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互语义学探究

2018-11-20庞建军

设计 2018年1期
关键词:交互用户

庞建军

摘要:文章主要探索研究如何将交互设计和语义学结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定义和理解交互设计,同时发展和丰富交互语汇,并创造新的系统的交互设计方法。交互语义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用户使用产品(工具、媒介)完成某个特定任务时的交互行为方式在社会与认知情境下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在交互设计上的学问。交互语义学将对提高产品可用性和用户体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交互 用户 语义学

引言

交互设计是一门较新的学科,领域内的很多实践者从不同角度对交互设计的定义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目前尚没用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清晰的阐述及学科鉴定,因而大多数交互设计从业人员和科研教育人员很难说清楚交互设计到底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核心问题。“交互”是因为有了“动作”和随之而来的相应的“反馈”才形成了一个交互的基本单元,其中人、动作、工具、目的、场合是交互设计的基本元素。…动作是一系列行为的进程,是动作节点在时间上的积累,需要设计一个理想的程序,让人顺利地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

一、交互语义学概述

交互设计作为新的独立学科,必须要发展自己的词汇。目前跟交互设计相关的语汇非常少,且不成系统,本文中将交互设计与语义学(符号学)结合在一起,希望通过将语义学的体系和交互设计体系融合,创造并定义交互语汇,进而形成系统的交互语义学体系。

文章提出的交互语义学是指“一门研究用户使用产品(工具、媒介)完成某个特定任务时的交互行为方式在社会与认知情境下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在交互设计上的学问”。交互语义学将对提高产品可用性及用户体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交互语义学借用语言学的概念,语言学中的语义学研究对象是文字语言,交互语义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交互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人、动作、工具或是媒介、目的、场合,与文字语言相对,可被称为交互语言。基于交互语义学,我们可以理解为交互设计的人、动作、工具或媒介、目的、场合五要素构成了它所特有的系统,通过这套系统,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交互属性,特别是产品的具体操作使用方法,它是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行为沟通的媒介。

以语义学的认知观来认知人机交互,则可将交互行为视为一个符号化系统,交互行为符号同其他符号一样也是由能指(表示部分)和所指(被表示部分)共同构成,能指是指构成产品的各要素,所指则是指诱发的人机交互行为的联想。产品交互语义学将针对产品的各要素特点对交互行为语言的构成进行补充,指出产品交互语义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即外延意义(明指)和内涵意义(伴示意)。

交互语义的本质在于通过产品各要素的设计揭示或暗示产品的交互行为方式,使人机界面单纯,从而解除使用者对于产品交互逻辑上的理解困惑,同时传达给使用者更多交互行为背后的产品性格、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基于交互语义学的初步设计方法探索

(一)设定产品/服务与交互行为发生时的情景

产品都不是单独出现在用户使用场景中的,而是存在于与其相关的事物场景中,在运用交互语义辅助交互设计时,用交互流程中的人、动机、行为模式、工具或媒介、場合来准确定义用户角色、产品形态、交互方式、系统流程等,进而赋予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行为以相应的意象,以更有效的方式将行为语义信息与背后的含义传递给用户。

产品及服务中涵盖的交互语义内容包含了两大角色:一是机能角色:机能角色是交互行为与身俱来的角色,源于用户底层地如何操作使用产品的客观需求;二是象征角色:人的精神情感诉求映射于用户的交互行为方式上而形成的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折射出用户的内在心理、文化内涵、社会价值。针对行为机能角色,服务及产品的交互形式通过传达其流畅性、易用性、愉悦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引发用户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流程;针对行为象征角色,交互语义通过传达用户内在心理、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实现人与产品、服务、系统的心理情感的准确、高效、愉悦互动。

(二)建立产品交互方式的隐喻

作者将对于产品交互方式的预期语义分为外延语义和内涵语义。

外延语义借助该交互行为在完成目标任务时的可用性程度来分析,产品的可用性程度分析是从技术、经济、用户角度来量化分析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行性和难易程度。对于交互设计而言,完成任务是目的,产品的具体交互方式只是实现任务的手段。对于设计师而言,事件或任务是较为稳定的概念,而实现特定任务的交互方式则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从常规手表的运行特征抽象出来的是“手表以何种行为方式来完成指示时间的这个任务”。这样我们就可通过各种可行的交互行为方式来完成指示时间任务。对于复杂的任务,设计师要对任务进行分类,分出“主要任务”、“次要任务”,并分析各个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寻求更加有效的交互行为手段,绘制任务流程图能清楚地显示出交互设计的出发点和思路。

交互内涵语义:属于交互行为的象征角色,可以作为用户任务流分析中的定位目标,同时由于交互行为的象征角色牵扯到更为复杂多变的用户行为发生情境,因此交互内涵语义传达目标的研究和假定将会非常复杂,需要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具体要求而定。

(三)预期语义的行为转换和整合

在设定了产品交互语义的预期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把这些预期目标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操作行为。转换的方法就是运用交互语义学原理,将外延语义转化成相应的交互行为要素,将内涵语义转化成指示性、关联性、情感性、象征性等各类符号并最终投射到交互行为要素上来,这些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是实现目标的基础,所指是预期目标。

三、后期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文章提出的交互语义学是一门全新学科,本文只是初级阶段的初步探索,因而存在很多不完善、不系统的地方,后面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

