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东传统禅寺景观营造特点论析

2018-11-15鲁弯弯刘恒武

设计 2018年6期
关键词:景观营造禅寺

鲁弯弯 刘恒武

摘要:宁波阿育王寺和大慈寺是浙东地区典型的传统禅寺,两者寺内外建筑与园林的景观营造异曲同工,体现了禅寺景观营造的三个特点:既有诠释净土思想的庭园设计,又有寄寓航海信仰的建筑配置,另外,寺内建筑组群与寺外园林彼此照合,人工堂舍与天然林泉相互交融,使寺院空间具有一种隽永禅意。

关键词:禅寺 景观营造 阿育王寺 大慈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3-0108-02

引言

禅宗是汉传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中国本土思想文化元素而形成的佛教宗派。禅宗寺院,简称禅寺、禅林,是禅宗的修行道场。唐代百丈怀海禅师(720-814)设立禅居,是为禅寺之肇始。五代时期,因于吴越王钱镠的大力扶持,禅寺在江南各地逐渐增多。有宋一代,禅寺的发展更为兴盛。南宋朝廷曾采用“五山十刹”制度来确立禅寺的层级体系,五山寺格最高,十刹次之。“五山十刹”之地理位置,集中于浙、闽、苏一带,禅宗“五山”浙东居其二,宁波阿育王寺、天童寺都位列其内。宋代浙东禅寺地位高、影响大,为其日后的长期昌盛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禅寺的建筑布局和景观营造逐渐形成一定模式,后世虽有调整但大致维续了既有规制。浙东传统禅寺不仅集中具现了中国禅院在空间布局、建筑内涵和景观意蕴等方面的独特匠意,而且借助海上交通的便利条件将其景观营造理念传播到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流衍化生出多彩的“禅意”建筑文化。正如日本现代设计的理念,仍是人们追寻本真、素朴、寂静、谦逊、自然的禅宗精神的内在表现。Ⅲ因此,考察浙东地区传统禅寺景观营造特点,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中国传统佛教建筑文化的认知,也有益于我们探讨日、韩等国禅寺景观设计的源流。下文将以浙东著名禅寺——宁波大慈寺、阿育王寺为例,论析两者在殿堂、庭池和园林所展现出的浙东传统禅寺景观营造的三个典型特点。

一、净土思想的景观诠释

自有宋一代始,禅宗和净土宗便有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吸收的趋势。净土信仰中有“八功德水”一说。《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有云:“舍利子,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处处皆有七妙宝池,八功德水弥满其中。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种种殊胜善根,多福众生常乐受用。”

南宋高僧物初大观(1201-1268)在住持宁波大慈寺时期,在寺内开池栽莲便是受到净土思想的影响。宁波大慈寺,位于宁波东钱湖大慈山,曾是南宋时期浙东著名禅寺,为南宋丞相史弥远(1164-1233)之功德寺。物初大观禅师在寺中之慈视殿前、左、右三面建造水池,栽种莲花,“净土”意境油然而生。寺内的一方万工池亦有极乐净土的意境。万工池在大慈寺中轴线前方,清初重建之时所筑,为大慈寺放生池。据《宁波宗教建筑研究》一书考证“万工池入口朝东,西面靠山,入口处经两侧石阶向下,万功池水域面积较大,为长方形,其长80.2米,宽32米,四周长廊围绕,廊宽2.1米”。万工池的池水與周边茂盛的绿荫相互照应,景色清朗秀丽,别有一番雅趣。此外,物初大观在记录当时其他僧人在庆元(今宁波)建一座净土寺院的过程中也曾提到“八功德水”:“池则浚碧栽莲,拟八功德,而与四众共之。”可见当时寺院建造水池,栽种莲花,旨在营造一种极乐净土的完美意象。

两宋时期盛行的水陆法会也是净土思想渗透于其他佛教宗派的典型实例。水陆法会是在净土结社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佛教法事活动,法会上诵经设斋、供佛祈福、超度亡灵去往西方极乐净土。史弥远之父史浩(1106-1194)曾在东钱湖创建月波寺,并施田百亩供月波寺开设春、夏、秋、冬四时水陆法会,为诸寺院所模仿。《佛祖统纪》中记载:“于月波山创殿设十界像,与名僧讲究制仪文四卷,以四时修供,为普度大斋。俎豆之器,繁约折衷,赞呗之音,抑扬有节,乡城诸刹,莫不视此为法”。

