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稀见域外书画汉籍十二种

2018-11-16张建华

齐鲁艺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图录印谱卷首

张建华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1.《德善斋菊谱诗》

《德善斋菊谱诗》,亦名《德善斋菊谱》,不分卷,共二册,明朱有爌(1400-1471)撰。朱氏为明宗室,定王第八子,封镇平王,嗜学工诗,《明史》卷一百十六有传。

此书卷首有朱氏天顺二年(1485)自序,并钤有“镇平王府图书”“德善斋”及“游戏翰墨”诸印记。序后有总目,分黄、白、红、紫四色逐一品评菊种。其中黄色四十一品、白色二十品、红色三十品、紫色九品,各品均并配诗一首。如黄色首品“金孔雀”之配诗曰:“金毛翠羽忽飞来,化作秋花灿烂开。南服容仪依旧在,临风动处似毰毸。”卷尾有“后序”二篇:其一《种植浇灌之法》,历述“栽菊”“插菊”“接菊”之法,并“菊补遗”一则;其二《卧云山房补遗》一篇,不全。该谱诗画并行,所配菊谱均极精美,堪为特色。

此书有明刻本(无刊记),即朱氏顺天二年自序本,半叶六行十字,四周双边,白口,无鱼尾,原本藏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第一种(商务印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之第二十七册将此书收入“子部”,即据明刻本影印。

图1 《德善斋菊谱诗》正文卷首

2.《新刻草字千家诗》

《新刻草字千家诗》二卷,卷各一册,题“卓吾李先生笔”。“卓吾”为晚明思想家李贽(1527-1602)号,李贽生平著述并无此书,则此书疑为书坊托名沽誉之作。

此书以草字刻录谢本《千家诗》,卷首无目次,上下卷之卷首各有图一幅,上卷收唐宋七绝八十三首,下卷收唐宋律诗三十首,共收唐宋诗一百一十三首,较通行本《千家诗》少近二十首。诗讹字亦复不少,乃是书坊专求谋利,失于校对之病。卷末有牌记,刻“庚午岁仲冬之月忠庆堂余熙宇梓”,及“万治三年八月吉旦,二条鹤屋町田原仁左卫门刻”,并钤印一方,其为和刻本无疑。余熙宇,为明末福建地方刻书商,则此本当是在国内首刻,传之日本又加以覆刻。

图2 《新刻草字千家诗》牌记

此书另有国家图书馆藏明观成堂陈君美刻本,亦为二卷,与和刻本非同版(见《国家图书馆藏蒙学善本》,凤凰出版社,2015年)。上述和刻本存世无多,国内公藏仅北京大学图书馆存有一部。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藏两部,日本筑波大学图书馆、实践女子大学图书馆、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各有收藏。金程宇编《和刻本中国古逸丛书》(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二十三册将此书收入“子部·艺术类”,乃据日本万治三年(1660)京都田原仁左卫门覆明崇祯三年(1630)建阳忠庆堂余熙宇刻本影印。

3.《翰苑印林》

图3 《翰苑印林》卷一之首页

《翰苑印林》四卷,卷各一册,题“渐江吴日章伯闇编次”。 吴日章,生卒年不详,字伯闇,号载叔,浙江渐江人,晚明篆刻家。“渐江”位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故也有学者认定吴氏为今安徽休宁人。

此印谱卷首载明崇祯七年(1634)吴明郊、吴名世、吴闻礼三序。正文卷一录官印三十六方;卷二以百家姓次序编录私印四百三十八方;卷三、卷四分别编录明代名人印一百二十四方、一百一十九方,全书共计收印谱七百一十七方,谱下皆附释文。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谱为二卷,藏浙江杭州西泠印社,当非全本。此书之四卷本有崇祯七年(1634)钤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第一种之第十六册将此书收入“子部”,即据崇祯七年钤刻本影印。郁重今编《历代印谱序跋汇编》(西泠印社,2008年)于该书题解亦云其为二卷,显系据西泠印社藏本而作,故其题解于三、四卷所录印谱内容亦付阙如。

