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开在脱贫致富路上的排子山花海

2018-11-15李兰花

青海湖 2018年11期
关键词:山花花海

■李兰花

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的改变、旅游业的发展,各地花海如雨后春笋般打造建成。这些花海的建成,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生态环境,还给周边的老百姓打开了脱贫致富的门路。

位于青海省东大门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发展花海经济晚于湟中、大通、互助等县,自2017年开发古鄯镇山庄村七里寺花海后,民和县政府以花海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举措,又投资开发了核桃庄乡排子山花海,目前已初具规模。

规划建设中的排子山花海地处核桃庄乡排子山村,占地总面积为182.7公顷,离县城23公里,西邻松树乡,南接李二堡镇,东临川大高速,北临川口镇和兰西高速。排子山村地处湟水谷地南侧丘陵、沟谷地,是一个典型的高位浅山村,地如其名,境内山地成排,沟壑纵横。因环境恶劣,过去当地流传一句俗语:嫁了排子山,进了鬼门关。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排子山来,村里的姑娘又想法离开本地,远嫁他乡,因而村里的小伙子娶媳妇成了一大难题,家境不好的小伙子,三十好几还娶不上媳妇,成了名副其实的大龄青年。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固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传统,贫穷始终如影随形,是民和县典型的贫困村。

据了解,在排子山村开发花海旅游区,有三个优势:一是排子山具有高原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气温比周边城市低3℃左右,属于城市周边的黄金避暑空间,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凉爽的气候,是夏季度假避暑的优选地。二是民居院落主要为河湟庄廓建筑,依地势分散布局,以河湟风格的夯土围墙、土木和砖木混合结构为主体,民居建筑空间和院落空间表现出河湟民居利用土方与自然的结合。易地搬迁后民居建筑闲置资源较多,且具有强烈的原生性和历史感,通过现代化改造,有利于开展民宿旅游接待服务。在未来排子山民宿建设上,可以展现乡村本土特色,同时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理念,将乡村的自然与现代时尚创意相结合,成为排子山人文体验的一大特色。三是县城以南有七里寺花海,排子山在县城以北,离居民居住密集的县城较近,交通便利,有利于县城以北的居民就近赏花、游玩,也有利于外地游客前来赏花、避暑、度假。

为了一睹排子山花海的芳容,民和县文联组织县作家协会部分会员于2018年8月17日深入排子山花海开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文学采风活动。

走进排子山花海,顿觉眼前一亮,这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山村,竟然是一个开满鲜花的地方。这里视野开阔,空气新鲜,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且无污染,是种植花卉的理想之地。与排子山遥遥相对的,是牙豁山。牙豁山,顾名思义,许是因山的中间有条形似牙齿上的豁口而得名。因今年夏季雨水较多,牙豁山的草木长势旺盛,满山绿色,郁郁葱葱。而排子山则姹紫嫣红,浓抹艳妆,远远望去,两山一绿一艳,遥相呼应,相映成趣。

我们在景区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对沿着设有木栅栏的整个花海景区进行了全面的观赏和了解。排子山乡村旅游区基本地理格局为“三梁两谷地”,斜坡上为台地,三个山头现有河湟民居、花海、种植农业,两个谷地种植了大片的沙枣林和杏林。每年3月杏花绽放时,放眼望去,满目繁花,温馨浪漫,好看至极。如遇微风,则花随风动,风传花香。有时,会花瓣纷飞,恰似千万只蝴蝶翩翩起舞,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佳境,抑或是“香风百里杏花雨,却是高原不江南”的浪漫。当杏花褪去粉颜,满树绿叶的树枝上缀满青涩的杏子时,那又是另外一种景致,另外一种遐想。端午前后,沙枣花开了,浓浓的花香引得蜜蜂争相采蜜,忙得不亦乐乎。沙枣花的香,蜜蜂的勤奋,点燃了山谷的夏天。到深秋时挂在枝头上的金黄色沙枣,会让村里的孩子们满足舌尖上的美味,若干年后,那将是故乡留给他们的温暖回忆,是留在心中魂牵梦绕的乡愁。

