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留守儿童的解决路径研究

2018-11-15任恺唯

戏剧之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户籍制度社会转型农民工

任恺唯,孟 雷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一、留守儿童的成因

(一)社会转型。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工业化的发展,造成了大量农村的劳动力离开家乡,走进城市。在城乡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及报道越来越多,它已经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急需解决的问题。关于留守儿童的数量规模进入21世纪以来,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据全国妇联统计数据得知,2015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达6102.55万,比2010年增长302.55万人次。其中0-5岁学龄前阶段占38.37%,6-11岁小学阶段占32.01%,12-14岁初中阶段占16.30%,15-17岁大龄阶段占13.32%。[1]

(二)工作时间。2006-2008这三年中,农民工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超过了56个小时,高出了城镇职工近9个小时,约三分之一的农民工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也显示,2009年,农民工的工作时间为26天,每周工作时长高达 58.4小时。每周的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所规定的44小时的占89.8%,其中,餐饮住宿业的劳动者每周的工作时间甚至超过了61小时。[2]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更是让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教育力不从心。

(三)房价问题。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80%左右的稳态城镇化水平低得多,每年仍以平均1.26%的速度在增长,这使得我国城市的人口增长率非常高,新增人口对住房需求的加大,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城市,造成了房价的居高不下。[3]除了城市化进程造成房价过高还有:货币滥发,房地产成为通胀的避风港;土地供应,饥饿供应造成房价过高。

(四)户籍问题。户籍制度的本意是控制人口的流动,增加人口流动的限制,但是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1958年的《户口登记条例》,这样的一部条例符合当时的国情,但是对于21世纪的今天是否依旧可行值得深究。在计划经济的那个年代,如果要说好处第一点就是好管理,方便控制,治安刑事案件极少。第二点是能减轻城市的压力,常年实施的粮食等一系列农副产品统购与统销,除了农业赋税,用较低的价格派征粮食,保证了城市中的供给,保证了城市的工业发展。但这也有很大的弊端,其结果就是既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又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原因就是因为城市各方面都优于农村,为了保证城市,大跃进之后,曾经有过一次规模较大的下乡、还有在文革时期以及之后的知青下乡,把因为工作的原因造成供给难,转移到了农村。这就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大量的劳动力涌向机遇更多的城市,由于户籍制度问题农业户口的留守儿童在遵循义务教育与户口一致的原则上,多数儿童只能选择留守,因为城里的学校需要借读费或者赞助费,这对于务工者来说是一笔巨额开销,而城市当中的那些农民工子弟学校对外来务工者也是有所要求。以上海为例,2013年12月,上海市教委规定,对于来上海务工人员的子女需要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提供《上海市居住证》或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并且需要在上海市缴纳6个月的社保,并要提供合法、稳定的居住场所证明。

近些年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实施,教育经费大量支出,学杂费减免,但是都无法改变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出现。没有城市户口,就无法参加中考、高考,无法享受公共福利,而高考上大学是留守儿童改变现状,脱离现有生活的最佳途径,户口则是条件。

二、解决路径

要想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数量,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一)对于留守儿童社会应该加强认识理解。没有理解,用不公平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他们是十分不公平的。遇到恶性事件以后的短期关注中的意义就越来越小,一方面就是没有办法促进制度改革,另一方面并没有让公众认知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去推动社会的公平并不是因为我们对弱者的怜悯,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候成为不公平制度的牺牲品。[4]

(二)公益机构的带动。2008年以后我国公益机构发展的速度很快,已经有很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民间组织成功注册。在他们的带动下,社会力量可以以志愿者和捐助者的方式参与到帮助留守儿童的事业中来。对于这种社会问题来说,公益机构更为灵活和专业,也更善于调动社会力量,相对政府有一定的优势。

(三)法律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首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基本的权利是在成年之前,除特殊原因外,由亲生父母抚养。对孩子这一基本权利的保护和相应的配套法规才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方法。我国并不是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只是在未成年人的根本利益和户籍制度、地方保护主义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的司法部门将如何权衡?更长远来说,我们的立法部门能不能克服既得利益者的压力,对国家的未来做长远的权衡?另外,我认为政府行为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侧面体现。贫富差距虽然增加了人群之间的距离,我们是否能尝试去理解其他的群体,表现出关怀和包容?具体来说,我们能否给农民工一个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多考虑孩子的感受,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猜你喜欢

户籍制度社会转型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城镇化下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隐忧
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