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平九莲灯的现状及文化内涵研究

2018-11-15侯晋芳

戏剧之家 2018年16期
关键词:高平民间舞蹈舞蹈

侯晋芳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11)

高平,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相传为炎帝的故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现在有“中国煤炭之乡”“黄梨之乡”以及“上党梆子之乡”等称号。高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花样繁多的社火舞种,有九莲灯、威风锣鼓、舞狮、舞龙、旱船、高跷、耍花棍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九莲灯。

一、高平九莲灯

高平九莲灯是山西省高平市及周边县区一种民间舞蹈,是当地节庆活动中最热闹、最受欢迎的民间舞蹈,1987年,山西省首届艺术汇演,高平九莲灯夺得最优秀节目。1993年,“九莲灯”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2008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晋东南地区保护较为完整的民间舞蹈。经过三百多年的积淀和发展,仍然保留着特有的民俗味道。

高平九莲灯的形成,经过查阅《高平县志》《风和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等有关九莲灯的资料,发现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民间传说,是天宫九仙女下凡人间,看到人间的热闹繁华不愿离去,就留在人间耍灯共舞,后来与凡人结婚生子,所以九莲灯最开始是由9人表演发展为现在的18人乃至更多。现在店上村的舞蹈形式就是依据这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是据高平市凤和志记载,九莲灯最晚形成于清朝嘉庆年间,九莲灯最初是由“八仙给王母娘娘贺寿,孙悟空偷吃蟠桃”的故事演变而成。表演程式是:八个演员分别饰演八仙,靠演员所戴的脸谱来区分身份。八仙左手拿拂尘,右手端花灯。八盏灯分别为四季花(牡丹、莲花、菊花、梅花)和四季果(桃、石榴、苹果、香瓜),每盏灯内插一只蜡烛照耀花、果。八仙在台上载歌载舞,代表王母娘娘的造型灯竖立于舞台后场,八仙上前献上花果。整个献果庆寿的过程,由五场舞蹈完成。后来,八仙取消,变更为八位少男少女,八盏花果灯改为八对,与花果山水帘洞的故事结合起来,后场的王母娘娘造型灯被花果山水帘洞造型灯所取代。原来的五场舞蹈不变,只是献寿过程变为每舞完一场,花果山即由中间向两侧分开,放出一把火,跃出孙悟空和几个小猴子。他们耍一套猴拳,翻几个跟头,将鲜果抢吃一空,然后跳入水帘洞内,后场灯关闭恢复原状。再往后,花果山被取消,只剩八对灯。舞蹈时因四盏果灯上的果子容易跌落,便将四季果灯取消,变为芍药、月季花等花灯。

“九莲灯”原为“九连灯”,取八盏灯加一座王母娘娘造型灯为九连之意,因受王母娘娘所坐莲花团的启示,将“连”改为“莲”,故称“九莲灯”。目前,凤和村的九莲灯仍然保留着这种演出形式。

二、高平九莲灯的现状

高平九莲灯分布较为广泛,高平市区及所属东城、西城办事处,寺庄、米山、神农、三甲等村镇,尤以凤和村和店上村最为著名,逐渐形成店上和凤和两大传承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为风和村张连恒、店上村申树贞。店上村近些年一直保护和传承着本派套路和技法;凤和村也不示弱,在年轻有为的新村长张军的带领下,重拾本派绝技,表现出凤和九莲灯当年的辉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目前九莲灯存在的现状。

(一)九莲灯演员

九莲灯根据节日、节目的不同,演员人数会有所不同。先从传统的两大流派店上村和凤和村来说,店上村九莲灯舞蹈演员为18人,男女演员各9人,从演员人数上来看,是根据九莲灯由来的第一种说法,九仙女下凡与凡人共结连理,耍灯共舞。凤和村九莲灯舞蹈演员为10女,3只小猴子。这两个村的九莲灯相对来说更为传统和本色,没有加入太多的现代元素。其他乡镇演出人数不固定,甚至有的全是女演员,二十到三十人左右。如果参加政府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演员则会多至上百人,而且是以广场舞形式出现,意图来表现舞蹈壮观的场面。组织排练的演员大多数为村中老百姓,放假期间会有高中生和大学生前来参加排练。由于演员都是普通民众,因而在舞蹈中没有特别高难度的技术技巧动作,而且村中没有公立专业演出团体,每次演出都是村委会临时寻找村中男女青年进行短期排练后演出。

