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书罗荣富的追求(纪实文学)

2018-11-15刘发祥

夜郎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支书寨子

◎ 刘发祥

来了,我来了。怀揣一份对脊梁精神的敬畏之心,在春回大地繁花似锦的时候,用一种思索农村现状希冀解读一代新型农民的心情,和一群追梦的年轻人一道,带着一路的风尘一路的欢声,兴致勃勃地来到贵州最美茶乡---云雾镇春风扑面花香四溢的燕子岩村。

带队的宋老师反复叮嘱我们,不要被美景遮掩了此行的目的。重点要放在村子里带领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的领头雁身上,要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要发掘他们勤劳、朴实、聪明、公而忘私、文明生活的精神闪光点。

他还说,尤其是不忘初心的村支书罗荣富,可有故事呢。

路途中,满车的笑语、歌声,满腹的揣测。全然忘了那九曲回肠的乡村小道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种种不适。

临近寨门,但见公路两旁由稻田改成近五十亩的小龙虾养殖基地里的几台机制喷泉呼啦啦涌出一棵棵三米来高的水柱,随后圆圆的划一个抛物线碎玉般洒回塘中,掀起阵阵浪花。基地之外的农田,有的已搭建大棚种植食用菌或是时鲜蔬菜,余下的依然是种着传统的油菜,金色的油菜花正笑吟吟的招呼着四方来客。抬眼望去,四周是苍翠满目的莽莽青山,仿佛藏着一个个的神秘,等着我们去探寻。

往前走,是一座小桥,桥下的溪流似乎一条缠绕在燕子岩腰间的玉带潺潺地蜿蜒流淌着,渐行渐远的向东顺流而去。溪流两岸则密不透风地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绿柳翠竹。村中的这条小溪流就这样忠诚、不离不弃的的流淌着,给燕子岩的村民们一路深情的吟着情调绵绵的小诗,惬意的哼着清风送爽的小曲。日子就这么悠悠然春夏秋冬的童话般轮回着。

走到这里,大家仿佛迈不开了脚步。

“老师们,这无疑就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天然大氧吧呀。”有人言不由衷地说。

“我们这里好玩的地方多得很呢,有时间我带大家到处去转一转。”在镇上办完事后急急地赶回来的村支书罗荣富说。由于赶路,面色有些微红,却不似我们那般走一程就气喘吁吁的。

“我们下一步准备在党委政府和民宗局的支持、帮助下除了继续巩固发展现有的养殖业、种植业和庭院经济外,还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发乡村旅游,不然老天留给我们这一片的好风景就可惜了。”

“生活改善了,同时村子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要跟上来,不然就无法和外界的现代文明社会接轨。”

打开话匣子,聊起燕子岩的方方面面,罗支书就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像一个胸有成竹的老将军,如数家珍一样的讲完观音洞、观音桥、将军石、神仙坝、龙洞井,又把燕子岩村支两委计划今年要做的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望着眼前这个讲话语调平缓,带着一口浓郁布依腔的农家壮汉,心里不禁泛起阵阵涟漪,这是个有故事的村支书。你看他,一米七八的身高,腰杆挺得直刷刷的,像一株挺拔的劲松;古铜色的面目,尽显农村人所特有的艰辛,虽然饱受雨雪风霜的侵蚀人生万事的磨砺,但是却沧桑而健康,朴素、憨厚而刚劲。透过其一言一行,我看到了,颇为粗糙的容颜一点也没有掩饰掉他燕子岩汉子的智慧。

我没有片刻的迟疑,决定随着罗支书,到下面的村寨去转一转,看看他的工作他的生活他的鱼水情。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罗支书一边查看新近的寨容寨貌与生产状况,一边与我交谈,时不时的和正在田间放水整理秧地的村民一一打招呼,嘘寒问暖。

整个上午,我们走了燕子岩、令寨、弯寨、把关、白扬寨这几个布依族苗族村寨。所到之处,寨子中的道路,以及每一户人家的门前院落无不都打扫的一尘不染,水池清澈透亮水草丰茂,游鱼怡然自得。让我眼前大亮的是,每个寨子都在显眼的地方用各自的方式把村规民约钉在墙上。更令人大跌眼镜的还是寨子的每一户人家,门口都放着一块从河里捞上来的各种形状的石头,石头上无一不刻着一句两句的警句格言、座右铭。宅院里的正门旁也钉着一块二尺见方的木牌,木牌上刻的是不同的家风家训。

下午,我见罗支书始终一直在天一头地一头的忙,连坐下来喝一杯茶的功夫都没有,就不再碍手碍脚地跟着他东家西家的窜。于是便和另外两位老师杨先兰、莫尚元一道游走于燕子岩的寨子之间,捕捉支书罗荣富和他所服务的燕子岩村在扶贫攻坚打造美丽乡村工作中的一处处闪光点,发现这一座座依山傍水的民族村寨淳朴养心的民风民俗。

