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尝试:数学发现的源泉

2018-11-20尤善培

新高考·高二数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实质本质公式

尤善培

“发现”,是一个美妙的词.

发现引人注目.在长篇大论里忽然看到“发现”二字,读者的眼睛顿时会为之一亮.电视剧的人物对话中飘过来“发现”二字,电视机前的观众立刻会安静下来,电视机旁的过客会好奇地探过头来,想探寻:发现了什么呢?

发现使人鼓舞.一宗迷案发现了侦破线索,办案人员顷刻间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渴.一道数学题发现了解法,解题者马上会变愁容为笑容,乐滋滋地说:众里寻她千百度,“发现”原来在此处.

发现令人神往.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有一天夜晚违反习惯,喝了黑咖啡,久久不能人眠,各种想法纷至沓来,结果第二天早晨发现了一类新的高等超越函数.

在各种各样的发现里,最容易接近的是数学发现.因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旁,就在我们的生活里.那么怎样走向数学发现呢?尝试:是数学发现的源泉!

一、善于尝试,发现解法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探求数列通项的实例.

问题请按照规律填充适当的数.2,4,16,( ).

1.如果我是小学生

尝试:2与4相差2,4与16相差12,因而猜测16与后面的一个数应该相差22,于是他认为答案应是38.

现在,我们“慢镜头”展示这位小学生尝试的思维历程.

尽管小学生习惯于最低层次的加减运算,却揭示了一个二阶等差数列的本质.进一步研究,我们会发现,此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N=5N2-13n+10,当然小学生很难得到这样的结果.

2.如果我是初中生

尝试:由于22 =4,42=16,于是下面一个数应该是l62=256.

显然,这位初中生尝试的思维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个数是2,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平方,第三个数是第二个数的平方,因而有理由推测,第四个数应该是第三个数的平方,

因为初中生熟悉的是平方运算,揭示的规律是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平方.

进一步思考,这位初中生很可能发现此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n=22n-1.

3.如果我是高中生

尝试:原来的数是2,翻一番是4,然后从4到16是“翻二番”了,所以下一步是16“翻三番”了,即16-32—64—128.

显然,这里高中生着眼于指数运算,发现的问题本质是每一个数都是形如2n的数,只要找到指数的变化规律,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已知的几个数为21,22,24,其指数分别为1,2,4;显然,下一个指数应该是7(这已经是小学生都会的了).于是,下一个数应该是2 7,即128.“翻番”的实质是指数函数.至此,这位高中生也能求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n=2

至此,笔者在这里分别扮演了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从各自的知识基础出发,借助各自的解题经验,进行尝试,较为轻松地发现了第四个数,实际上也就是发现了问题的规律,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这里的思维过程可以这样来描述:从数学问题情境出发,进行尝试活动,打开了发现的窗户,踏上了发现的道路,从根本上来说,数学解题的历程,就是数学发现的过程.

二、继续尝试,看透本质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道曾是“开心辞典”节目中的“闯关题”:已知一列数的前五个数是O,4,18,48,100,求第六个数.

1.“闯关者”向“小学生”学习

用小学生的方法也能解这个问题.

2.“本科生”向“中学生”学习

进一步思考:本题的答案并不唯一.

有一位数学系的本科生,用高等数学的方法,人为地造出了一个统管前面五个数的“规律”.

an=n2(n-1)+(n-1)(n-2) (n-3)(n-4)(n-5)a.

显然,它由二项构成.在n=l,2,3,4,5時,第二项的值统统都是O,只剩下第一项了.而它的值,在n=l,2,3,4,5时的值就分别得出 0,4,18,48,100.当n=6时,“规律”产生的数是180+120a,式子中出现了参数以,正是有了这个a,第六个数就“宽松”自由得很,你随便说一个数,总是正确的答案,譬如,你说第六个数是o,只要让a=-3/2即可,你若说第六个数是2 010,只要取a=15.25就行了.

3.“研究生”更会“研究”

说得更深刻一些,找规律的问题的实质等同于以下的问题:已知在等间距上各端点处的函数值,试确定这个函数.显然本题有无数解,这就发现了本科生解决问题的本质.

4.“教授”更为“睿智”

陕西师范大学数科院罗增儒教授则发现了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妙解”.他把这个数列看成一个以5为周期的数列,且前五项分别为O,4,18,48,100.显然,第六项应该是O,真是“棋高一着”,“妙不可言”.

因此,看透本质(由数列的有限项不能确定其他项),追求实质就是数学发现的重要路径.

三、化简尝试,追求实质

面对纷繁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化繁为简,撩开迷人的面纱,看透本质,就能“水落石出”,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抓住本质,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问题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的和为Sn.

(1)若a10 =100,a1oo一10,求a110.

(2)若S10=100,S100=10,求S110.

1.化简,看透本质

先求解第(1)小题,

思考:要求a110,而已知a10=100,a100=10,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只要知道公差d就可以了,这就是问题的本质,而公差d的实质就是等差数列所决定的直线的斜率,联想到斜率公式,立得

现在来求解第(2)小题,

思考:要求S110,只要知道a1和d.怎样求出a1和d,可以通过S10=100,S100=10,求出1和D,进而求出S110=-110.

2.联想,追求实质

第(2)小题的结论:当S10=100,S100=10时,成立SlO+100=-(10 +100),似乎偶然,出于巧合,难道其中没有必然性?细想想,总觉得意犹未尽!这是一个有益的念头,再想想本题的必然本质到底是什么?

其实,对于等差数列{an}而言,an的通项公式是n的一次函数,它的前n项的和Sn是常数项为O的二次函数,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 是一次函数,因而bn= 是一个等差数列.至此,我们发现了一个极其漂亮的解法.

因而问题就化为在等差数列{bn}中,求b110,这正好就与第(1)小题类似,因而很快求出b110=-1,于是S110=-110.

3.抽象,优化素质

我们尝试着将上面的问题一般化,扩大战果.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的和为Sn

(1)如果an=q,aq =p,求ap+q.

(2)如果Sp=q,Sq=p,求Sp+q.

先解第(1)小题: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点M(p,q),N(q,p)在直线x+y= p+q上,所以当x=p+q时,ap+q=0.

再解第(2)小题.

这里问题(1)的轻松解决靠的是发现了问题中的数与形的关系,当然也可用前述斜率方法求解;问题(2)用的是整体代换的思想方法,当然也可仿前用Sn为等差数列快速求解,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尝试、猜想、发现”的过程.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向发现要潜力,向发现要时间;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尝试,从而揭示本质,优化素质.

猜你喜欢

实质本质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照猫画虎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例说追及问题的解法归类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
“两两三三”解决天体问题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