裁,推荐阅读经验,探索阅读方法和门径。

学生刚刚接触《小词大雅》这类学术著作,有着新奇性的同时也有着阅读的盲目性。通过介绍叶嘉莹一生的阅读和成就,学生对叶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建立了亲近和崇敬之情。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给学生示例如何从宏观上去阅读一本书。因为学术著作往往会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而叶嘉莹《小词大雅》中的这九讲是环环相扣的,借助思维导图来梳理全书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整本书阅读的“全景”意识,搭建全书的结构框架。

如果说全书的框架是“森林”,那么,重要概念就是“树木”。叶嘉莹先生学贯中西,在《小词大雅》这本书中,她提到了“小词”“大雅”“文化符码”“双重性别”等重要概念。教师通过示范“小词”和“大雅”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引导学生提炼概念理解概念的方法。

在这节课的最后,笔者给学生推荐了阅读方法,如符号标记、思维导图、圈点评注、读书笔记等,以指导学生更好进行随后的阅读。

2.课中导:精读示范品词作,归纳整理探方法

在学生自主阅读《小词大雅》这本书一周后,笔者设计了读中导这个课时。其中,一些学生已经读完全书,也有一些正在阅读,在这个阶段进行导读,可以对读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进入词中的审美天地,提升鉴赏能力和理性归纳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细品词作和词论,一共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精读温庭筠《菩萨蛮》,析张惠言《词选》词论:兴于微言。

温庭筠的《菩萨蛮》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其主题是美女和爱情,相思与离别。但是张惠言的评价是:“此感士不遇也。”由张惠言的词论入手,笔者讲到了该词中“蛾眉”的典故,从而引发张惠言词论的重点:兴于微言。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文论,如文化符号、双重性别,这和张惠言的词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王国维是不认可张惠言的这种词论的,认为其牵强附会。由此,笔者引领学生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分析王国维的词论。

(2)精读词作《玉楼春》《摊破浣溪沙》《相见欢》,析王国维的词论——境界说。

在这个教学环节,笔者引领学生精读了三首诗。第一首是欧阳修的《玉楼春》,学生谈到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大家基本上都认为有两处特别有境界,一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另一处是“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由此,引出王国维论词的方法之一:寻找词中的境界。

接下来,以王国维提出的著名三境界说,引出王国维论词的第二种方法:断章取义。在这里,笔者引导学生重点读了柳永的《蝶恋花》。如果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来看,这是一首怀人诗,但是王国维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看成是做学问的境界。也就是说王国维明知道作者不同意,却偏偏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联想。这种解释、这种联想,就是小词中的大雅。

随后,笔者和学生一起谈到了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以及李煜的《相见欢》,从微言谈联想,由此,引出王国维论词第三种方法:微言。

(3)比较张惠言和王国维玩味词的异同,归纳叶嘉莹打通中西词论提出的重要概念。

就《小词大雅》全书而言,前四讲从张惠言的个人经历出发,讲述了他的词论以及个人创作;后五讲重点是王国维的词论和创作。所以,借助书中一些精选词作,有助于梳理张惠言和王国维的论词方法。而叶嘉莹的词论总结集中在第九讲的后半部分,在梳理张惠言、王国维词论之后,归纳叶嘉莹提出的一些词论,有助于构架起全书的结构意识。

张惠言和王国维的共同点在于都看到了小词中有大雅。但是像叶嘉莹先生谈到的一样:张惠言的比兴总显得牵强附会,王国维的境界又显得茫无边际。于是,叶先生就用西方文论来诠释张惠言、王国维的词论。主要西方文论有:文化符码、双重性别、双重语境、互为文本、可能性的一种作用、符示作用。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这节导读课是比较成功的:整堂课既在诗词的品味鉴赏中感受到了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味之美,又能由浅入深,探讨三位学者的词论,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和学生一起对《小词大雅》的整本书的结构和逻辑思路进行了建构。

