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冰生与华岗早年间的交往述考

2018-11-20史复明象山县委党史办公室

浙江档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八师四中衢州

史复明/象山县委党史办公室

姜冰生(1906—1937),一作姜彬森,谱名姜树琳,字馥生,号佰莹,象山县丹城北门人。中共象山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象山县党部的筹备三人小组成员,定海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大革命失败后遭通缉避难上海,后应邀赴北京任华北中学教务主任,并在中俄大学继续完成因参加革命活动中断的学业,曾一度到朝鲜汉城帝国大学(今汉城大学)求学,并担任中国驻朝鲜总领事馆馆员。1937年12月病逝于北京。姜冰生还是一位出色的散文作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逸经》《实报》《大风》《现实》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

在对人物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姜冰生与华岗早年间有着密切的交往,两人不仅是亲密的战友,而且姜冰生对华岗最初投身革命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1926年1月24日《姜冰生致范船僧[1]的信》中曾写道:“威圣真是个怪物,半年来不给我一信。少峰处亦然。”威圣,即贺威圣,象山第一个共产党员,时任中共上海闸北部委书记,1926年11月牺牲于中共杭州地委书记任上。少峰,全名华少峰,也即华岗。从该信件的表述来看,姜冰生与华岗是有着很好交情的,遗憾的是在现有的有关华岗研究资料中对此罕有提及。

华岗(1903—1972),又名华少峰,浙江省龙游县人。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早年曾担任过共青团(社会主义青年团)江浙地方主要领导,1928年去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回国后先后任团中央宣传部长、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组织局宣传部长、《新华日报》社总编辑、中共南方局宣传部长、中共上海工委书记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授、校长兼党委书记。1972年逝世。

一、负笈衢州

关于姜冰生与华岗的最初相识,几乎所有的研究资料都认为是在宁波省立第四中学(简称省立四中)。如《象山政协文史资料》第五辑所载的对姜冰生的介绍:“1921年,象山县立高等小学毕业,考入省立宁波四中。期间,结识共产党人华少峰。”许福莹与张雪痕的回忆资料《有关姜冰生同志的一些情况》有如下记载:“1921年夏,象山县立高等小学毕业,考入宁波省立第四中学。”[2]

事实上,象山县立高小毕业后姜冰生所读的首先是衢州省立第八师范(简称省立八师),与华岗相识也应该于此。

关于就读省立八师之事,姜冰生在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及。在《生命史上最哀痛的一章》[3]中他写道:“父亲过世之翌年,我年十五岁,由梅叔的资助,负笈衢州师范……十八岁那年,我由浙西转学浙东。”在前文中,作者称他父亲病逝的时间是在民国八年八月廿三日,那么他在衢州求学的时间应该是1920年至1923年间。文中的“梅叔”即其叔叔父姜绍祖,字梅坞,曾在北京创办了华北大学和华北中学。在《烂柯山和仙霞岭》[4]一文中,也明确提到了“负笈衢县”的往事,并饶有趣味地回忆了开学初到“烂柯山访仙”以及校中旅行队外出期间和8名同学深夜一起到“仙霞岭寻虎”的往事。而姜梅坞之所以要送侄子去衢州求学,据何志浩在《一代闻人姜梅坞》[5]记载,是因为姜梅坞有两位奉化籍的友人在那里任教,一位是毛思诚,系蒋介石早年的老师,后受邀去了黄埔军校;另一位是周希贤,时任该校的学监,民国初年就有专著《历史的研究》行世。再说,省立八师不仅不收学费,还补贴一半的膳费津贴,这对家道中落的姜家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据民国《衢县志》卷三“师范学校”条记载,省立八师系于民国六年由原师范讲习所改办,位于“本三衢试院故址……学校规模扩大,重兴建筑,尽弃其旧,并推广基址,举试院东首县丞署一概并入为附属小学,民国十三年遵照部令,实行新学制,统归中学校管理,别分师范一部,初级完全班亦一改而为讲习班”。学校系五年制的普通师范,当时每届所招学生仅为两个班,生源限为衢州所辖的五个县。第一年为预科专修基础课程,之后再升入本科,授受专业课程。学校以“诚勉敬睦”为校训,学风优良,管理严格。

