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就业扶贫的“咸阳探索”

2018-11-17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改革办调研组

当代陕西 2018年2期
关键词:贫困村劳动力全市

◎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改革办调研组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咸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致富之源理念,坚持把就业扶贫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组织协调,狠抓工作落实,2017年11月底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扶持创业分别达到10314人、8385人、205人,取得明显成效,为深入开展就业扶贫提供了可学可鉴的宝贵经验。

找准成因 精准对象

深入详查对象到人建立台账。聚焦就业扶贫,市上领导牵头挂帅,主管部门负责,11个县市分别组建了由20至30名人员参加的专项工作组,进村入户、摸底排查,全面掌握贫困劳动力户数人数、就业创业意愿、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指导帮扶等需求。在此基础上,健全了“一库五册”,廓清了“十种情况”,为精准就业扶贫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科学制定就业扶贫政策措施。市上紧扣域情实际和就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对涉及就业扶贫的18类26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和办法,规范了有关就业扶贫的资金保障、台账管理、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扶持创业、托底安置、职业介绍、平台建设和各类补贴、长效机制等流程。出台了《就业扶贫六项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规定,为精准就业扶贫提供了政策保障。

层层细化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市上制定了就业扶贫工作作战图,细化分解了各部门各单位就业扶贫工作职责,构筑了市级领导联县、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县市区具体实施、有关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的责任体系,工作进展和成效纳入全市和部门目标责任考核,为精准就业扶贫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常态长效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将培训机构招投标制改为备案制,将培训班人数从50人下调至25人,将培训地点由集中扩展到贫困村、田间地头和社区工厂。目前,全市共有72家备案培训机构,量身定制了种植、养殖、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项目,落实了贫困劳动力培训交通生活费补贴、“两后生”免费就读和生活补助金发放等。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市累计培训8385人。

立足实际 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市上相继赴4个省考察合作企业60多家,举办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60多场次,签订就业岗位3000多个。定期组织各类用工企业下乡赶集招聘,全市124家就业扶贫基地和9家社区工厂,以“项目+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共吸纳贫困劳动力1222人。认定了10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60个市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基地、30个市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镇和8个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促进了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目前全市共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314人。

竭力帮扶贫困人员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创业项目,成立市县两级创业项目指导团,开展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针对贫困劳动力创业缺资金的情况,各级主管部门以贫困村为主,大力开展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建设,实现了贫困人员创业贷款足不出村、应贷尽贷。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实现创业205人,给30名缺资金的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贷款264万元,带动就业600多人。

开发公益性岗位助力就业。以县市为单位,在贫困村开发清扫保洁、治安巡逻、劳动保障信息收集等公益性岗位,785个贫困村共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1718人,每个岗位每人每月发放补贴600元。一些县市还自筹资金在非贫困村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441人。省市县财政供养单位开发辅助性、服务性公益专岗,安排贫困劳动力2835人,目前,全市通过两类资金的有效使用,共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6000多个、就业5994人。

大力扶持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落实贫困高校毕业生优惠政策,为1152名就业见习期满毕业生发放补贴685.7万元。邀请组织市内外71家用人单位,联合举办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836个,安置就业1110人。积极联系中银商务有限公司及西安、昆山和合肥三家分公司,面向长武、旬邑、永寿和淳化等四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定向招聘未就业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125名。与市重大招商引资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开展劳务合作,推荐40名贫困大学生上岗就业。

创新路径 要素聚集

建立社区工厂方便就业。政策激励各县市利用移民搬迁后的镇村集体老厂房、学校旧址等创办以就业扶贫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社区工厂,每吸纳一个贫困劳动力就业或达到一定比例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或水电费、场地租赁费补贴以及贷款财政贴息。目前全市共认定社区工厂9家,吸纳安置贫困劳动力140人。

培育基地龙头吸纳就业。以全市90个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为纽带,由所在乡镇负责组织与当地或周边3个以上企业建立稳定劳务关系,重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管理科学规范、吸纳就业能力强且与贫困劳动力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市县主管部门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基地每新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予企业每人每年一次性补贴500元,目前全市共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24家,吸纳安置贫困劳动力2107人。

深化劳务协作稳定就业。市上依托苏陕对口扶贫大平台,由市上分管领导带队,先后5次组织市县两级人社干部,专程赴对口帮扶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开展扶贫工作对接。建立了就业扶贫劳务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泰州高新开发区、泰兴市和靖江市,与20多家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开展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两后生”技能培训、基层服务平台援建等合作事项,靖江市就业中心向永寿县就业服务中心捐赠贫困劳动力培训资金20万元,泰兴市援建的旬邑县劳务输出远程招聘网络系统安装调试,首批招聘的33名贫困劳动力赴泰州务工。

高质高效服务促进就业。出台《就业扶贫政策落实服务实施细则》,严格遵循六条原则,明晰六项服务内容,建立了就业扶贫政策精准告知、协办帮办、全权代办、上门服务、集中办理、落实核查六项制度。健全了县级主管部门牵头负责、乡镇劳动保障站具体承办、“四支队伍”和帮扶干部主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政策知晓率低、就业扶贫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确保就业扶贫政策精准精细到户到人,真正做到就业扶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就业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健全体制 务实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把加强领导作为脱贫攻坚的组织保证,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挂帅的“八个一批”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充实各级扶贫办,把就业扶贫作为重要内容,开会必讲就业扶贫,下乡必问就业扶贫,汇报必听就业扶贫,政策倾斜就业扶贫,充分发挥了以上率下、推动落实的作用。充分利用市级有关部门职能权限,夯实职责、细化任务,分工把口、横向联动同抓就业扶贫。市县优化整合就业扶贫机构,抽调精兵强将,增设人员编制,专司攻坚就业扶贫,从组织领导上确保了就业扶贫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保障资金投入。市上把挖潜整合使用资金作为就业脱贫的硬支撑,下发了《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各自管理职责,实行了上级下达就业资金与市县财政配套投入就业资金相挂钩制度,规范了资金支出范围和各项补贴标准,将就业扶贫工作绩效作为就业补助资金分配使用的重点因素,加大就业扶贫绩效在资金使用中的权重。按照就业补助资金优先保障贫困县市区就业扶贫工作的需要,切实增加贫困县市区资金支持额度,真正把就业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健全工作制度。市上把建章立制作为就业扶贫的制度保证,针对就业扶贫工作实际和需要,建立了每季度一次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通报制度,倒逼县市区和各部门就业扶贫工作落实。建立了每周就业扶贫工作信息报送制度,掌握实情,补弱补短,均衡推进。建立了就业扶贫工作直报点制度,各县市确定一个贫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作为就业扶贫工作信息直报点,每月向省市报告一次就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症施策解决。

严格督查考核。市上把督查考核作为就业扶贫落实落地的重要手段,建立了就业扶贫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三项指标,按月统计、按季通报,确定为年度就业扶贫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纳入省市目标管理考核范围,量化打分,真考实评,充分发挥了督查考核在推进就业扶贫中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猜你喜欢

贫困村劳动力全市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