仔细观察,排子山旅游区有三处坡地,中部脊梁的坡地有14个台阶。最高台阶与最低台阶形成约50米的高差,并可相互遮挡,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花海景区呈阶梯状分布,视野开阔,规划区大多为山坡势,坡向以东、西南及东南为主,花田大小不等。待花海全面打造完成,将展现出梯田的肌理与形象,游人自下而上游览,将更好地观赏到层次错落的花卉景观。登上梯田的制高点,花海景观更有立体多样的效果,移步换景,具有丰富的观赏花海情趣,综合体验感别具一格。

在已建成的花田里,矢车菊、百日菊、芫荽梅、向日葵、金盏菊等五颜六色的花卉在初秋的阳光下竞相绽放,摇曳生香,给曾经沉寂的山村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烂漫的色彩。开得最热烈的要数百日菊了,花色有黄色、大红色和粉红色。那笔直的茎秆,层层叠叠的花瓣,以及从花蕊里散发出的淡淡香味,无不彰显着与众花不同的韵味。还有波斯菊,民和人习惯上叫芫荽梅或八瓣梅,是一种极易在高原上生存的花卉,生命力较强,耐寒且耐旱,花色多样,不择土壤,不择环境,只要有阳光和水分,就积极生长,因此,波斯菊也叫高原上的格桑花。与百日菊和波斯菊相比,金盏菊则比较低矮,花色有深黄和浅黄。大片的金盏菊,像极了覆盖在山野间的金黄色绸带,给排子山花海装点出“满山尽带黄金甲”般的美丽。那蓝色的矢车菊,似巧笑嫣然的小姑娘,或点缀在金盏菊中间,或独立于自己的一方乐园,以其蓝盈盈的色彩,装点着排子山的初秋。还未曾种植花卉的山坡上,前几年栽种的白杨树、沙枣树、柏树、沙柳树等郁郁葱葱,长势良好,与花田里姹紫嫣红的花朵相互映衬,平分秋色。树底下的野花、芨芨草也极力生长,蓬勃向上,给景区提供了富足的氧气和清新的空气。

景区内已修成木栈道、观花台。那金黄色的木栈道、拾级而上的观花台,也是花海里的一大景致。木栈道或笔直延伸,或蜿蜒而上,或从花田中间直穿而过,走在上面,脚下发出的咯吱声像是伴奏着的音乐,和谐,似乎还有点优美。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说,随着花海景区的大力开发,将来这里会有凌空玻璃栈道、彩色滑草场、游客接待中心、儿童游乐场、民俗文化博物馆、农耕文明广场、遗留民居改造、浪漫山坞等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还会有别具特色的窑洞宾馆,为游客打造一个集观赏、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基地。

为了更多地了解开发排子山花海的过程,我们采访了排子山杏花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生彪。

马生彪告诉我们,过去他的家乡排子山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干旱山区,山上植物和农作物全靠雨水浇灌才得以生长,因而成活率较低。周边是一座座秃山,土黄色的山体上看不到什么植物,更没有花的颜色。2000年初,他在电视、报纸上看到国家鼓励植树造林的相关报道后,经过一番考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承包荒山荒坡植树造林。他决心将排子山打造成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瓜果飘香的“花果山”。说干就干,他当时承包了村里的荒山荒坡133公顷,迈开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第一步。

要在偌大的荒山荒坡上植树造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马生彪承包荒山后的头一年,他在山上栽种了花椒树,但幼苗被一股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冻死。第二年,他改种杏树,由于缺乏改变土质的经验,树苗受盐碱侵害枯死。连遭两次失败,几乎倾家荡产,马生彪说:“我当时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还跟亲戚朋友们借了一些,东拼西凑筹集了钱。后来,又到县林业局找相关领导,他们了解情况后,派技术员帮我规划设计。排子山村处于高山干旱地区,这里比不了川水地区,栽下去的树苗很难成活,而且很多事情都要靠人力解决。”在高原种植树木,水是植树造林成败的关键,没有充足的水源,树木是难以成活的,这一点马生彪最清楚。

