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电影创作中的审美偏谬现象分析

2018-11-15毕露予

电影文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化动画电影动画

毕露予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继“中国学派”曾经创造的辉煌逐渐远去,国产动画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在政策鼓励以及市场成熟等因素下活跃了起来。这无疑是可喜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的创作中,还存在着值得注意的审美偏谬现象。相对于在艺术和商业上已经取得了一定平衡,并具有国族特色的美日动画而言,中国动画电影复兴之路还将是很漫长的。

一、重现代化而轻民族化

曾经的“中国学派”之所以能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的一张“名片”,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民族化审美的张扬。不仅如京剧、民乐等艺术元素进入电影中,如《大闹天宫》(1961)等;来自中国传统美术技艺的木偶、剪纸、水墨,乃至皮影戏、国画等形式都曾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艺术形式支撑,这是属于中国的、独一无二的、难以被模仿的民族艺术审美。

但是近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创作中,曾经享誉国际、声名远播的“中国学派”一去不复返。一方面与“中国学派”的创作技巧难度极大、成本极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的美日动画带来的审美习惯的改变有关。中国动画有着扩大市场、提高产业附加值的主观需求,而客观上又有着较强的动画人才资源优势,这也吸引了国外知名动画公司在中国以投资、建设制作中心等方式寻求合作,并以自身的动画制作技术影响了国产动画电影。如《藏獒多吉》(2011)等就是中日合作下的成功之作。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以及和国际接轨的程度都在这种合作中得到了提升,但也正是在这种渗透中,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化审美日益稀薄。在如《赛尔号》系列、《超蛙战士》系列、《恐龙宝贝》《汽车人总动员》等电影中,都可以看到主创为了追求国际视野而几乎完全抹去了影片“中国”属性的偏谬之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动画人选择以不同的方式保留我国深邃的传统文化内涵。一是改编传统民间故事,如以一种迪士尼式个人成长外壳讲述民间沉香劈山救母故事的《宝莲灯》(1999),改写《聊斋志异》故事的《小倩》(1997)等;二是在当代动画形式的基础上加入民族化的审美经验,如《大护法》(2017)中大量背景采用了水墨画的形式;三则是直接将民族元素现代化,如在《小门神》(2016)中,主创就选择了将门神等元素置于现代语境,并直陈他们逐渐为人们所遗忘的窘境的方式,呼唤起观众对于这些民族元素的审美记忆和情感。但是这些相对于曾经给世界动画史留下灿烂一笔的“中国学派”而言依然是偏于现代化的,尽管主创已经努力想再现属于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但电影依然无法显示出独立的、“中式”的艺术品格。

国产动画电影对于民族化审美的轻视是极为可惜的,这一方面是由于艺术上部分灵韵、神韵的损失。如《小蝌蚪找妈妈》(1961)等水墨动画由于画材造成的渲染效果,使人与物都没有清晰的边缘线,突破了常规动画的单线平涂创作规律,使得电影整体上充满了优美的意境与抒情的格调。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占有和文化输出方面的失利。如中国学派的剪纸动画曾经为日本动画人所模仿,但由于剪纸艺术本身复杂的艺术要求,使得日本人不得不望洋兴叹,放弃尝试这一表现艺术。而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动画电影遭遇瓶颈,日本动画如《千与千寻》《千年女优》《你的名字。》等不断涌入中国的电影市场,让中国动画人颇为被动。而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在这些日本动画电影中存在着大量日本民族元素,如日本民俗文化、特产和风景,乃至能剧音乐、浮世绘美术风格等,它们既服务于画面形式美,又增添着叙事的魅力,使日本动画成为与美国动画截然不同的“那一个”。而美国动画电影方面,迪士尼和梦工厂也开始了积极地对中国民族审美元素的借鉴,如《功夫熊猫》(

Kung

Fu

Panda

)系列电影便发现和提炼了大量中国传统艺术精华,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对此,中国动画人不得不对国产动画中对民族化道路的放弃进行反思。

动画电影创作的现代化审美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民族化的否定。民族提供的审美文化与审美特质是包括动画电影在内的文艺创作的重要根基,民族精神特质中先进的一面是与现代社会的审美语境相符合的。因此,承认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兼容,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向民族审美中求得突破,应该是动画人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二、重趣味性而轻教育性

由于低龄受众群体的存在,动画电影应当取得在趣味性审美和教育性审美上的平衡。忽视了趣味性则将导致教育目的难以实现,而忽视了教育性,趣味性也将沦为浅薄的谐谑和逗乐。曾经的国产动画电影一度被认为说教意味略显浓重,尤其是在“十七年”时期,在主张“文艺为政治服务”“美术为儿童服务”的历史背景下,动画人最大限度地用动画电影的形式来诠释社会主流价值观与政治立场。如《人参娃娃》(1960)中对惩恶扬善的主题进行传递,小长工小胡子和人参娃娃代表了正义一方,而贪得无厌的财主胡瓜皮则代表了邪恶一方,最终胡瓜皮受到了人参娃娃的惩罚,正邪之间的界限和正邪双方的结果是极为清晰的。与之类似的还有如《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等。小姐妹龙梅和玉荣在面对暴风雪袭来,国家集体的财产受到威胁的情况时,不顾自身安危保护羊群,体现出一种大公无私、勇敢无畏的精神,这些对低龄观众童真的心灵有着较为正面的教育作用。而在新时期,这种对说教的反拨则导致国产电影走向了另一个偏颇与失衡,即削弱了电影中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这无疑也是对审美格调的一种降低。

