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的探讨

2018-11-15焦蓓蓓

戏剧之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教材

焦蓓蓓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音乐种类众多,民族音乐为其中经典类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在国际范围内民族音乐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能够传承民族精神,领会民族情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通过更好方式使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发扬,是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音乐的价值

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历史悠久。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民族山歌约为30万余首,民族民间歌舞近2万种,民族传统器乐为三百余种,这些文化遗产为各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部分民族在婚事、丧事、聚会等活动中会纵情演唱,利用歌谣教导后代,使民族和睦,将矛盾化解。民族歌曲成为民族生活的组成部分。将民族音乐传承与发扬,不仅学习各地民族文化,同样能够利用利用词、曲使学生感受民族特色以及审美意境。如劳动号子,将民族劳动生活融入音乐韵律,使其成为民族传承音乐,并在指挥劳动中作用显著,人们在劳动时可通过乐曲节奏调整呼吸,将身体压力释放,使劳动积极性提升,劳累感降低。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问题表现

现阶段,教育部门对高校音乐教育重视程度提升,目的为利用专业课程提升学生音乐素养。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占据较高比例,但是现阶段受到流行音乐以及其他音乐形式冲击,使民族音乐占比减小。相比其他音乐,学生对民族音乐接触较少,教师一般在课程中以讲解、欣赏方式教学,教学内容单一,形式较为匮乏,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高校民族音乐教师人数较少,使民族音乐影响力降低。

三、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中的发展路径

音乐教育为一项系统课程,我国民族音乐学习与传播应当立足实际,站在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角度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民族音乐,使自身文化素养提升。

(一)收集、整理民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为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提升重视力度,利用可行性对策对少数民族音乐加以保护和收集,并将音乐文化遗产整理。据相关调查显示,“江川号子”演唱者人数日益减少,老艺术家胡振浩年过八十,可演唱200首江川号子,其他艺术家年纪同样偏大,相关调查显示能够演唱江川号子人数已经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族歌曲正处于消亡过程,救援工作刻不容缓。

(二)高校课程民族音乐编排。教材为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应规划更多的民族音乐教材,高校应该在收集、整理民族音乐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民族音乐融入教材中,并在课程编排上提升民族音乐教学力度,比如民族管弦乐《我的祖国》,该歌曲为《上甘岭》电影中的插曲,旋律唯美,表达出浓烈的爱国情感,并体现出志愿军对祖国家乡的无线眷恋,词曲前半部分委婉动听,后半部分则是表现出火山喷发之势一泻千里,抒发战士情感,体现英雄气概。将这首歌融入于民族音乐中,能够使学生爱国情感提升,体现民族精神。课程编排中应当保障形式多样化,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类型,可以在一般教材中融入不同地域民歌,使多民族文化能够得到传承,使民族音乐教材丰富。

(三)民族音乐师资力量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与教师素质息息相关,高校应积极引进优秀民族音乐教师,比如能够演唱少数民族歌曲教师以及使用少数民族乐器教师或者其他民族音乐表演人才,对这些教师进行系统课程培训,指导教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使教师能够提升教学成果。也可鼓励本校音乐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学习,通过收集地方音乐。学习地方音乐,提升自身民族音乐素养。学校也可定期组织表演活动,聘请民族音乐艺术家到校表演,使学生通过活动形式认识民族音乐,提升对民族音乐兴趣,并将民族音乐传承与发扬。

四、结语

民族音乐本身便带有特色光环,为民族精神、情感凝聚艺术,也是民族智慧结晶。因此在现代化的今天,更是应当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使祖国的未来人能够理解民族音乐中的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使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艺术瑰宝。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族教材
我们的民族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教材精读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教材精读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