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2018-11-20马齐芳

中国药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降糖药机体胰岛素

马齐芳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南京市大厂医院,江苏 南京 210044)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95%以上,患者存在自身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障碍,会出现慢性高血糖症状,若没得到有效控制,会引发神经、心血管及肾脏等多个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衰竭[1-2]。目前,临床尚无根治2型糖尿病的措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目标。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抗2型糖尿病药物,可减小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质量,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及机体对药物敏感度的降低,单纯使用降糖药物的效果不佳,因此需联合胰岛素治疗[3]。地特胰岛素及门冬胰岛素30均为常用胰岛素类似物,不仅可发挥胰岛素的药理效果,且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体质量。本研究中对比了门冬胰岛素30与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4];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 ,体质量指数 (BMI)≤40.0 kg /m2;本研究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妊娠期或哺乳期;恶性肿瘤;对使用药物过敏;近3个月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近3个月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拒绝配合研究。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19~74 岁,平均(54.76±8.86)岁;BMI为(24.25±3.01)kg/m2。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18~75 岁,平均(54.58 ± 8.94)岁;BMI为(24.33 ±3.12)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S20133006,规格为每支100 U∶1 mL),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最初剂量 10~12 U /d,根据血糖水平每隔2~3 d调整剂量,每次调整2 U;早、晚餐前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上海普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005,规格为每片 0.5 g),每次0.5 g,2次/日。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同对照组)联合地特胰岛素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06,规格为每支3 mL),初始剂量为 0.2 U /(kg·d),1 次 /日,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两组疗程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体质量、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统计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因为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缺乏或作用缺陷,引发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进行性代谢紊乱疾病[5]。在病情逐渐进展下,患者机体胰岛功能会不断下降,且存在持续胰岛素抵抗现象[6]。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机体内长期高血糖状况会对胰岛素基因的转录、表达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对患者胰岛功能产生不可逆损害,进一步引发心、肾、神经病变等器官、组织并发症[7]。尽快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恢复其胰岛功能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通过胰岛素联合降糖药物治疗以避免单用降糖药物的缺陷,这是治疗2 型糖尿病的最佳方法[8-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各血糖指标均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均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物,能有效抑制机体内肝糖原的产生和输出,促进周围组织分解利用葡萄糖,通过抑制脂肪分解以缓解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10]。门冬胰岛素30中的7/10为精蛋白门冬胰岛素,3/10为可溶性门冬胰岛素[11],能有效满足 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及用餐时的胰岛素需求,在皮下注射后能被迅速吸收,30 min可达吸收高峰,对患者上升的血糖具有显著控制作用;还可模拟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方式,进一步缓解葡萄糖对患者造成的毒性损害[12-13]。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应用能有效降糖,而地特胰岛素是由人胰岛素实施基因改变而形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每日仅需注射1次便可满足当日所需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用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了单用降糖药的耐药性[14]。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n=49)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n=49)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t值P值t值P值t值P值对照组观察组8.834 7.580 0.000 0.000 t值P值治疗前10.52 ±3.21 10.48 ±3.18 0.062 0.951治疗后6.29 ±1.52 6.78 ±1.25 1.743 0.085治疗前13.79 ± 4.33 14.22 ±4.21 0.498 0.619 7.767 9.353 0.000 0.000 15.581 9.920 0.000 0.000治疗后8.28 ± 2.21 9.01 ± 2.08 1.684 0.096治疗前8.92 ±0.76 9.01 ±1.22 0.438 0.662治疗后6.65 ± 0.68 6.91 ± 0.92 1.591 0.11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n=49)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n=49)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体质量(kg /m2)25.22 ±2.58 24.42 ±2.93 1.434 0.155胰岛素用量(U /d)24.05 ±4.01 23.85 ±3.97 0.248 0.805血糖达标时间(d)6.86 ±1.24 6.47 ±1.31 1.513 0.13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49]

观察组体质量、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体质量,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且情况相似。地特胰岛素在有锌离子存在的药液中呈六聚体形态,能显著缓解药物在患者皮下组织内的扩散和吸收入血的速度,因此,能较好控制药物剂量,降低吸收变异度,对胰岛素剂量控制的效果更佳[15]。但本研究中两组胰岛素的用量并无统计学差异,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中样本数较少有关,今后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及地特胰岛素均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接近于人体生理胰岛素的分泌,其分子量重塑技术能延长胰岛素在皮下的吸收时间,并以稳定速率释放,从而避免出现明显作用高峰,胰岛素注射变异性更低,因此,能有效降低患者出现的低血糖风险[16]。

综上所述,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具有显著疗效且疗效相当,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降糖药机体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邓俊峰作品选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