4.《片璧草法汇函》

《片璧草法汇函》五卷,卷各一册,题“黄石斋先生辑”。“石斋”为晚明书画家黄道周(1585-1646)号,故知此书或为道周所辑。唯以号署,不具实名,且内收各卷皆假托名家手笔,殆是书商射利之作。

图4 《片璧草法汇函》内封

此书卷首有弘光元年(1645)余应泰《草法汇函引》,则其最早刊刻年代不当在此之前。正文前有“体势说”“六法说”“把笔图法”三则,类同初级习书之说明。正文依次收录《草诀百韵》(署“王羲之先生笔”)、《竹节草》(署“苏东坡先生笔”)、《草堂诗余》(署“黄羲昂先生笔”)、《片璧千家诗草法》(署“黄庭坚先生笔”)、《史诗》(署“米芾先生笔”)、《辨别诀》(署“解晋先生笔”)、《千字文》(不题书者),凡七种,显系伪托名家手笔。从其所收内容看,俱为草书习见范本,故可以断定,此书应是童蒙学书的汇编课本。

此书内封刻“潭水来仪山房镌梓”,所收七种范本,或刻“古学堂重梓”,或刻“本堂重梓”牌记,各卷末多刻“宽文元稔辛丑八月吉旦,二条通玉屋町村上平乐寺开板”之版行叶。日本学者幸岛宗意《倭版书籍考》卷十著录此书,有宽文元年(1661)村上平乐寺覆明刊袖珍本五册。金程宇编《和刻本中国古逸丛书》第二十三册将之收入“子部·艺术类”,乃据宽文元年村上平乐寺覆明刻本影印。

5.《三国笔海全书》

《三国笔海全书》二十卷,卷各一册,日本真幸正心(1608-1674)编。真幸氏,名忠次,通称七卫门,号正真斋、三国笔海堂,萨摩(今鹿儿岛县)人,江户前期书法家。

图5 《三国笔海全书》之序

此书卷首有庆安壬辰秋九月真幸正心自序、必达轩正隆凡例。卷目后一行题“常阳路工书萨真幸正心子编述”。各卷首有编目,卷内时有书家小影,并钤有“真幸”“正心幸辰之印”等印记。卷尾有明人陈贇跋,并“大国陈氏元贇之印”及“碧云轩”二印记。据卷首之自序可知,真幸氏认为,日本文字虽敷于日用,然却失于文字之本源,故其罗列宋淳化阁帖及中国、日本历代善书者之传略、小影及墨迹,并旁注释文,以便传播及习书。

此书有日本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藏日本刊本,《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三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之“子部”第二十二册所收该书,即据上述版本影印。

6.《内阁秘传字府》

《内阁秘传字府》上中下三卷,卷各一册(连续编页),明黄鏊、黄钺编。鏊,字子扬,号嗣溪,安徽歙县人。钺,字子成,号少崐,为黄鏊弟。

此书卷首有隆庆二年(1568)陈桐序,正文依次为《历代名书帝王贤臣士大夫序次》《六书图》《历代名书要论》《永字八法》《变化七十二法》《变化七十二笔势图》《结构七十二例》,末附倪朝卿《中书笔法后序》,题“隆庆戊辰之秋七月既望”。此书以“永字八法”和“七十二势”为核心,颇便初学,在日本影响甚大。江户时期藤木敦直所创办之书法流派“贺茂流”即以此书为范本。此书尚有注本及仿本,可见其影响之一斑。

图6 《内阁秘传字府》之书封

此书主要有宽文四年(1664)吉野屋权兵卫刊本、元禄九年(1696)栗山宇兵卫刊本,文政七年(1824)秋田屋太右卫门、须源屋茂兵卫合印本。国内辽宁省图书馆及大连图书馆所藏皆元禄九年刊本。金程宇编《和刻本中国古逸丛刊》第二十三册将之收入“子部·艺术类”,据其末页之“宽文四甲辰历三月吉旦,山田六左卫门刊”版记,乃知是据宽文四年刊本影印,但编者自谓“兹据日本元禄九年(1696)栗山宇兵卫刊本影印”,疑有误。

