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方向

2018-11-15丁茂战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产力改革开放特色

_丁茂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顾和总结40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展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历史的经验和启示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方向。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生产力作为评判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拨乱反正开始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的意志,坚决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错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又重新回到经济工作的轨道。

坚持以生产力为标准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决定力量。“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我们曾经错误地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去追求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离开生产力标准去用抽象原则和空想模式剪裁实际生活,甚至发展到“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程度,致使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实行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深刻反思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生产力标准,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首要经验和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坚持唯物史观,坚持生产力标准,而且坚定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深刻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复杂形势,我们党对生产力标准的认识更加深刻。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不但坚持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三个是否有利于”成为我们评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发展在新时代仍然是硬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人均GDP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牢牢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质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方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40年来,我们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力量。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从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巨大实惠。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元增长到13432元,分别翻了106、101倍,中国城镇化率由17.92%上升到58.52%。按照我国2010年贫困标准,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由97.5%下降到3.1%。40年来,中国贡献了世界上70%以上的减贫人口。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符合人民愿意,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

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把改革开放当作人民自己的事业。没有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以血书铺就的“大包干”的改革试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至少不会推进得那么快;没有深圳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先行先试,中国对外开放进程至少没有这么快。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既注重发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其他劳动群众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基本力量的作用,又支持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努力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方向,就是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方法原则,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稳中求进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这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经验最准确的诠释,也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法论原则,必须长期坚持。

坚持先易后难、渐进推进。30多年前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休克疗法”式的改革,使得以苏联为代表的“苏东”国家无一例外地走上了“邪路”,共产党丧失了政权,苏联最终解体分裂。中国坚持走自己的改革开放道路,坚持双轨推进、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体制外后体制内、先试验再推广,循序渐进、稳中求进,取得巨大成功。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基本沿循“帕累托改进”的路径,努力在扩大增量上做文章,把改革开放的阻力减小到了最低程度。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里,中国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之中,生产力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犯了“左”的错误,特别是“文革”十年动乱,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深刻反思和汲取历史教训,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围绕改革和发展来维护稳定,始终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苗头性问题,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维护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局面,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得到持续推进。

坚持稳求进的方法原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把稳中求进上升到新时代治国理政、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原则,上升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这是完全正确的。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更要避免发生大的错误。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进”,“进”是目的,也只有“进”才能实现“稳”。同时,要在稳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在稳中实现“进”。既要坚定不移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总揽全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同时,要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始终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有效应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确保为改革开放提供稳定的环境条件。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方向,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伟大的实践离不开伟大理论的指导,伟大的理论又产生于伟大的实践。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又必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可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影射现实,指刺唐玄宗晚年的昏庸,造成大唐的衰落。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遵循。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陈云也告诫全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人类的实践走到哪里,我们的思想就走到哪里,我们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才提高到哪里。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业不断推向新的境界。当前,改革开放正进入攻坚期,我们还会遇到未曾遇到过的诸多难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远是我们破冰前行、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和善于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我们之所以能够最终得到人民拥护、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领导力量,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独立解放,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取得这样大的成就,究其根本有一条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个党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和善于理论创新,及时回答时代重大课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善于和勇于推进理论创新,使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始终徜徉在理性的海洋中,不断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已经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

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各个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方向,就是要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前提,坚决捍卫党中央的权威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业,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坚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障,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

必须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也决定了自身的领导地位。回顾40年来国内外共产主义实践,苏共领导人接受了西方所谓“宪政”思想,推动修改宪法,取消了苏共领导地位,使国家和政权快速崩溃,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随之烟消云散。我们也有削弱党的领导从而给改革开放事业带来波折的情况,每当加强党的领导的时候,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就能够顺利推进。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极为深刻,必须牢牢把握和坚定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维护权威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也高度重视维护党的权威和革命领袖的权威,他特别指出,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领袖们来主持的。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必然选择。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在实践中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并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威,对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尤为重要。1989年,邓小平在与中央领导集体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需要更加自觉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特别是要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

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和改革开放史得出的重要结论。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历史早已证明,越是在重要关头推进事业发展,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就越需要更好地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前,我们正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艰巨任务,要更加重视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猜你喜欢

生产力改革开放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