(二)九莲灯服装道具。

九莲灯的服装为汉族民间舞蹈服装,男演员服装以黄色和白色为主,腰间配绿色或浅蓝色的腰带,头扎白色毛巾。毛巾要扎得像兔子竖起的两只耳朵。女演员头发扎成两根辫花,系绿绸作为头饰。后经改进,有粉色、绿色、红色,与男演员的腰带形成呼应。男女演员统一白色运动鞋。男演员双手持九莲灯,女演员左手提灯,右手执扇。也有的地方全是女演员双手持九莲灯。

九莲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它代表着村貌,要求用高级皱纹纸纯手工制作,花茎也是专用的植物茎干。花灯有牡丹、荷花、菊花、梅花,果灯是桃、石榴、梨及香瓜果灯。经过不同时代不同程度的改进,目前都以花灯为主。花灯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老艺人的心血和汗水。心灵手巧的工匠剪出各式各样的花瓣,再拼贴成五颜六色的花朵,意在代表着不同的季节,希望用一年四季五彩缤纷的花朵来表达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喜悦之情,每朵花灯都栩栩如生。九莲灯一般在晚上演出,在烛光的映照下,花灯显得格外耀眼,映照出演员的张张笑脸与在黑暗中穿梭的身影相映照,时隐时现,飘飘若仙,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花灯所用蜡烛也是自制的,这种蜡烛耐用而且不怕蜡油烧灯,后来演变成盆底装一只手电筒,减去了蜡烛易熄的麻烦。

在演出过程中,高空会出现一个引灯,也叫“飞灯”。飞灯用苇杆或者竹篾扎成白鹤、金鱼、蝴蝶、蜜蜂等造型,外层裱糊白纸,再进行彩绘,然后绑扎在竹竿上高高举起,舞动时像飞起来一样。竹竿约长六米,舞动动作为上下挑灯,意图表示蝴蝶在花上采蜜,灯上还写有村名,让人们很远就能看见是哪个村在表演。还有一个用白纸扎成的方形纸灯绑扎在铁杆上叫做尾灯,一般在队伍的末尾出现,演出过程中在旁边候场,灯上绘有花的图案,写“金鸡报春”等字样,衬托出节日的气氛。

(三)九莲灯动作及特点

九莲灯演员基本为村中青年男女,都没有舞蹈基础,所以舞蹈动作以简单整齐为主。表演时,身体重心前倾,上身以扭、摆、晃、颤,为主要动律,下身以各种步伐来配合上身的舞动。舞灯是九莲灯的主要表现手段,上身舞灯的动作有溜灯、甩灯、对灯、绕灯、晃灯、转灯、分灯、大对花、小对花、男女对花等,脚下主要步伐有三步一蹦、十字步、脚尖碎步、跑场步、蹦跳步、前点步、垫步、掖腿步、蹉步等。九莲灯中的演员持灯有特殊要求,用小拇指别住灯柱,在舞动时保持灯的平稳,避免蜡烛烧灯,形成左手较高,右手较低的舞姿体态。表演者手持花灯而舞,眼随灯动,灯随人行,时而像在水上漂浮悄然无声,时而又像流星雨划破天空,高潮部分又如波涛汹涌,让人眼花缭乱……演员用“穿灯如穿梭”的表演来表现九莲灯“水上飘,地上飞”的精彩绝伦之处。