(一)如何处理标准化和个性化交互语义。这是一个很现实并亟待解决的问:交互语义设计的准确性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的矛盾;追求隐喻的多样性,降低标准化和功能性。标准化交互行为与个性化交互行为是交互设计的对立面:标准化带来精准传达,但缺少情感诉求;个性化充分地满足用户精神诉求,但从人机交互的整体来看会造成沟通的困难。

(二)如何使产品交互语义传达出用户真实生活中的行为特征和内在性格特质,也就说如何使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操作行为方式及行为特征符合用户本身的行为习惯,并很好地反映其特有的性格特质,或优雅,或刚烈,或活泼,或稳重……目前的用户研究方法和交互设计理念尚没有涉及到交互语义中所指部分的内涵语义。

(三)探索人机交互行为中的基本交互语义单元及分类依据,并总结出多种合理的模式化语义解码和编码方式,从而实现对复合交互行为的解构和重构,进而实现交互语义的整合式开发,创造出更丰富、更有趣、更新颖的交彰于为语言。

(四)探索用户如何对目标产品进行有效行为定制,基于对交互语义模块的分解和重组理论,以及未来产品系统的高度自由开放形态的考量,如何实现用户自主定制符合自己个性化需求的交互行为方式,以达到产品交互方式的多元化、人性化目的。

(五)用户生活中的行为经验决定了产品交互语义背后的象征意义(所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断执行某个动作或某串行为链,或直接或间接,这些行为经验刺激并强化了人们对构成产品各要素的最终认知理解和行为联想。如何通过深挖目标用户的经验法则,实现精确传达交互语义中的意象所指部分。

(六)根据人们动作的本身特点,动作的运行轨迹,参与用户的组织关系等,并结合语言学、行为学、人类学等学科理念,如何较系统地构建人机交互语种,进而发展出不同的交互设计方法。

(七)如何划分和鉴定人机交互易用性级别。不同种类的产品对交互行为的选择和易用程度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游戏,如果容易级别太高,会使玩家觉得无聊乏味;又如单反相机,相对于数码相机,单反相机更为复杂和易用度更低,但还是有那么多专业用户对单反相机爱不释手,因而我们该如何划分不同产品的易用级别,以及相应的划分标准和评估方式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语汇来恰当表述这种难易关系。

(八)交互语言种群论,每个交互语言种群都拥有本身的运行法则,是可以演化的生命体。不同的产品种类,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牌都具有各自相异的交互语言种群,每个种群的特征、文化特质、运行规律、组合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划分交互语言种群,并根据种群特征、社会变化、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行合理性的演变,相应的发展演变路径又是怎样的。

(九)怎么看待和利用交互语义中的叛逆性交互语言,因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非正常的、不合常规的、另类的、非主流式的语言表达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市场效果,对产品如何适时地引入叛逆性交互基因,让其在用户面前独树一帜,在市场上一往无前。

(十)如何将文学艺术中的诸多表现手法与交互设计中的行为语义的设计表现手法相融,从而创造出更艺术化的、更有魅力的、更合理的交互设计。

(十一)语言学中,词汇分为名词、动词、副词等,其中动词是用来描述人的动作的,也可以理解为在一系列单体动作在时间维度上的积累,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设计师在进行交互设计时必须要选用能激起用户操作联想,并符合其正确行为逻辑的动态语汇,因而交互语义学必须要充分研究人类的各类动态语汇,并通过某种有效的传播方式,让用户快速准确地接收并解码设计中采用的交互语义符号。

(十二)产品世界是一个生态系统,交互世界也同样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同样遵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竞争法则,即凡是有利于人、机、环境三者和谐共处的便能生存,反之则被淘汰消失。那么交互语义世界的具体生态系统是怎样的,内部要素有哪些等都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研究。

(十三)世间万物有两种存在状态一动态和静态,根据人类认知事物的经验法则和事物的存在状态,人对事物的联想可分为静态联想和动态联想两种,用户对产品要素的联想也包含了动静两层语义,如键盘上1-9的数字键,每个数字图案暗示了静态的说明性图形意义;而按键的造型特征和周边环境因素却暗示了其动态指示性意义,如按键上表面的内凹弧线处理,突出底盘的高度差,以及周围的缝隙,都向使用者传递了“向下按并反弹”的动作语义,因而其象征着一段操作行为,即本文所说的交互语义。我们必须找出人们动静态语义的识别方式。

小结

文章主要探索研究如何将交互设计和语言学结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和理解交互设计,并发展和丰富交互语汇,同时创造新的系统的交互设计方法。交互語义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用户使用产品(工具、媒介)完成某个特定任务时的交互行为方式在社会与认知情境下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在交互设计上的学问。

从语义学的概念出发,可说明交互语言与文字语言有一定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两者都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文章创新提出的交互语义学,尚处在初级研究中的初级阶段,与目前人类对文字语言研究所处的阶段根本无法相比,因而尚有很多未解决及需要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的丰富、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对于人机沟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交互语义学必然也必须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交互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信用卡资深用户
实验激发思维 问题交流智慧
Twitter用户增长未达预期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大学英语教师“交互”信念、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
智能手机用户普遍忽视恶意软件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