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18条政策建议

2018-11-20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制度供给与政策创新研究课题组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20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村级集体

■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 制度供给与政策创新研究课题组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要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杀手锏”。距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剩两年多时间,要以加快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融入新理念,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模式

(一)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引入共享经济理念和先进模式(如共享住宅等),重点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功能,将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旅游服务业结合,形成集创意农业种植、生态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发展模式。

(二)发展物业经济。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利用留用地和存量房产兴办标准厂房、商铺店面、各类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农家乐经营点、农家乐管理服务中心、车库泊位等物业。鼓励“抱团发展”,突破镇域、村域限制,集中若干个村的集体留用地和财力,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出租)、收益归村”的模式,在城镇商业区、城乡社区等区位条件较好、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兴建或购置商铺店面、农贸市场、仓储设施、标准厂房等物业,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三)发展电商经济。鼓励村集体依托本村“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借助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邮乐购、益农社等电商平台开展电子商务,联合社会资本、供销社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平台,鼓励电商企业和合作社参与销售特色农产品,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市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发展“边角经济”。强化经营村庄理念,引导村集体将耕地排灌渠内两侧、生产路两侧、街道排水渠两侧、闲置荒片和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入股,与企业(大户)、群众合作发展苗木花卉产业,通过“集体+公司(大户)+群众”“集体+群众”“集体+公司(大户)”等合作形式,走“边角经济”股份合作的强村之路。

(五)发展服务型经济。支持村集体创办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服务实体,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加工、流通、仓储、劳务等有偿服务。鼓励村集体围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家乐、来料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经营主体,在农业集中区域的村集体,通过提供农业服务设备、物资供应、种苗等服务生产,以有偿、微利的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

(六)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把农业、加工业、信息、生态、环保、文化、旅游、节约、高效、健康等产业及其要素整合为一体,形成整体的多功能大循环。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深化改革,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内在动力

(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规划先行,将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发挥“中央精神+理论研究+市县推动+基层探索”的联动效应,由点及面、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八)深化城乡“三变”改革。围绕主导产业,全面实施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模式,实现村强民富。坚守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红线,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合股联营为关键,通过“三变”促“三增”,努力在“三农”和扶贫开发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完善农村土地、林业等资源入股机制,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共享项目。

(九)推进“三资”管理创新。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管理,逐村建立“三资”台账,坚决制止和查处侵占集体资产行为。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出租,必须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开招标和“长包短定”的方式,实现收益最大化。

(十)探索创新经营机制。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资金等按照保底分红等方式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稳定、资产质量较好的工商企业。支持多个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联合组建经济联合体抱团发展集体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探索资产项目化经营,与其他经济主体或集体成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丰富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十一)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化改革。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建立经济合作社。有较多经营性资产的村应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并推进政社分开。在股权设置上应与农村土地承包法“承包到户”的精神相衔接,采取“股权固化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的股权确权模式。妥善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的终极处置。

(十二)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将推动农业、农村“双创”置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层面考量,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健全政策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保姆式”创业服务体系,通过抓政策、育主体、建机制、搭平台、搞服务,为农村“双创”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着力解决班子问题

(十三) 优化村“两委”班子。村里能不能发展好,关键是村“两委”班子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要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有干劲、有思路的年轻干部,努力形成阅历和激情优化搭配,知识互补、性格相容、事业心强的村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十四) 向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按照“应派尽派、因村派人”的原则,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涉农经济方面有特长、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集体经济薄弱村任“第一书记”,并围绕精准帮扶,组团开展任前业务培训,推动“第一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到强基础、育产业、促造血上来。

(十五) 进一步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村级组织要积极抓住各种机会,发挥村级组织在项目引进、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开发等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本区域范围内引进的、开发的、实施的各类项目,村级组织要充分利用手头掌握的村级留用地指标、存量资产、集体土地所有权参与其中,在搞好服务的同时取得收益。

(十六) 加强针对性培训。依托党校、职教中心、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村等作为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村干部专题培训,培训对象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村内致富能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分期分批分项目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和挂职培训,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论坛和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协会等方式,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十七) 强化责任推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乡村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重要项目,作为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分解目标任务,给各级党组织书记明责加压。市县成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行动推进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合力推进工作落实。

(十八)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带”作用。着力发展新型经济组织,引导村级组织和党员经济能人,积极创办新经济组织,探索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采取党支部+协会、协会建支部、党员合作社、党群联合体等形式,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功能。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村级集体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我为集体献一计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