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路径研究*
——以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为例

2018-11-16

图书馆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辽宁省供给图书馆

芦 艺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0016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需求不断加大,国家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看,目前存在着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投入与产出的效能失衡等现状。为了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化,2015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对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供给侧改革做出了明确要求。从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看,评估定级标准更加注重经济与效率、投入与产出比,综合考虑效益、服务质量和公民导向,由以建设性为中心的评估转向以效能为中心的评估[1],这也说明国家不但重视对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建设,也加大了对图书馆服务效能的考量。在上述驱动发展环境下,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在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能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供给侧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升了服务效能。面对用户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求及变化,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和实践,探索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最佳路径,就显得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1 供给侧改革是公共图书馆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自中央2015年提出供给侧改革以来,供给侧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熟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初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2]。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2018年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3]。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提供社会教育等职能,是公共文化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包括公共图书馆等在内的供给侧改革步伐,“补短板、调结构、稳增长”,释放公共文化发展的潜力,是我国当前推进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

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是指导“十三五”时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4]。在国家提出经济结构的供给侧改革方针政策后,并将其作为“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文件,将方案实施落地,如2015年5月1日起实施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法条例》。2018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是公共文化服务法制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改变了我国“两部半法”治文化的现状,是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法律保障。

2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的供给侧改革实践

在国家大的文化政策背景下,辽宁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文件精神,制定并出台了《辽宁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辽政办发〔2016〕153号)等适合辽宁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构建的体系政策性文件。在政策的指导下,辽宁省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逐渐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多数市县级政府部门将图书馆事业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对图书馆的财政投入纳入到政府预算之中。2014年到2016年,政府对公共图书馆财政补贴逐年上涨(如表1)。各地市级图书馆、大多数县区图书馆的免费开放经费基本得到保证,文献购置费逐渐增加,各种专项建设经费获得满足,各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各级图书馆都制定了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辽宁省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情况来看,目前辽宁省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含少儿图书馆)共129所,副省级以上成人馆3所,市级成人馆10所,区县级成人馆81所;副省级以上少儿馆两所,市级少儿馆5所,县级少儿馆两所。其中,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达到一级馆标准共有35所图书馆,在全国32个省、地区中,位于中游。全省共创建了28个县级“两馆”(图书馆、文化馆)示范点,每市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在此基础之上,辽宁省先后有3个城市(区)和5个项目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推出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活动和文化惠民项目,推动了基础公共文化基础建设进程,对推动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能级3个方面也为公共图书馆的供给侧改革树立了典范。

表1 2014年-2016年公共图书馆财政补贴收入明细

2.1 供给主体改革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以非营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具有无偿性与均等性。从公共文化供给主体上来看,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几年,国家鼓励扶持社会力量承办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民共享”的良好局面。《公共图书馆法》中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图书馆。从辽宁省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来看,多元化供给力量正在逐渐形成。据文化火种寻找之旅网站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09家民办图书馆,其中山东省最多,为32家,辽宁省共有18家[5]。公共图书馆供给主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变,应当走民办官助的发展之路,政府部门可通过资金资助、技术扶持、合作建馆等方式支持民间公共图书馆的良性发展。目前国有文化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逐渐打破体制机制等因素,生产力在逐步释放。按读者需求,公共图书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优秀的民营文化企业引入图书馆的服务主体中,提供多元化阅读推广服务;民营书店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盲目追求眼前利益,为百姓提供公益阅读服务。但文化类社会组织、群众文艺团体存在实力有限、发展后劲不足等缺点,二三线城市理念滞后、发展缓慢,创新创造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近几年,辽宁省通过“市-县(区)”总分馆制、图书馆联盟、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途径,推动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供给主体由“单一供给”向“多元供给”的转变,实现全省县级区域内的资源共享与优化。

2.2 供给内容改革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否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要尽可能地贴近百姓生活和实际需求。首先,作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免费阅读图书是重要内容。国际图联规定,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应为1.5册到2.5册。从近三年辽宁省公共图书馆藏书情况(表2)来看,虽然总藏书量逐年增长,但人均藏书量仍不足1册。除此之外,现代公共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中心、城市“第三空间”,还应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服务,如讲座、展览、培训等。阅读推广服务已成为衡量一家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指标。自2012年起,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于每年的4月至6月期间,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公共图书馆全民读书节,开展各类读者活动,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近几年,辽宁省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表3),活动种类也日渐趋多,供给内容在随着百姓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更新,呈多元方向发展。

