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疾病认知及就诊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2018-11-19

循证护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问卷情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即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疾病[1]。《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推算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为2.9亿,其中冠心病1 100万,心肌梗死250万[2]。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最佳的STEMI治疗方法是将发病12 h内的病人转运至可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医院,减少病人自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3-4],而改善病人延迟又是改善院前延迟,提高STEMI病人预后的主要内容[5-6]。本研究通过探讨STEMI病人疾病认知及就诊延迟影响因素,旨在为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23例病人。纳入标准:直接行PCI的STEMI病人。排除标准:①非PCI医院静脉溶栓不成功,转运至PCI医院行补救PCI的病人;②语言表达不清楚、病人或家属不能配合调查者。

1.2 调查工具

构建调查问卷对病人一般资料及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病人一般资料包括病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住院次数、到医院方式等;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内容参考《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制订,分为STEMI症状、高危因素、直接PCI相关知识3个维度,共14道大题28道小题,主要采取知晓与不知晓方式进行统计,每题回答正确计1分,总分28分。

1.3 调查方法

由参加中国胸痛中心培训课程的人员深入临床,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病人进行调查。调查前向病人解释调查意义、目的,承诺对所填内容保密,取得病人知情同意后,由研究人员逐条询问并详细填写问卷,问卷涉及问题尽量由病人本人作答。共发放问卷128份,回收问卷126份,有效问卷123份,有效回收率为96.09%。

1.4 质量控制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在与相关科室专家讨论的基础上形成问卷。由课题负责人对问卷进行严格审核,保证问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人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病人一般资料(n=123)

2.2 不同类型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见表2)

2.3 不同高危因素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见表3)

2.4 不同症状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见表4)

2.5 不同就诊时间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见表5)

2.6 病人就诊延迟相关因素

将病人文化程度、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发病时间、发病场所、住院次数、发病时身边是否有人、发病时是否意识到是心肌梗死、到医院方式、心肌梗死相关知识获取途径按就诊及时和就诊延迟分为两组,结果表明:发病时身边是否有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2 不同类型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分

表3 不同高危因素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分

表4 不同症状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分

表5 不同就诊时间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分

2.7 病人就诊延迟多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饮酒史、发病时身边有人、到医院方式作为自变量,将发病后立即就医情况作为应变量,α入=0.10,α出=0.15;模型似然比χ2=134.634,认为包含2个自变量的模型有显著性。回归方程:Logit(p)=1.682+0.740X1-0.982X2。各变量赋值情况见表7,回归系数估计与检验见表8。

2.8 病人STEMI治疗知识认知情况

8.13%的病人知晓溶栓治疗,52.85%的病人知晓直接PCI时间窗。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病急症[7], STEMI是心肌梗死的重要类型,可引起病人交感神经兴奋、心动过速、血压上升等,加剧心肌耗氧,导致心律失常及心功能衰竭[8-9],严重威胁病人健康。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普及健康科学知识”要求[10],寻求STEMI病人疾病认知影响因素,遵循“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原则,针对病人就诊延迟原因制订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提高病人疾病认知度及及时就诊率,是挽救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前提。

表6 病人就诊延迟相关因素(n=123) 例(%)

表7 各变量赋值情况

表8 回归系数估计与检验

3.1 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居住地、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住院次数、到医院方式对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有影响(P<0.05),饮酒史对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有影响(P<0.05)。到医院方式中,通过急救车到医院的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度高于其他方式病人,可能是由于该类病人或家属对疾病较为重视,日常生活中对相关知识获取意识较强,症状识别及紧急处理能力较高。急救医疗服务(EMS)转运是一种目标性极强的转运方式,可明显缩短病人到达医院后接受治疗的时间,且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如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EMS还可在完成院前除颤的同时与院内急诊科医护人员沟通、传输心电图等相关信息,利于院内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11-13]。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实践指南建议病人发病时病人本人及其家属应积极呼叫EMS系统,汪雪玲等[14]研究后发现:美国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EMS呼叫比例约为53%,而我国<27%,提示我国STEMI病人及家属应加强EMS意识,进一步提高STEMI相关知识认知水平。

表4结果显示:有濒死感、放射痛、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的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得分较高,可能与病人症状明显,对疾病重视程度较高有关。部分气短、上腹部不适、大汗病人认为出现症状的原因可能并非是STEMI,表明病人对STEMI症状认知不够全面。以往研究显示:病人就诊延迟与病人对疾病相关症状的识别和判断相关[15],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可能导致病人就诊延迟[16],提示需提高公众对STEMI相关症状知晓率,以便病人在发病第一时间准确识别STEMI症状,及早就诊。

3.2 病人就诊延迟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123例病人中,发病后就诊延迟者为89例,且就诊时间不同的病人STEMI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不同(P<0.05)。进一步对病人就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发病时身边是否有人是病人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发病时身边有人的病人就诊延迟发生率低,可能是由于STEMI病人发病时身边有亲人或朋友,能给予病人精神、情感和物质上的照顾,帮助病人拨打求助电话或将病人及时送往医院,其对病人及时就诊、主动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7]。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病人STEMI治疗知识认知情况较差,仅有52.85%的病人知晓直接PCI时间窗,而病人对疾病及直接PCI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STEMI病人院内救治时间的重要因素[18],提示应加强病人STEMI治疗知识知晓率,帮助病人形成发病时及早就诊意识。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问卷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问卷网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特殊情况
问卷大调查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