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创新引领特色小镇的系统构建
——以陕西蓝田县玉山旅游名镇为例

2018-11-20许春霞

智能城市 2018年20期
关键词:小镇景观特色

许春霞

上海天夏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

为了满足中国新常态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基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特色小镇应运而生,是就地城镇化的一种创新模式。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文化缺失、产业薄弱、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千镇一面”现象仍然存在。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是顶层设计的基础,需要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树立文化标识,留下文化印象。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创新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小镇的文化底蕴,提炼独特传统文化元素并适当创新,系统构建特色小镇的建设思路。

1 基于传统文化创新对特色小镇系统建设的探讨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小镇的概念形式,更多的是要突出以文化为脉络,引领主题吸引物构建、规划设计、建筑风貌、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等系统工程,强调创建生活方式和小镇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凸显小镇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基于传统文化创新对特色小镇系统建设进行引导,主要从图1所示4个方面探讨。

图1 传统文化创新对特色小镇系统建设的引导分析(DPPI)

1.1 特色小镇传统文化脉络的解读与提炼

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每个特色小镇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不仅包括物质空间文化、产业经济文化,也包括生活方式文化,即人的行为、精神、价值观等。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传统文化可能会有多种类型,如何遴选及提炼出特色小镇的主导文化类型,并形成文化主题IP形象,引导一系列的规划、建筑、景观、产业等系统工程的开发,包括以下方面的指引:(1)主导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区域范围内有很强的识别度;(2)主导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故事性与延展性,并与市场的需求趋势有一定的契合度;(3)主导的文化拥有很强的可塑性,并可以多种产业嫁接,耦合发展,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通过政策解读、市场调研、文献分析、产业研判等方式,明确特色小镇的主导文化。

1.2 传统文化在特色小镇中的场景塑造与表达

依托传统主导文化形式及要素,营造与物质文化相融的特色风貌,形成小镇鲜明的文化空间。围绕传统文化形成相应入口门户景观、文化风貌、文化广场、文化街区等场景,并重点塑造小镇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从居民与游客的需求出发,提供具有情境化的生活和休闲氛围。在小镇的场景构建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体现传统文化元素:

(1)特色小镇的整体风貌与格局。独特的文化符号是特色小镇营建的灵魂。在小镇的风貌构建中,需要充分尊重原始的自然人文肌理和总体格局,如文化遗迹、古树古木、历史景观、地域建筑风格等,其风貌打造要实现特色化、本土化、品牌化,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通过建筑高度控制保持小镇特有的尺度感,凸显传统文化在物质空间规划、空间肌理、建筑形式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2)入口门户景观的文化表达与塑造。小镇的入口门户景观一般是整个小镇主题风格的第一印象区和展示窗口,包括入口大门和入口广场。应该用特有的文化元素强化小镇主题,比如,文化景墙、核心标识物、雕塑、喷泉等形式,并选用和小镇内风格一致的建筑材料和色彩,保持整体的统一。

(3)核心广场的文化表达与塑造。核心广场根据小镇的不同主题,将文化主题元素景观化,通过多种形式形成开放式的主题活动场地。围绕核心重点打造景观强化主题;通过地面铺装、绿地景观及小品体现细节;并有机地衔接各个空间的景观联系与交通组织。

(4)主题商街的文化表达与塑造。主题商街是特色小镇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廊道,传统文化的导入为主题商街塑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从建筑风貌、建筑立面、业态选择、广告招牌、街道设施、灯光照明、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都是传统文化元素的载体、演绎的线索,形成独特的风格,吸引各种类型的消费群体。

1.3 传统文化在特色小镇中的产品体验与塑造

依托传统文化要素,构建核心吸引物体系,从六大方面构建全场景的传统文化产品体验空间。包括:(1)主题景观:自然景观营造、人文景观营造、灯光奇幻营造、景观标志物构建等;(2)游乐设施:故事化的机械游乐设施、故事化的水上游乐体验、梦幻化的儿童游乐体验;(3)配套设施:情境化的配套设施以及结合不同主题,营造不同配套产品;(4)类电影场景:VR全息影像体验、虚拟现实转换、角色体验游戏等;(5)博览演示:静态展示与动态演示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6)演艺活动:活化传统文化的演艺空间、四季活动序列、日夜活动系列等。