表2 2014年—2016年辽宁省公共图书馆藏书情况

表3 2014年—2016年辽宁省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情况

2.3 供给能级改革

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将“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式服务,精准把握百姓文化需求,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关键[2]。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强调以人为中心,加强供给和需求的对接,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机制,可以从是否能够全面提升服务、技术、标准的供给能级展开分析。

(1)服务均衡,保障特殊人群。为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益,辽宁省各级公共图书馆针对特殊群体常年开展特色阅读服务。如朝阳市图书馆根据本地区农业产业为主这一情况,常年组织专家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开展实地农业讲座。这些定制文化服务,充分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明显改善了辽宁省贫困地区的文化水平。

(2)技术提升,加强统筹管理。近年,辽宁省大力推进全省数字资源联合平台建设,坚持“强基层、补短板”,通过国家专项资金采购电子阅读设备、全省共享数据库、专人实地指导等方式,制作了1万张数字阅读卡,免费向基层图书馆和学校、幼儿园等合作试点单位发放,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该平台开展了全民共读大赛、百种优秀电子读物推荐、VR体验、视频讲座、世界读书日“数字资源”宣传推广活动、“互联网+老年人”数字文体公益课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进校园进基层活动、“有声朗读”阅读推广体验活动,让全省百姓,尤其是边远山区百姓平等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2015年辽宁省图书馆携手华为,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云”业务,使广大读者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享受阅读,形成可以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强大服务体系。2017年,辽宁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共建书目数据检索系统,为进一步规范全省图书馆编目工作打下了基础,未来全省图书馆将统一编目、统一检索,更加便于百姓利用图书馆。

(3)标准量化,考核依据清晰。衡量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供给能级,必须制定并执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对于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等给予量化规定,以便考核各级文化部门实施情况。辽宁省政府制定了《辽宁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年-2020年)》,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标准和具体措施。该标准的出台,为辽宁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基层单位指明了发展方向。

3 公共图书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的供给侧改革实践,为公共图书馆的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索提供了借鉴。在改革实践中,各级各类图书馆除了借鉴已有的改革经验,还需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与用户需求,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先进图书馆理念的实践融入[6],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供给侧改革路径。

3.1 完善供给机制,提升服务效能

在国家大的文化政策背景下,在国家“十三五”时期的整体规划下,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如辽宁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5月13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针对辽宁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应的实施意见。随之,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在2016年5月25日提出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在该《意见》中要求辽宁省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统筹安排,开展试点,抓好落实。同年12月20日,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辽宁省政府制定了辽宁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推进其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国家各级相关部门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推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效能提升,促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对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2 引入社会力量,构建信用体系

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社会化发展,探索和实践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完善购买服务流程,包括明确购买主体、建立评估体系、加强内外监督、制定配套措施,文化企业可通过合作供给、捐赠资金、参与招标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充分释放生产潜力[7]。建议培养壮大文化类社会组织、群众文艺团体等,通过明确社会组织的经费来源、登记成立、活动规则等,促其合法发展;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如实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的创新创造潜力,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

3.3 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工作体系

创新公共图书馆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使用体制机制,创建青年馆员人才库、给予青年馆员更多发展空间,同时积极引进稀缺人才、优化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结构;完善公共图书馆工作培训体系,在现有的馆员中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通过增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馆员专业素养;加强区域内人才交流,通过业务交流、学术指导等,在有限的资源内,保障基层图书馆人才队伍素养的提高。

3.4 打造智能空间,发挥孵化作用

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重要的是服务方式的改革,是将现代技术运用到服务的方方面面,打造智慧图书馆,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度,让更多的人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运用智慧化设备,打破固定的时空局限,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智慧化服务,实现人与知识的无障碍连接[8]。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9]。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公共图书馆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现有数字资源,为区域内公共文化机构及用户提供统一查询路径。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优化区域内公共资源,还可以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使用习惯等,将云端资源有针对性地推送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应不断更新终端设备,通过社交软件和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虚拟公共文化空间。

4 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在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下,近几年,辽宁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向前推进,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省、市、县、乡、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在改革中不断总结经验,尝试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供给侧改革路径。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推动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辽宁省供给图书馆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图书馆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去图书馆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