九莲灯舞蹈演出场地以露天为主,演出时,先打场,演员伴随着锣鼓节奏跑场,打开场地后开始表演。笔者将其舞蹈特点总结为四个方面。

九莲灯第一个特点是“跑”。跑是指舞蹈中的跑场步。要求跑的稳,跑的轻,所谓跑的“稳”,是指无论是打场子的慢跑还是一窝蜂中的快跑都要求稳。因此,老艺人们将灯的表演特色形容为“快如风,稳如钟”。而所谓跑的“轻”,可以从演员的舞鞋看出,舞鞋为白色运动鞋,跑起来悄然无声。一般九莲灯表演时长为十多分钟,即使演员满头大汗都要调整好呼吸,使自己舞步轻盈,让观众感觉到轻盈欢快,酣畅淋漓。

第二个特点是跑场路线。九莲灯的跑场路线复杂多变,跑场又有“大场”和“小场”之分。“大场”有 “走场”“溜场”“跑场”“倒搭钩”“分场”“大对花”“小对花”“双进门”“剪子股”“蛇蜕皮”“一窝蜂”等。“大场”队形路线在表演时可以随意组合,正反旋转。“小场”表演时有唱词,演唱民间小调。唱一段变换一种队形,边唱边做甩灯的动作。每个舞蹈队形都能够抒发出不同的情感,跌宕起伏,让人目不暇接。舞蹈动作上身重心前倾,脚下变化复杂,再加上快速交叉的线路,形成多变的画面,使整个舞蹈充满了生机。同时,脚下快速的跑场步与上身大幅度耍灯的动作,再加上丰富的跑场路线,要求演出场地必须宽敞,给演员充分发挥的空间。

第三个特点是歌舞并存。整个演出过程分为几个部分,每舞完一段,摆出“天下太平”四个字的造型,再唱一段民间小调,歌唱四季花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现代化元素也被运用到九莲灯这一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中,如在2017年元宵节各县区汇演的节目中虽没有出现摆字的队形,但加入了流行歌曲来表达新时代老百姓丰衣足食的生活品质,与复杂多变的队形、变化多端的动作交替进行,颇带有时代感。

(四)九莲灯音乐

九莲灯音乐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上党八音会音乐为主,伴奏乐器有锣、鼓、镲、唢呐、笙等,现在又加入了电子琴。一般由锣鼓先打起节奏,其他乐器再逐一跟进。当然也有分工不同的时候:跑队形时要用锣、鼓等“武乐”来烘托气氛,演唱时则用板胡、笙等“文乐”来表现民间小调的地方特色。伴奏音乐旋律优美,淳朴热情,主要曲调有《太平调》《卖扁食》《三朵花》《霸天桥》《双叠翠》《银钮丝》《小拜年》《混江龙》等,有的时候编导也会根据各地方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良,加入一些现代民族歌曲来表现老百姓的丰收喜悦之情。打击乐的粗犷豪迈、热烈火爆与舞蹈配合协调,浑然一体,在演出结束后演员再唱上一段地方民间小调,旋律优美,淳朴热情,更增添了九莲灯的地方民族舞蹈文化特色。

三、高平九莲灯的文化内涵及传承建议

(一)文化内涵

1.祈天祭祖。高平九莲灯已经流传数百年,人们一直保护和流传着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同时这种艺术现象与老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也蕴含着当地民族舞蹈文化。高平九莲灯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老百姓在日常农耕劳作的过程中用身体语言传递出一种符号的意义。当地老百姓们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祭祀功能依然存在,除参加政府举办的民俗汇演外,还要到村里或者附近的单位去演出,烧香拜佛,敬奉神灵,祭祀祖先,祈求来年能够五谷丰登,保佑人们祛病除灾,幸福安康,万事顺意。老百姓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朴实善良成功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充实和传承着舞蹈文化,通过九莲灯祈求祖先保佑,娱神、娱人的功能显而易见。