二、航海信仰的建筑寄寓

在大慈寺内,物初大观还主持建造了慈视殿。顾名思义,“慈视殿”是用以供养观音大士的。相传史浩和史弥远都曾目睹观音大士示现,又传父子二人升官拜相亦有观音庇佑,故他们对观音大士的信奉相当热忱。作为史弥远功德寺住持的物初大观便为此发愿建造慈视殿。大慈寺建筑规模原本未曾俱到,大观在大佛殿之后又建慈视殿,寺内建筑规模方逐渐完备。大慈寺附近的小普陀也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东钱湖小普陀指普陀洞天观音洞石窟和霞屿寺)。小普陀为史弥远侄史岩之(1193-1270)所建,物初大观在《物初腾语》亦言及“寺乃寿乐史大资所创,为补陀之附庸,日小补陀”。吲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亦司掌海上安全,为赴海谋生的人们消灾避难。大慈寺和小普陀供奉的观音大士就像东南沿海地区信仰的海神妈祖一样,被视为海上往来船舶的护航神。浙江舟山群岛普陀山的观音宝陀禅寺(普济寺)和“不肯去观音”院,是浙东沿海海商和渔人必去的参礼之所。

物初大观住持宁波阿育王寺期间,创建了大权菩萨阁来供奉大权修利菩萨。相传大权修利菩萨是印度阿育王之子,本名“招宝七郎”,奉阿育王之命护送舍利子来到中国明州(今宁波),故为保护舍利子和阿育王寺的守护神。《月江印禅师育王录》云:“僧问‘大权菩萨因甚以手加额?师云:‘行船全在把梢人。”这是说,大权修利菩萨像的姿势多为以手加额的遥望状,是为了庇佑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又“传说育王山临东大海,渡海者每望山祈稳济于此神。而大权加额者,遥望其船,保护之状也。”可育王寺寺后山顶有一“极目亭”,于晴空万里之时,在此远眺,可见东海,故又称“望海亭”。由此可知,濒海而立的阿育王寺是浙东航海信仰的圣地。相传日本入宋僧希玄道元禅师(1200-1253)从宁波启航归国时,大权菩萨示现护送,故大权菩萨亦为日本长崎地区的护航神,受到日本禅宗寺院供奉。另据《宝庆四明志》载,阿育王寺所在地宁波鄞县酆山之名,正是缘于海内外贸易者在此地交易之故:“以海人持货贸易于此故名,县居贸山之阴,乃加邑为鄮”。宁波地处沿海,是一个港口城市,自古航运发达,往来航船众多;自北宋以来,宁波设立了市舶司,成为东亚航海贸易的枢纽港。我国沿海港口城市中的禅寺所供奉之佛神往往成为人们祈求航行平安顺利的护航神,港城宁波大慈寺的慈视殿、阿育王寺的大权菩萨阁均具有航海信仰的观念内涵。

三、寺内建筑组群与寺外园林的内外照合

浙东传统禅寺不仅根据特定的理念需求建阁、修池、营景,往往还留意于寺内生活设施的景观化,使之与寺内殿阁融为一体、毗连成群,而寺内建筑组群又与寺外园林相互照合,共同营造出一种富于人文意蕴的空间。

大慈寺为史弥远功德寺,承担着为史家祭祀、祈福以及加护史家墓地的责任。寺院周边分布着史弥远及其家族众人的墓园,包括越国公史诏、齐国公史渐、史弥远母、史弥远以及史弥远子嗣和从族的墓葬。史弥远之墓在大慈山西南坡,墓道长130余米,墓前石像生有石羊、石虎、石马、武将、文臣等。史氏家族墓葬的墓前石像生,是南宋石刻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石刻文化史上的奇葩,墓园即为大慈寺旁园林,享亭、石桥点缀于古柏翠竹之间,溪声、乌呜与晨钟暮鼓汇融一处,内外交错之界叠合今昔交替之境。史弥远家族不仅拥有大慈寺这一座功德寺,在大慈山及周边地区,他们又兴建了宝华寺、悟空寺、妙智院、太清宫、真德观、悟真观等寺院和宫观。史弥远之父史浩在东钱湖建月波寺,凿潮音洞安奉观音大士,史弥远侄史岩之在东钱湖建霞屿寺,凿观音洞“补陀洞天”等,这些佛教建筑在东钱湖地区营造出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整个东钱湖山水景观可谓别有洞天,引人入胜。