1.4 传统文化在特色小镇中的产业衍伸与创新

依托特色小镇的传统文化特色和文化魅力,不仅需要表现文化,进行文化创新,更需要“生产”文化,输出文化产品,用“文化立镇”,形成“文化+科技+产业”的发展模式,带动特色小镇产业升级与转型。

围绕主导的传统文化,构建相关的具有市场价值的故事大纲,通过新兴的技术进行二次创作开发,实现从初始的文化艺术领域到影视、出版、游戏等多种产业领域中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

同时,强化文化与其他产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极大地拉动旅游产业 ,从“吃、住、行、游、购、娱”的传统旅游要素到进一步发展“商(务)、(修)学、养(生/老)、(休)闲、文(创)”,以及相关服务产业,包括金融、物流、零售、传媒等相关延伸的产业体验。

2 应用举例——以陕西蓝田县玉山旅游名镇为例

玉山旅游文化名镇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大西安旅游1h经济圈,总体范围包括大玉山79.86km2的范围,核心启动区2.77km2。区域范围内拥有百万年的史前人类起源文明、两千多年历史的美玉文化、丰富的关中民俗文化、地方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构成了玉山镇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

2.1 凸显玉文化主题,打造从蓝田玉到中国玉的展示载体,构建玉文化交流平台

华夏文明,因玉而始。玉石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发展,与国家的神权政治息息相关。中国的玉早已成为中国民族的文化符号。玉文化是开拓丝绸之路的先驱。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振兴包括玉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项目应依托蓝田玉文化的基底,构建全国范围内的玉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承载中国玉的文化复兴载体以及展示窗口。并与“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对接,形成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的代表,传承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展现未来前沿文化的发展方向。

2.2 从“玉景、玉物、玉情”全方位构建中国玉文化全时活力小镇

围绕“玉生活胜地,雅生活方式”理念,构建中国玉文化全时活力小镇。包括:(1)玉景:玉文化全空间景观营造,建设玉石馆、场、殿、坛、塔、街、坊、窑、村、水、岛、田、庄、山、林、宿、台、乐园等玉文化主题场景;(2)玉物:玉文化全层次体验展示,制作、展示、交流、交易、体验、销售玉石器物等特色产品;(3)玉情:玉文化全方位深入挖掘,以玉文化为媒,整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2.3 展“丝路玉国”千年文化风采,享“秦岭慢城”健康诗意生活的核心吸引物

构建“1”大核心功能:中国玉文化展示窗口及国际交流平台;“2”个主导功能:现代农业+文化创意;“3”大配套功能: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主题居住。重点打造“玉国传奇”、“玉带水街”、“玉韵雅巷”、“玉华风物”、“玉蓝春风”、“玉汤温泉”、“玉山养居”、“玉秦安郡”八大主题文化组团,树立世界级的中国玉文化旅游标杆,“玉” 与“田” 相结合的康养目的地。

2.4 从蓝田玉到中国玉的文化提升与产业转型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度审视玉山镇玉文化的现状和未来。从传统玉产业向玉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构建新的玉文化生态环境。以玉文化为内容输出,构筑创意产业链,构建玉材生产产业,如玉材开采、雕刻、运输等;打造服务于玉材雕刻加工的“衍生产业”,如配饰加工、广告摄影、展示设计、礼品、会展等;强化以文化创意为内容的外围产业,包括:文学、动漫、游戏、玩具、主题酒店等。在发掘、保护和承传玉雕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以“中国玉文化”为平台,开拓玉文化内涵的现代文化传播,进一步拓展到文化旅游、文化地产等蓝海产业,科学构建多维度的玉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多维度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经济。

3 结语

鉴于国内特色小镇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中存在主题化差异不明显,文化特色不鲜明,核心产品没有吸引力等问题,本文尝试从传统文化角度来引领特色小镇的系统构建,从文化解读、空间营造、产品体验到产业构建四大方面阐述,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以期为后续特色小镇的创建和实施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小镇景观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景观别墅
特色种植促增收
火山塑造景观
熊的小镇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小镇(外一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