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2018-11-15

戏剧之家 2018年25期
关键词:双主体生产性校企

闵 珏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来规范了专科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建成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专科高等院校学生们的时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展好职业型教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的具体分析。

一、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生建设的内部矛盾及成因

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专科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在实际的构建过程里依然有很多矛盾,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的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生建设的内部矛盾及成因。

(一)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部矛盾

为完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实践性,就需要对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规范,在实际的建设与规范中容易将学校和企业这两大主体的矛盾激烈化,同时也能够发挥这两大主体的工作积极性:

1.企业的积极性受人才培养效果的滞后性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重要的主体,这个主体的主要发展目标就是获得利润。所以,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重视短期的利益,往往忽视了学校教育的价值。然而,企业在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短期内却不能得到回报,这样企业加入到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规定来激励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

2.学校教育的封闭性与市场生产的灵活性不匹配。一直以来,高职高专院校比较忽视待业的动态,整个学校的管理比较落后,教学过程也比较保守。尽管企业比较关注市场的发展变化,但是在实际的校企合作力都是由学校提出来合作的意图,企业只是被动的加入进去,所以如果学校的管理体系依然僵化,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完善,那么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必然会忽视市场信息,只为了学校的教学任务而存在。

3.校企双师团队深度互渗的应然与实然不相符。校企“双主体”共建实训基地的发展可以推动企业中的老师和学校教师们的合作,推动校企“双师型团队”的建设。不过,学校的老师们受制于职称晋升制度的影响,受到科研体系的影响,没有真正的重视实践教学的意义,这样一来学校的教学很难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但是企业的老师则是企业的优秀职工,在进行校企合作时更加关注企业的利益,他们认为学生到企业里入职只是添乱,不利于企业的正常工作。因此,两者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这样的矛盾导致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校企“双主体”矛盾的内因剖析

1.校企“双主体”地位冲突。在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里要发挥学校和企业两者的共同作用,不过在具体的实践两者的地位差异导致了一些冲突。在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里,重要是由学校负责实施具体工作, 企业的角色只是辅助者,这样是很难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的。另外,由于现在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定两者的具体职责和义务,导致学校在整个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里占据上风。

2.参与动机不一致。学校和企业两者参与到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里的目的不是一致的,对于企业来说是为了选拔合适的人才加入到企业中来,但是学校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声誉。不过在实际的建设过程里可以发现,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里企业过分的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人才长期培育的价值,学校也只是为了借助企业的设施和优秀员工,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资源和专业指导。

3.组织文化冲突。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组织文化的冲突,对于学校来说,其文化驱使下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对于企业来说,其文化驱使下是为了挖掘员工服务于企业的最大化价值。在这样的区别下,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一定的阻碍,不利于激发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举例来看,学校的文化认为在进行对外交流时应该相对封闭一些,但是企业文化更注重开放性的互动,这种差异下导致了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矛盾。

二、校企“双主体”生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构措施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校企“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明确两个主体的地位和角色,完善整体的利益体系,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的校企“双主体”生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构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引导力度,建立政策与法规结合的保障机制

“双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实现教育目的的同时,对其产生的经营效益也是同样重要的。因此,在发挥政府引导的同时,也需要完成其作为两大主体的义务与权力,并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约束其投机的心理。

(二)校企协商,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驱动与分配机制

只有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驱动机制,让学校和企业都能获得利益,才能实现校企“双主体”生产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的提高。具体来看,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采取措施:首先,企业和学校两者要明确利益价值观,企业不能仅仅为了获得利润,学校在职业教育的相关申报中得到政府的相关支持;另外还需要寻求其利益的共同点,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利益最大化的机制,从而避免出现不良的现象;最后,必须完善利益分配体系,两者之间要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实现双主体的利益平等互惠。

(三)校企互补,建立优势资源的共享机制

在校企“双主体”生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构过程里,要明确两者的优势,加大合作力度,对于学校来说,其具备优秀的潜在员工,这些员工就是企业未来的生产力,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还有经验丰富的实践性教师。从现在来看,校企合作很难实现两者作用的同时发挥,整个合作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学校只局限于向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的方式。所以,必须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共同研究处理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让教学与生产实践更加协调,真正实现“双主体”间的育人资源共享。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校企“双主体”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很多不足,两者之间的矛盾比较严重,所以必须加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力度,分析校企“双主体”生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构措施,为校企合作的模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双主体生产性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