我们看到了,燕子岩村在支书罗荣富的带领下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一点一滴的被村民们收藏、了然于心。

我们看到,罗支书家门前摆放的鹅卵石上刻的“座右铭”是“爱我中华,幸福不忘党恩深”。

他说,“在寨容寨貌的建设上,我们不等不靠,一切从节约出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利用陈旧的农具、河沟里的鹅卵石、庭院景观等植入思想扶贫警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内容,实现与农村景观、农户庭院文化自然融合,既最大程度节约成本,又最大化地保留了原有风貌。”

我们看到,寨里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延伸进寨子的每一个角落。路边人家的围墙,都涂上黄色或白色的颜料后,写着“讲文明语言,行文明之事,做文明你我”等敬语。

寨子中,一面废弃的土墙,本来很是大煞风景。但我们看到了,它硬是被挂点帮扶的贵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通过颜料装点后,成了一面艺术墙,给寨子平添了些许艺术氛围。

的确,寨子美了,村民的语言文明了,粮仓充裕了,支书罗荣富和他领导的燕子岩村支两委成员、第一书记功不可没。

然而,时下思想扶贫更是基层工作的一个重头戏,由于事关万千民生,丝毫不能有半点的松懈。

于是,他又说:“我们还在村寨主要路口、群众聚集场所,广泛书写永久性思想扶贫宣传标语;组织农村山歌能手将思想扶贫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唱,潜移默化中植入思想扶贫教育;开展以‘创业模范家庭’‘星级文明户’‘脱贫攻坚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引导和鼓励群众奋力争先等方式,展现出新农村的良好风貌。”

说起思想扶贫,我们在走访中留意到村民们不止一次的提到令寨的一个小伙子。

他叫祝江,因家中兄弟姊妹多,家庭较为贫穷,接受教育很少,往往等不到初中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父母忙于农事也没有时间看管引导,而导致他常年在外地“走江湖”,净干一些缺德、令人大伤脑筋的事,成了一条十足的“混江龙”,以至于村里人只要见他来了就犹如蛇虫过街,不是远远地绕路走就是一对对白眼相向。

这一切都被罗支书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和村干部们作了专题讨论,如何挽救这一个迷途的羔羊。“燕子岩的子女,我们一定要挽救!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嘛。”罗荣富说。“祝江虽然成了寨邻眼中的‘烂崽’,但是人很讲义气,脑筋又灵活,如果收心了肯定是一个好人。”

作为支书,罗荣富打头阵,三番五次上门和他谈心,不厌其烦、真心诚意去帮他改变一切。祝江屋里家徒四壁,常常揭不开锅,罗支书他们就帮助一些柴米油盐,一次又一次。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是男人,我也是男人,我就不信改不了!”最终,祝江被打动了,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此后就开始见到他参与生产劳动,并学会做了泥水工手艺,而且还娶了老婆。

“现在,祝江还到处承包小建筑工程来做,手底下还有10多个工人呢”,村民纷纷告诉我们。“平时寨子里面有什么公益事业方面的需要,他总是不会缺席。比如春节前几天,寨子里面要组织人安装路灯,他二话不说,放下自己的建筑工程,来参与安装几十根路灯。家里面的年货都没去购买,杀了年猪也没时间去熏,导致肉都变味了。”

“以前怪我不争气,所以家里太穷,没有一样看得过去的家具,所以从来不敢带朋友回家。现在我终于自己盖洋楼了,常常高朋满座。”祝江说话很有底气、很是自豪。

群众的思想转变了,罗荣富他们一班人的工作就做得顺风顺水,春风得意。燕子岩村每户人家几乎都用竹编制成极有民族特色又清香满寨的围栏,这些竹编所用的竹子都是党员王章龙无偿捐赠给村民的,足有一万来斤。其门口的“座右铭”则为:“做正直的人用行,做正确的事用心;颂党恩:脱贫我不等不靠,致富我敢闯敢冒,惠农政策暖人心,党是永远的亲人”。村民们一一利用王章龙捐赠的这些竹子,编成围栏将房前屋后围起来,里面栽种着养眼的花花草草。

为帮助燕子岩村所有的贫困群众早日脱贫,罗荣富带领燕子岩村支“两委”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充分发挥本村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优化农业结构,全力发展种养殖业。通过“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争取到20万元精品蔬菜种植项目,带动贫困户种植辣椒300亩、精品蔬菜100亩。又拿到了22.5万元扶贫资金建设8个食用菌大棚,新建5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实现94户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

“罗支书工作很给力,所以大家都积极申请用自己家的地来养小龙虾,这样做不富才怪哩。”投资燕子岩养殖产业的贵州亿友龙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国平如是说。