7.《书式》

《书式》二卷,明左培撰。培,字因生,宛陵(今安徽宣城)人。左氏著《书文式》四卷,内收《书式》和《文式》各二卷,其中《书式》专论小楷,《文式》则论时艺文章。

图7 《书式》卷下之首页

此书卷首有凡例,凡例则书式、文式俱论。《书式》卷首有目次,卷上攒录汉章帝至明董其昌诸家书论共计一百一十二则,皆不注出处;卷下收“笔法折衷”“笔法总论”“位置折衷”“位置总论”“大书”“小书”“书格”“书意”“运笔先后”“偏旁例论”“省文例论”“书学源流”“书学考辨”共计十三条。从其凡例可知,是书乃是“应试先资”,殆为科考而编。

此书原刻本已不可多得,日本前田尊经阁文库藏有清刊本一部。日本尚藏有江户时期无刊记本(三册),享保三年(1718)柳枝轩、日新堂合刊本(二册)。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和刻本书画集成》第二辑和中国学者金程宇编《和刻本中国古逸丛刊》第二十三册(列“子部·艺术类”),则是据日本江户后期无刊记本(享保本之后刊本)影印。

8.《绘本百鬼图》

《绘本百鬼图》三卷,卷各一册,日本鸟山石燕(1712-1788)绘。鸟山氏,本名佐野,字丰房,江户人。师承狩野玉燕季信(一说师从狩野周信),为“狩野派”代表人物之一。鸟山氏门下弟子众多,喜多川歌麿、歌川丰春即其中佼佼者。

此绘本为鸟山氏晚年所作,又名《画图百鬼夜行》。鸟山氏另绘《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百器徒然袋》等,皆为妖怪画卷,乃是博采汉籍诗文、笔记、小说及日本俳书、民间信仰、艳情野史等文献,加以想象绘成。

图8 《绘本百鬼图》之版行叶

此绘本卷首有紫阳主人老蚕书序并印记,全书由前篇阴、前篇阳、前篇风共三卷组成,则鸟山氏显然尚有续作中篇、后篇之意。每篇卷首分别有老蚕篆书“阴”、“阳”、“风”各一字,各卷之首均有日文简目。阴篇收图15幅,阳篇收图22幅,风篇收图15幅,全书共收绘图52幅。各图皆注鬼名,多汉日双文对照,个别仅具日文。鸟山氏尝创吹晕技法,此书多所采用,藉此可略窥其画风。卷尾有自题跋、印记并版行叶。

《绘本百鬼图》有日本安永五年(1776)刊本,现藏日本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从其中所钤“写字台之藏书”印记知,此书原系写字台文库旧藏。《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二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之“子部”第十八册所收,即据日本安永五年刊本影印。

9.《酣古集印谱》

《酣古集印谱》四卷,卷各一册,题“海阳东白苏晓篆”。又据韩天衡《中国印学年表》,崇祯九年(1636)苏晓、黄宸辑《酣古集》四册,则此书当为苏晓篆刻、黄宸辑录。

图9 《酣古集印谱》卷一首页印谱

此谱卷首有番禺方朝、武原汪其度二序。全书分卷编目,版叶四周有龙纹编框,每页钤二至六方印谱不等。卷一收印谱九十九方,卷二收印谱一百三十方,卷三收印谱一百三十四方,卷四收印谱一百一十四方,全书共收印谱四百七十七方。内叶版心处刻有“酣古集”或“承启堂”牌记。书后有跋一篇,不足半叶。

叶铭《叶氏印谱存目》卷上著录此谱为四卷。此书原刻本未见,存日本明治六年(1873)长崎永昌堂刻印本,不可多得。又有横山有策旧藏打印写本,藏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一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2年)之“子部”第五册所收,即据横山有策旧藏打印写本影印。

10.《金剪府》

图10 《金剪府》正文卷首

《金剪府》不分卷,共三册,日本森本修来(1702-1778)篆刻。森本氏,出家后更名佚山,法名默隐,号玄中、常足,自称常足道人,大阪人。年十九钻研《说文解字》之篆书,二十五以自书之《古篆论语》献于江户幕府,三十七岁在长崎出家,,后入京都誓愿寺中西果林庵为住持,以书画、篆刻著称于世。