宁波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美誉,其最为出名的是安放释迦摩尼真身舍利的舍利殿,但是寺内外的其他建筑亦有一番雄伟气势。北宋时期,阿育王寺第五任住持大觉怀琏禅师(1009-1090)法席鼎盛,声名卓著,在禅林享有高位。怀琏住持阿育王寺时期,与宋仁宗出入奏对,受到仁宗厚遇,仁宗赐给怀琏御笔颂诗、书等。治平三年(1066),宋英宗又以手诏赐之。熙宁三年(1070),怀琏专造宸奎阁安奉仁宗与英宗的墨宝,又邀苏轼撰《宸奎阁记》,并将之刻为石碑。在古代阿育王寺中,还有其他诸如淳熙阁、等慈堂、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钟楼等殿阁建筑以及僧人寮舍,这些建筑彼此掩映衬托、列布有致。

阿育王寺中亦有一井名“妙喜泉”。相傳育王山地势较高,寺内无泉,众僧皆为无水所苦。时任阿育王寺第二十代住持的大慧宗杲禅师(1089-1163)带领寺内僧人凿穴,其铁锤一飞,顿时地上飞泉溢涌,成一大水池。当时知州事姜公秘监得见,深感诧异,于是将此泉命名为“妙喜泉”。

阿育王寺的灵鳗井也富于历史内涵。灵鳗井又称为金沙井、鱼菩萨圣井,《宝庆四明志》载“渊灵庙,阿育王山广利寺,环庙有圣井七,自东晋时已著灵异。中井有二鳗,其一金线自脑达于尾;其一每见光耀,折花引之,则双红蟹或二虾前导,而后出焉。”相传灵鳗井中的灵鳗是护送舍利塔而来,亦是护塔神,灵鳗听经成龙,人们遇早年祈雨便有灵验,故建渊灵庙来供奉灵鳗。

在阿育王寺寺后,还有佛迹岩、极目亭、仙书岩、涌见岩等名胜。《宝庆四明志》云:“寺有径路可上,山腰有佛左足迹,入石二寸余,峰顶有极目亭,望海中山如邱垤然,玉几山、阿育王山之前自寺视之,横陈如几。”阿育王寺寺后山腰处有一亭,名为“佛迹亭”,亭旁石上有一大于常人足迹的左足印,下陷寸余,相传为迦叶佛从阿育王山跨一步到天童赴会,将左足迹留在阿育王山,右足迹在天童太白山。从佛迹亭往阿育王山顶峰而去,到峰顶见“极目亭”(望海亭)。在阿育王寺山门对面的玉几山上,还有大权洞和七郎岩,传说大权修利菩萨招宝七郎曾居住于此守望阿育王寺。这些寺外的附属园林景观皆是阿育王寺舍利信仰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寺内殿宇相互照合。

结语

宁波阿育王寺与大慈寺是浙东地区传统禅寺的典型代表,虽然这两座禅寺地点不同、脉系各异,但两者在景观营造上却有共通之处。阿育王寺和大慈寺的建筑景观体系中均有对于净土思想和航海信仰的表达和诠释,两寺的寺内建筑组群与寺外园林浑然一体,大大扩展了禅寺整体的空间纵深。考察以宁波大慈寺和阿育王寺为代表的浙东传统禅寺的景观营造,不仅能够为现今佛寺的景观策划找到思想依据,亦可为当F--般园林与家居设计带来创意灵感。

猜你喜欢

景观营造禅寺
寺院管理学初探
在西明禅寺听蝉
冬日去禅寺祈求姻缘的年轻人
柳州都乐岩溶洞景观的特色表达研究
Hong KongCam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