2000年至2008年,由于缺乏资金,灌溉设备引不到山上,马生彪造林用的水都是用扁担挑,或是用三轮车拉。一桶桶水从两公里远的山下拉到山上,其艰辛可想而知。说到这些,他感慨地说:“山上没有水源,要想给树浇水,只能从两公里外的沟渠里挑水,因为路不好走,走一趟需要一个多小时。有时候,我就和家里人一桶一桶往山上担水,自己都不知道一天担了多少桶水,只记得一天干下来背也累弯了,手也磨出了水泡。这样的日子,我和家人坚持了八年多。”后来,他和县林业局的干部商量,在山上挖了雨水集流窖,到了雨季,就能较好地发挥蓄水的功能。到现在,山头上还能看见那些雨水集流窖的痕迹。

马生彪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事迹被上级领导所了解,2007年,他被全国“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领导小组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

从2008年开始,排子山村的绿化可以说是突飞猛进,马生彪总结前几年失败的原因,虚心向他人请教,并结合书本知识,采用了科学种植法。山坡上栽植了近66公顷的山杏树、33公顷的沙枣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科学实践,他的绿色希望初见成效,荒山上栽种的杏树、沙枣树、沙柳树已是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到了春天,杏树上开出了粉白色的花,沙柳树上开出了米粒般的粉红色小花,这时,蝴蝶来了,蜜蜂也来了。当季节的风拂过初夏的门槛时,沙枣花的清香弥漫在了山谷里,采花的蜜蜂,把花开的声音传向了山外。

2015年1月,马生彪成立了民和县排子山杏花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他想以排子山沙枣树林为核心地,围绕沿山体部分的杏树林果蔬基地等,打造农林生态旅游区,解决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

2016年,马生彪争取到了低效林改造项目,以少量山杏为木,实验性引进李子、李广杏、大接杏进行嫁接,成活率达到了80%。到了春天,光秃秃的山峦已经变得绿色盎然,坚韧的树木密密厚实地布满了山坡,树枝上缀满了青涩的杏子。

马生彪17年的艰辛付出也换来了回报,他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看着漫山遍野的树木,村里人的观念转变了,当初反对他开发荒山的弟兄们的观念也转变了,他的弟兄和一些村民也自发上山帮忙干活、保护树木。

2017年,马生彪被海东市委授予“海东市造林绿化模范大户”称号,并受到了表彰。

说起这些年的艰辛和成就,他说:“尽管这个事业用尽了我所有的积蓄,但我觉得值!”绿化荒山,让山上开满鲜花,是马生彪的理想。谈及今后的打算,马生彪满怀信心地说:“我想让我的‘绿色银行’常储常新,要把排子山变成民和的花果山!”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在全面加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中,核桃庄乡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旅游局、水务局、电力局等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走生态建设与观光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排子山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旱山变绿山,打造民和的花果山”的口号,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集花卉产业、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旅游扶贫造福于民,使昔日荒凉的干旱山坡变成如今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美丽风景区,走出排子山的特色乡村振兴道路,让旅游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将排子山建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打造出民和县绿色梦想的新格局。

2018年,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为指导思想,在民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占地2700多亩、计划投资9600万元、预计三年打造完成的“沟谷+山梁”的独特花海景区前期工程完结了,排子山上第一次开出了多姿多彩,姹紫嫣红的花朵。这一年,山上来了更多的蝴蝶、更多的蜜蜂,还来了许多的游客。

到2018年,经过18年的艰苦创业,马生彪坚守的绿色梦想终成正果,截至目前,花海景区已对外开放,景区内接通了自来水、电、灌溉设备和通讯设备,其它设施正在筹建中。

排子山花海的美丽,渐渐被外界所熟知,在不久的将来,会给省内外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上的盛宴,给排子山村民带来脱贫致富的契机和引力。随着民和旅游业的发展和花海知名度的提高,排子山优良的度假之地必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在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路上,排子山花海将成为民和旅游的又一大名片,给村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猜你喜欢

山花花海
花海
谁是好人
复仇
咏蜂
花海寻踪
你从花海中走来
那一片花海
圣洁的山花
山花精灵的星星花
趣图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