据华滇珂所作的《华岗年表》记载,华岗,1903年6月出生于龙游县庙下村;1914年秋,入庙下小学;1916年秋,考入龙游县溪口中和小学;1920年,考入衢州省立八师;1923年冬,“因领导同学反对学校当局蛮横干涉学生运动而被开除”。由此可见在省立八师姜冰生与华岗系同届的同学。

华岗(1903—1972)

姜冰生(1906—1937)

《姜冰生致范船僧的信》

二、同入平社

1923年下半年,一群来自东亚各地的革命青年发起成立了一个以“实行人类互助为宗旨”的组织——平社,并发行有机关杂志《平平旬刊》。刊物原定于1924年1月1日出版,实际创刊日期为4月1日,此后在每月1日、11日、21日出刊,共发行了9期。姜冰生和华岗都在该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在第7期上,姜冰生发表了文艺作品《将你们这种人一概杀尽》,华岗(署名少峰)发表了评论《更待何时》;在第9期上,姜冰生(署名冰生)发表了小说《没相干!——五九纪念日衢州学生界的写真》,华岗(署名少峰)发表了评论《应该动手了!》。

从刊物的性质来看,这是一份“同人”刊物,而且创办时间又短,除华岗之外没有一个是衢州籍人士,当时尚在省立八师求学的华岗和姜冰生何以能与之发生关系呢?

笔者以为这是因为贺威圣的缘故。1923年12月20日《学汇》杂志(第379期)“介绍新著”记载的“《平平旬刊》出版预告”称:“本刊为南方同志所办,并有台湾、朝鲜等同志数人,内容注重于安那其主义学理,定阳历元日出版。其通讯处:上海戈登路南方大学贺威圣。”贺威圣当时正在著名的中国社会党创建人江亢虎所办南方大学就读。王嘉琪的一份回忆材料也称,贺威圣曾“在沪约同各弱小民族革命分子组织平社,发行定期刊物《平平》……,自任主编”。华岗与姜冰生是省立八师时的同学,姜冰生与贺威圣是象山县立高小时的校友,因此华、姜也得以成为同人。由此,也可推知在衢州求学期间姜冰生与华岗之间的情趣投合了。

“安那其主义”即无政府主义,这在当时也是一种相当激进的社会思潮。无政府主义提倡个人自由和平等,倡导个体间的合作互助,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权威。《平平旬刊》“发刊词”称“我们是一群渴望和平者,我们要大家都有饭吃,有衣穿,我们愿意人类都一齐到水平线上,我们愿意凡人类都能互相亲爱,彼此扶助”。台湾学者邱士杰曾对“平平同人”做过详细的研究,据他研究,其成员除了卢剑波、抱朴等无政府者以外,还有日本的共产党领袖佐野学、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平林初之辅,朝鲜共产主义者吕运亨、尹兹英,台湾赤华党创建人许乃昌、彭华英,上海大学学生中共党员崔小立等。这使得该团体具有了浓厚的共产主义色彩。

由于刊物呈现出激进面貌,日本的情报机关将之视为“共产党机关杂志”[6],北京政府邮局在1924年6月19日将该刊物与《中国青年》《工人周刊》等列入十种禁运出版物之列。

这样的机缘一方面深化了华岗与姜冰生的交情,使得华岗与贺威圣也建立起了友谊;另一方面平社组织及《平平旬刊》对姜、华二人的革命思想及今后的革命活动不能说没有影响。

三、再聚浙东

1923年至1924年间省立八师实行新学制,由五年制变为三年制,原有高年级班级并入衢州省立第八中学。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1923年姜冰生由省立八师转学到了位于宁波的省立四中。1924年2月,华岗也由衢州转学至宁波。于是,两人再度同校。

