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差异性教学策略摭探

2018-11-16李琴

成才之路 2018年29期
关键词:评价标准差异性语文教学

李琴

摘 要: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面向全体、区别对待,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要依循认知差异,设定分层目标;创设思维支架,选用多样教学手段;丰富评价主体,细化评价标准,真正为全体学生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差异性;认知差异;评价标准;思维支架;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9-0053-01

学生是教师关注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都需要充分考量學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彼此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只有真正尊重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面向全体、区别对待,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依循认知差异、设定分层目标,创设思维支架、选用多样手段,丰富评价主体、细化评价标准三方面,对语文实施差异性教学进行探析。

一、依循认知差异,设定分层目标

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目标设定了一堂课教师应教哪些内容,学生应完成什么任务。受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学生所表现出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标分层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对知识基础、性格特征、学习习惯等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时,教师可进行这样的分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提出过多的要求,而要在尊重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契合他们认知能力的要求,如理解诗歌内容,熟练背诵;对中等生要适当提高要求,不仅能透彻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情境,还要对诗句进行感悟;对优等生要提出更高要求,除了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外,还要学会鉴赏重点诗句,了解古诗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作者的内心情感,并尝试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叙事散文,以再现诗歌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分层式教学策略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匹配的学习任务,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语文学习过程,体会“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

二、创设思维支架,选用多样教学手段

传统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独揽课堂。然而一味地机械讲授并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好语文、爱上语文课,反而导致更多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望而生畏。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此,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将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融入到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差异化教学锦上添花。一方面,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小组互助、一帮一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读懂课文,扫除生字障碍;画出文中不懂的语句,并提出疑问;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五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均包含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则仅进行相应的差异化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嫦娥奔月的视频,形象动感的画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每组学生都根据导学案认真探究,在交流分享中,各小组都派代表进行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致高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从学生学情出发,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平台,将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并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能力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主动走进文本,主动参与学习,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中取得进步。

三、丰富评价主体,细化评价标准

学生的天赋不同,性格不同,所形成的语文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学习成绩自然也不一样。然而,学生渴望得到表扬的心理是相同的,教师不能依据自己的喜好,对优等生给予的表扬多,而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给予的表扬少。如果这样,就会打击中等生和后进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消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科学评价学生、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进行分层。其次,要对学生特点进行考量,选择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表扬,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可提出不同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会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伟大吗,为什么?爱因斯坦认为自己伟大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问题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而一些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留下自己的思考轨迹,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积极的评价。

总而言之,学生是教师关注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都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教师只有尊重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面向全体、区别对待,才能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应有的进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季红玉.语文差异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08).

[2]方聪聪.差异性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6(09).

[3]曾绍棋.阅读教学别再“一竿子到底”了[J].小学教学研究,2014(02).

猜你喜欢

评价标准差异性语文教学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