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资助对象评定工作案例分析

2018-11-19曾艳

记者观察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娜室友谈话

文/曾艳

一、案例背景

小娜,女,大三学生。性格开朗,喜欢跳舞,在校院文艺部门均担任学生干部。2017年9月向学院申请资助对象名额,表示自己家庭出现经济困难,父亲生病、母亲收入微薄、弟弟在上小学需要学费,学院按照相关工作流程对该生进行资助对象评定。

在学院民主评议环节中,小娜的室友和班级同学作为民主评议小组成员表示该生日常花销较大,曾将iphone作为生日礼物赠予朋友,十一期间坐飞机去南京旅行,经民主评议小组讨论,认为该生不符合资助对象评定标准,表示不同意该生评为资助对象。辅导员在评议结束后强调保护个人隐私,不得将此次评议内容外传。

但是,小娜在接下来与室友的接触中感觉到室友无意间的讽刺,加之未被评为资助对象,小娜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是对自己未被评为资助对象存在猜疑,二是觉得无论怎样努力大家都不认可自己,反复思考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情绪极其低落,甚至出现失眠现象,小娜承受不住压力主动找到辅导员谈心。

二、原因探究

1.自我认知偏差

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辅导员未与小娜直接说明未评上资助对象的真实原因,而是告知小娜在学校和学院的综合评定中小娜不符合标准故未评上。资助对象评定的失败,让小娜联想到自己在年级同学口中因热爱跳舞、喜欢和社团朋友聚会而导致了“不务正业”的评价,加之资助对象评定失败的事实和室友无意间的嘲讽,小娜开始对自身进行否定,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作为是不是都是错的,是不是真的不务正业,但是由于本学期来小娜认为自己已经将注意力逐渐转向学习,觉得这么努力都无法转变大家的印象,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2.抗压能力差

小娜热爱跳舞,上大学后喜欢社团活动,未在年级从事学生工作。经辅导员谈话了解,小娜在初、高中一直是班长,是深受老师喜爱的“好学生”,家长骄傲,同学崇敬,但抗压能力较弱。进入大学后没有学习目标,没有生活动力,但是又具有极强的自信心和自尊,不愿在日常生活中提起家庭的贫困,生活中仍然表现出正常水平的开销。面对资助对象评定失败的挫折,和室友无意间的讽刺,无法正确面对,伤害到自尊心,挫折情绪引发失眠。

三、解决方法

1.表达尊重——倾听

在与小娜谈心谈话时,辅导员先让她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全身心地去感受小娜在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特别注意小娜的非言语信息表达出的弦外之音。

辅导员发现最困扰小娜的不是资助对象评定失败的问题,而是班级同学对自己的印象和自己是否可以坚持跳舞这一“不务正业”爱好的问题。

2.换位思考——理解

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运用共情中的“跟随”模式,抓住小娜谈话中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以自己在大学期间的亲身经历与小娜产生共情,表示充分理解小娜目前的心情,表示作为学姐自身也曾经历过同样的事情。

3.准确回应——分析

辅导员在倾听和理解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生的问题所在,这时候要迅速抽离出换位思考时的学生角色,恢复辅导员咨询师的身份。在此时共“情”而不共“理”,将倾听过程中发现的尚未被学生察觉的问题进行分析,表达理解与尊重,同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准确回应。精准地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有信心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冷静分析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多种处理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分析。

4.开放提问——选择

最后,辅导员帮助小娜梳理自身的问题,一是要合理消费,二是要正确处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辅导员问小娜,例如班级里XX同学作为重点资助对象,她在平日是如何学习、做学生工作和消费的?引发小娜思考,小娜表示明白了自己日常行为确实存在不妥当的地方。最后她表示,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在未来学有余力时会再坚持自己的爱好,并愿意用自己的特长为年级毕业晚会做出贡献。

四、案例总结和跟踪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该生成绩排名由班级第39名提升至班级第11名。在近期与辅导员的谈话中,该生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变,资助对象评定事件对她的影响逐渐消失,现在该生正在为保送研究生而全力以赴。

猜你喜欢

小娜室友谈话
猪一样的室友
奇葩之爱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爱看广告的猫
我就吃一点
考前紧张
Android手机“检阅”微软小娜
失望万分
网络时代的误会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