3.读后享:交流经验谈体会,举一反三妙读书

阅读这本书两周后,所有同学都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有些同学已经读完了第二遍、第三遍,整理出阅读笔记。因此,读后的分享课显得格外享受。这节课,通过交流,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阅读《小词大雅》的收获,在相互碰撞中,激发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探究的兴趣。

教学环节主要分為两个步骤:

(1)自由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阅读经验和体会。

通过几周的阅读,学生对于《小词大雅》中的诗词、词论等方面都积累了适量的读书笔记。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笔者选择了一些优秀笔记,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和时间。

(2)教师梳理总结交流内容,鼓励学生去自读其他学术著作。

这是畅所欲言的一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彼此交换读书笔记,分享阅读体会,还有同学借助书中的词论对课本中学习的其他词作进行赏析。

最后,笔者推荐给学生阅读夏承焘的《唐宋词欣赏》、唐圭璋的《唐宋词简释》、沈祖棻的《宋词赏析》这三本书,许多同学都表示有阅读的兴趣。

二、思考与启示

《小词大雅》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结束了,思考还在继续。建立良好的阅读生态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如何引导学生读整本书,读专业性比较强的词学著作,《小词大雅》读书活动给了笔者以下启示:

1.和学生一起读书,享受阅读的快乐

从学生阅读的过程来看,《小词大雅》虽然是一本学术类著作,但阅读量不大,一共15万字,学生用一周时间就可以读完。学生没有产生面对学术“皇皇巨著”的畏难情绪,敢于去接近文学类作品以外的学术专著,敢尝试去阅读。同时,《小词大雅》是课堂实录式的学术著作,是叶嘉莹先生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现,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书中又有大量的生活例证,读起来非常有意思。跟着叶嘉莹先生进入审美的世界,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整本书教学相对于单篇教学,对老师的语文素养要求更高。整本书教学里,没有教参,没有课例,一切都需要教师先埋下头来阅读,教师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深度,引领孩子们阅读就比较困难。但是,所谓“教学相长”也,教师的阅读也是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的提升。

以笔者个人阅读《小词大雅》的体验来看,是用三个晚上读完了全书,又用两个晚上梳理了全书的框架和重点概念。当笔者第三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到月明风清,整本书的理论框架了然在胸,课堂构架非常容易,和学生交流起来非常流畅。这次整本书的阅读,其质量和高度远胜于对传统单篇课文的传授,笔者也充分享受到了教学创新的喜悦。

2.整本书阅读为学生开启从“一斑”窥见“全豹”的大门

我们传统的诗词教学,一般都是单篇教学,对于诗词的理解,凭借于老师的解读,而老师的解读又多借助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参上的资料,一个是个性化的理解。前者是知识的复制,后者往往流于感性,甚至是错误的认知。

而《小词大雅》这本书,是一个词学大家系统的词论。全书九讲,从张惠言到王国维,从中国古老的论诗方法到西方系统的文论,自成体系,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世界,既能让学生触摸到词论的源头,又能让学生看到词学的走向,如一条汪洋大河,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奔流到海不复回”,一览无余。这样就具备了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总观意识。

《小词大雅》教学结束不久,叶嘉莹先生裸捐的新闻(6月3日,为了继续支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94岁高龄的她决定将毕生财产捐给南开,设立“迦陵基金”,仅初期捐赠,就高达1857万元)传遍网络,学生再次近距离地亲近这位世纪老人,在书中领略到先生的学识之后,学生在现实世界里感受到了先生的人格魅力。当学生对叶嘉莹的生活、求学和工作经历有更深了解之后,对于她书中的寄托、追求和治学特色,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向深度阅读更进了一步。每一步的前进都是下一步的起点,希望《小词大雅》整本书教学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步入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通联:广东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

猜你喜欢

词论小词大雅
大雅新风
大雅新风
大雅新风
21 世纪前二十年(2001—2020)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
基于拉丁词源的解剖学英文术语的指小词*
Egan, Ronald.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坐过站
李清照《词论》浅析
谈词论人
小词不可小觑:as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