2.盼求丰年。农耕文明造就的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高平九莲灯的传承与发展,九莲灯以本地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为题材,载歌载舞,具有生活气息的动作风格性。高平九莲灯的演出时间一般在元宵节前后,不仅为了庆祝美好佳节,而且希望来年能有好丰收。这点从九莲灯的道具可以表现出来,花灯是四季花,分别是春季牡丹,夏季荷花,秋季菊花,冬季梅花,代表一年都是万紫千红,四季飘香,飞灯一般为蜜蜂或者蝴蝶,落在鲜花上采蜜,寄予了人们的生活像蜜一样甜。还有红灯笼和扇子,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与富贵,所以过节的时候家家挂起红灯笼,手里再舞起红灯笼,更加增添了节日的气氛。除此之外,九莲灯点燃的蜡烛,烛光的寓意也是显而易见,烛光给人光明和力量,即使再远再黑的路我们都可以用光来照亮,表达了人们一种无畏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3.繁衍后代。高平九莲灯不仅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跑场路线,还有分工不同的各种人物角色。店上村九莲灯男女演员人数相等,根据民间流传第一种说法九仙女下凡人间,与凡人结成夫妻生儿育女,体现出男女追求爱情,繁衍后代的目的。此外,九莲灯出现多次的圆圈路线,包括内外圆的关系以及圆周上的运动方式,运动中身体的姿势与动作,动作中时空力的变化,都体现出身体符号的群体认同性,“圆”用身体言说了男女之间的“缘”。

4.儒家思想。高平九莲灯用载歌载舞的综合表演形式体现着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具有特色的民间小调搭配与时俱进的歌词使得它更有时代感和生命力。例如凤和村2010年的唱词:凤和村变了样,处处是新气象,齐心(那个)高唱科学发展歌,全村哪党员群众聚成一条心呀,(那个)奔小康。老百姓用朴实的民间小调来寄予希望,用通俗易懂的歌词来表达生活在新时代的幸福感,用自己的方式来做到不忘初心,来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二)传承建议

高平九莲灯不仅具有民间舞蹈的表演性、艺术性和欣赏性,而且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审美研究提供了鲜活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智慧和精神创造,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多重信息,并且在社火文化中具有教化功能,使其具有多重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社会影响。高平九莲灯目前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发展状态,虽然流行范围较广,但多为中老年人喜闻乐见,群众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现有的老艺人普遍偏老,代表传承人已相继去世,后继无人的问题尤为突出。艺术自身的文化链条不牢固而且异常脆弱,多为群众自发组织,缺少科学的传承体制和发展思路,舞蹈文化的人文精神相对虚化。

笔者身为高平人,更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政府部门已经提出相应的保护政策,现提出几点建议。

1.活态保护和传承。舞蹈是动态艺术,我们用舞蹈艺术来进行活态保护和传承,用我们的身体语言来记录舞蹈文化的时代性。

第一,开办“九莲灯”艺术培训班,聘请技艺高超的老艺人传道授业,既可以加强对现有九莲灯老艺人的保护,又可以解决无收入来源的实际生活问题。

第二,提取九莲灯的动作元素和风格特点,发展成系统的地区性民族民间舞蹈教材,走进专业院校,既让外省的学生学到本土民族民间舞,又让学院拥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

2.文化与旅游带动发展。探索九莲灯的民俗文化和舞蹈文化,深入基层进行田野调查,掌握大量的口述资料和实物资料,把握九莲灯的风格性,挖掘九莲灯的源头,明白它内在的人文精神和舞蹈文化,建立文化研究所和研究基地,研究关于九莲灯的项目和课题,结合高平悠久的历史文化继而扩展到旅游产业,吸引各类企业投资发展,与地方经济相结合,建立自己地方的舞蹈团体,编创本土化的舞蹈或舞剧,参加一些大型的舞蹈比赛或演出,让更多现代化的媒体来宣传,提高九莲灯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

3.创新与实践。编导可以把九莲灯编排成广场舞的形式,不仅能让老百姓锻炼身体,还能使九莲灯广泛流传。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结合党的文化建设路线和方针,使九莲灯更贴合人民群众的生活,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希望高平九莲灯能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一起努力,使这项优秀的民间舞蹈形式得以传承发展,给子孙后代们留下弥足珍贵的艺术资源。

[1]祁明.风和志[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6,135.

[2]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910.

[3]张素琴,刘建.舞蹈身体语言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

猜你喜欢

高平民间舞蹈舞蹈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冰上舞蹈搭档
千年古建看高平
高平夜景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仰望高平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