现在,燕子岩村已经脚踏实地的打造成了群众心中讲述村民奋发图强,不甘贫困的“脱贫攻坚展览馆”,成了一颗耀眼的新星。

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并没有让实在人罗荣富感到满足,距离他胸中的理想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啊。但他又是一个乐观的现实主义者,故而时常会漫步在燕子岩纵横交错莺飞草长的村道上,沐浴在暖风悠悠蝶舞翩翩的春光里,放眼四处,群山下尽显新风尚新面貌的燕子岩已是今非昔比。心情舒畅的他,会情不自禁的哼几句《在希望的田野上》。

有时他又会独自一人拎着一壶茶,步行一段路,悄然坐在将军石上。默默地,在泥土的芳香包围中凝望村寨那油画般的袅袅炊烟,或是仰望灿灿的星空数北斗,或是聆听田野那妙不可言的蛙声。

然而,更多的是沉思,是冥想。为了脚底下这片热土---燕子岩更美好的前景,明天的道路还依然漫长,还仍旧要上下求索,通向幸福的彼岸。

是啊,燕子岩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还要继续办下去。

燕子岩的“农民文化家园”还要不断的创新、拓展。

燕子岩的“农村书屋”还要面向更多的村民开放。

充分整合燕子岩的有效资源,打造、展示高品位的高端产业,成功开发乡村旅游,使之成为最美茶乡一张光彩夺目的名片,则是作为今后日子里一个最重要的课题来研究与实施。

下午时分,我们三位希冀探求支书罗荣富精神世界以及心灵闪光点的写作者,带着各自的话题在燕子岩的村寨里行走、采访,美美地画了一个圈后回到支书家里。

坐在庭院里歇息,但见其大门左侧同样钉着一块木牌,内容为家风家训:夫妻要和睦,家庭事事顺;

孝老爱亲先,家庭好幸福。

家风家训旁又挂着一块红红的匾牌,金色的“最美家庭”四个字很是引人注目。

的确,对于罗荣富及其妻子罗玉来说,家便是一生一世的温馨港湾。为了村里的工作,没日没夜的操劳,整整三十一年,终于换来燕子岩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最是离不开妻子和家人无怨无悔的支持。

在外工作,风吹雨打,难免会染上风寒感冒。回到家,妻子会深情地端来一杯开水,疼爱的看着丈夫把药服下去,似乎喝下去的不是药,而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从外面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又是妻子,早已把饭菜做好端上桌,以茶代酒敬丈夫,愿丈夫的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愿家庭的基石永远牢固。

罗荣富往往办事归来,已是夜深人静,但远在三十米的地方,就可看见家里的那盏灯依然闪烁着光芒,心里马上涌起一股浓浓的暖意,回家的感觉真是好。

哦,这就是爱。这就是秉承祖训“家和万事兴”良好家风的传承。

妻子罗玉说:只有家庭和睦,事事才顺利;只有子女孝敬,勤奋学习,家庭才幸福美满。

对于支书罗荣富来说,“家和万事兴”的意义有了更深层面的升华与诠释。他说:村两委班子成员好比一个大家庭,为了党的事业走到一起来,就必须团结一致,真诚相待,同舟共济,宽以待人,才能成为一个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让老百姓认可、点赞的大家庭。

正是因为有了他领导的这个“大家庭”,燕子岩村在产业扶贫与思想扶贫齐抓,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

正因为如此,燕子岩村里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而硕果累累。

罗支书的家庭自然是无须我们去品头论足。最后,我还是忍不住要去探个究竟,这位堪称新时代农村楷模的村支书的心路历程。

燕子岩一日谈,罗支书那一席噙满生活本色,朴实而厚重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可谓是字字珠玑。

我想,就是这样一个毫不掩饰自己生活本色的农村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在今天来说,这个世界可是许多厌倦了城市繁华与灯红酒绿的人梦寐以求的天地啊。

这么些年来,支书罗荣富带领大家追求的除了经济上的富裕之外,然后就是通过一系列思维创造并付诸行动来保持并完善山区农民心灵深处真善美的东西。

归根到底,罗荣富希望如此,这于平常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永恒的夙愿。

一曰家人平安。夫妻历经岁月,互相搀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子女长大,无论是为人妻为人母,或是为人师表,终究要远离,要飞翔,但只要他们安好,父母就开心。安享天伦,无非如此。

二者岁月静好。时光如流水,万千沧桑,沉淀着生命中的雨雪风霜,悲欢离合;倘若内心安宁,则岁月静好。

三是天真依然。真实的生活简单而纯粹,但却快乐无忧,这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本真,也是最终的努力。

夕阳西下,天幕将徐徐拉上,让喧嚣的世界渐渐归向宁静。

余晖下,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返程了。

猜你喜欢

支书寨子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送葬
水泊梁山行
村长的现代寓言
寨子
寨子
支书的狗
一个人远行
张支书
吃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