当时,省立四中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人士经亨颐先生担任校长。学校充满了自由民主的氛围,不但允许学生星期天上街宣传革命,还经常邀请一些社会名流如胡汉民、戴季陶、吴稚晖以及著名的共产党人如陈望道、恽代英、杨贤江、施存统等来校演讲,甚至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赞颂俄国革命。学生的思想也极为活跃,各种学术团体及刊物,像飞蛾社、卫社以及雪花社,《大风》《青潮》《宁波评论》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样的环境让姜冰生和华岗如鱼得水。在校期间,两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华岗还担任了团宁波地委宣传委员;据许福莹和张雪痕回忆,姜冰生在1924年底由贺威圣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平平旬刊》刊登姜冰生的文章

《火曜》周刊

1925年1月,“为了明了社会现象变化的因果关系,尤其是现在中国与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省立四中的一批学生发起组织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并以“研究社会科学,讨论实际问题,并努力得出最后结论,成为社会改造之张本”为宗旨,从“读书、讨论、调查、革命运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来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据《社会科学研究会常委会记》[7]记载,2月14日,社会科学研究会在省立四中高中部召开全体会议,“改选委员,公推华少峰为总务委员、李宪仲为文书委员、沃醒华为研究委员、姜冰生为调查委员、孙明铨为图书委员。”据董启俊《经亨颐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记载,该研究会还“出版过《社会科学的研究》小册子。写文章的有姜冰生、华少峰、孙经文、干翔青、沃醒华、曹声潮、李宪仲等人。所载的文章除分析国内外形势,介绍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价格及利润等)外,并介绍马列主义入门书刊。”[8]5月1日,该研究会和劳动研究会在宁波城隍庙共同发起了有五六百人参加的国际劳动节纪念大会,并致电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主张联合各业工人组织正式中华工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5日,又发起了马克思诞生107周年纪念活动。

同年的2月2日,由王嘉谟、王叔子等一批进步青年发起象山青年娱乐社在县城韩公祠举行成立大会,华岗作为嘉宾应邀出席了该次大会,会议由贺威圣主持,选举了正副社长、各部主任以及县国民会议促成会出席代表。姜冰生任弈数部主任,王嘉谟、范船僧等人组成常务部。会上,华岗与姜冰生分别作了《国民革命问题》和《团体与分子》的演讲[9]。华岗的象山之行,应该是受到了姜冰生的邀请。

3月24日,在中共宁波支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团宁波地委机关刊物《火曜》(周刊)创刊。团地委书记潘枫涂任主编,华岗和汪子汪担任编辑。所刊载的文章,或是主张国民革命,或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对军阀专制统治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对“国家主义”派的言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战。为了掩护党、团组织,该刊对外由“火曜社”出面,并以“玫瑰”的署名编辑发行。除在宁波各地发行外,还寄送至杭州、绍兴,甚至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出售。据许福莹与张雪痕的回忆,“姜冰生亦系该刊的主要撰稿者之一。文笔犀利,击中时弊阐明革命主张”。其中发表于第六号的《象山青年运动的新气象》,详细地介绍了乐群学会、正社、新蚶社等象山的青年革命团体有关情况及近来活动,并为之讴歌。同时姜冰生还是《火曜》的发行人之一,1925年4月24日《姜冰生致杨永清、范船僧的信》中写道:“《火曜》一、二、三期是归我发行的,以后就叫明星书局的曹静渊君直接付寄了。”

至1925年夏,两人离开省立四中。华岗到南京担任青年团地委书记;姜冰生考入外交部所办的俄文法专(后并入中俄大学),组织关系也随之转到了北京。从1926年1月24日《姜冰生给范船僧的信》来看,离开宁波后两人间还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

猜你喜欢

八师四中衢州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八师石河子市总工会开展新年送温暖活动
八师石河子市总工会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网上知识竞赛
八师石河子市总工会给天富一线职工送清凉
衢州烂柯山
2010-201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结直肠癌流行特征与疾病负担研究*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