此谱为森本氏所刻篆体印文集收印谱凡一百四十方。卷首有“金剪府”牌记,并日本元文二年(1737)林士僖序。序中备述此谱命名由来,乃因唐司马祯篆书甚工谓之“金剪”,故名之曰“金剪府”。此谱无目,正谱前署签“摄江森玄中修来篆刻”“门人马英齐宗三校定、滕长皎伯理书注”,卷内钤“武陵后学”诸印记。

此谱有日本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藏日本写本,《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三辑之“子部”第二十二册所收此谱,即据之影印。

11.《小山林堂书画文房图录》

《小山林堂书画文房图录》十卷,卷各一册,日本河三亥辑,日本镝贺胤、镝祚胤摹绘。另附扇目一卷,日本山内晋辑。河三亥(1779-1858),原名市河三亥,字孔阳,号米庵,亦号小山林堂主人。河三氏长于书法,是著名的“幕末三笔”之一,曾为其父刊印《全唐诗逸》。另辑有《清三家书论》《米家书诀》等。

图11 《小山林堂书画图录》卷一首幅图录

此书扉页刻“小山林堂书画文房图录,嘉永戊申夏,旸谷园开版”。卷前首录“玉海珠涵”四字题签,次莲庵主翁清序,再次蕅潢林炜序,复次江都一斋佐藤坦叙弁言,又复次为松堂题签“小山林堂图”,继之则有题诗画一幅(二帧)、复继之则有棣源晋书京师福井君诗二首,又复继之则是十册总目。该书所收为河三氏藏中国书画及文房器物图录,其中书画图录一百四十一幅,笔砚、玉器、铜器等文房图录九十八种,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卷编排,依次为唐宋元书画图录八种,明代书画图录七十七种,清代书画图录五十六种。书画图录皆详载书画之形制、高阔、作者,并略评其特点、价值,亦述其收藏源流及保存情况。文房图录则详述其尺寸、重量、价值、来源等。藉此图录可略窥唐宋元明清散佚之部分书画、文房器物。卷尾有弘化五年(1848)及永嘉元年(1848)小竹散人筱崎弼跋文二篇,卷末附山内晋辑明清书画扇面十二帖二百四十幅之目次。

此书末镌“嘉永七年甲寅九月,江都浅草茅町二丁目,书林须原屋伊八”,日本嘉永七年正当中国咸丰四年(1854),则此书当是在河三亥去世前不久刊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均有藏本,寓目者寡。程焕文主编《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域外汉籍珍本丛刊·日本篇》(西南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十册所收该书,即据日本永嘉元年(1848)旸谷园刻、永嘉七年(1854)江都书林须源屋伊八印本影印。

12.《海东历代名家笔谱》

《海东历代名家笔谱》六卷,卷各一册,韩国白斗镛编。白氏,号心斋,朝鲜王朝(1392-1910)末期著名书商,另编有《注解语录总览》等书。

此书依次录有吴世昌手书“海东历代名家笔谱”题签、海冈金圭镇题签“翰南文宗”牌记、编者白斗镛小像、翰南书林书铺影照、于堂生尹喜求朱玄序。各卷首均有目,目先列书家之名,名下有双行细字小传,历述字号、籍贯、职官、行状、文集等。卷一载一百一十八家墨迹,卷二载一百三十六家墨迹,卷三载一百三十家墨迹,卷四载一百二十三家墨迹,卷五载九十五家墨迹,卷六载一百零九家墨迹,卷六之末另附印谱八十三方。卷尾有白斗镛自跋及《海东历代名家笔谱》版行叶。是编乃白氏辑录朝鲜古今名贤墨迹,上起神志、萁子,下至同时代之人,凡七百一十三家。藉此可以略窥朝鲜历代名家笔迹,另其所附各家小传,以有相当之参考价值。

此书有韩国大正十五年(1926)京城翰南书林刊本,藏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三辑之“子部”第二十一册所收该书,即据大正十五年刊本影印。

猜你喜欢

图录印谱卷首
卷首·六月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6)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9)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5)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4)
古意盎然说印谱
卷首·四月
卷首語
特殊的“古籍”
印谱:古籍中的另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