这在根据游戏或动画连续剧改编而成的电影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如《魁拔之十万火急》(2011)、《龙之谷:破晓奇兵》(2014)、《魁拔Ⅲ战神崛起》(2014)等电影,无不架空创建了一个匪夷所思、令人目不暇接的世界,而其中的人物关系与情节也堪称扑朔迷离、风起云涌、引人入胜,影片高潮之处正反双方的大战更是气势磅礴。但往往也正是在于过于追求世界观与局面的复杂,电影中对于伦理道德的着笔已经大大淡化,或即使电影有意弘扬某种优良品质或精神,但观众在注意力被分散的情况下已很难把握到。

不可否认,还是有大量动画电影依然恪守对人性道德或理想世界的宣讲,在电影中贯注一种合乎公益的核心价值观。如在根据周星驰电影《长江七号》改编而成的《长江七号爱地球》(2010)中,被UFO遗忘的小外星人七仔成为环保大使,它和蛋挞头父亲之间的对立传递给儿童观众一种热爱和平与环保的理念。除此之外,小狄和父亲在相依为命中的父子情深,父亲愿意为儿子牺牲一切的真情,以及小狄父子和蛋挞头父子对比带出的“钱不是万能的”朴素真理,以及类似《宝葫芦的秘密》的通过一个神通广大的七仔告诉观众人应该打消不劳而获的幻想,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来获取想要的一切的设定,电影充满诚意与温馨,可谓是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正面教育,让观众在获得娱乐的同时得到陶冶上取得了平衡的典范。与之类似的还有如《梦回金沙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可是在当前观众对于优秀动画电影的吁求下,这些佳作还远远不够。

三、重形式而轻内容

如前所述,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产动画与国外动画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日益频繁,这带来的正面效果就是就制作技术而言,当前国产动画电影在赶超国际先进动画上已初见成效。尽管限于资金等问题,国产动画电影还并不能与迪士尼等老牌动画巨头的作品相媲美,但是平心而论,单就技术问题而言,这早已不再是一个制约国产动画电影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国内的动画公司都将工作与宣传的重心置于视觉技术的提高上。如在二维技术上,“十二年磨一剑”的《大鱼海棠》(2016)堪称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的最高水平;而在三维技术方面,奇幻题材的《精灵王座》(2016)的画面精美至极,其制作水准相对于美日而言已经不遑多让。一言以蔽之,在技术上中国的动画人已经取得了新成就。但这依然不能改变部分已经采用了先进技术的作品的问世依然让人大失所望的结果。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故事本身依然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弱项,这是与动画人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偏谬分不开的。

这种轻视首先表现在剧情上原创力度的匮乏,使电影缺乏新颖性。如近年来涌现的《葫芦兄弟》(2008)、《黑猫警长》(2010)和《大闹天宫3D》(2012),都是属于对旧有的国产经典动画电影的翻拍。而如《熊猫总动员》(2011)则更是有着对《疯狂原始人》《功夫熊猫》等梦工厂动画模仿之嫌。在先进的、更加炫人眼目的技术,如3D技术的支持下,观众得以收获不一样的、更为惊艳的视觉效果,但是就题材本身乃至思想性方面而言,电影显得不思进取,无法提供给观众更多的收获,而更多地依靠对“情怀”的贩卖来赢取票房。

其次则是尽管电影设置了一个好的题材,但是在叙述方式和情节的衔接上缺乏技巧。如同样是在电影一开始交代一个全新的世界背景,《大鱼海棠》中长达两分半钟的旁白相对于以舞台剧吸引观众的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而言便落入俗套,显得缓慢而拖沓,尽管这“是一种安全的方式,但并不够新颖”,无法快速抓住和带动观众的注意力。电影在节奏的松紧有度、叙事方法的多样性上,也无法与灵活运用了闪回、插叙,埋下大量伏笔的《疯狂动物城》相比较。再加上对于人物行为等的处理,使得尽管《大鱼海棠》中包孕了来自《庄子》的丰富哲学内涵,但是观众却大多将电影只理解为一个三角恋情故事。

最后则是剧情上的低幼化、重复化,如《兔侠传奇》《兔侠之青黎传说》《熊出没之雪岭熊风》《熊出没之熊心归来》等,尽管画面也都颇为精致,并且在技术支持下,电影中不乏帅气酷炫的打斗场面,耗资巨大的天气场景,但是电影很难说从内容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给予观众怎样的启益。相对于炫技意味的打斗、天气场面,成熟的迪士尼动画等更善于添加轻松幽默的细节或人物情感细节的刻画等,在并不消耗大量资金的画面中就给观众以感动和愉悦感。

剧本是一剧之本,而情节则是剧本的主体,是调动观众兴趣的重要部分,电影的结构是由一系列存在一定内在关联的故事情节有机组合而成的。单纯追求给观众视觉上的刺激,无意于编造一个精彩合理且富有深度的故事,或存在精妙的构思却无法把一个故事讲好,依然是当前国产动画电影不可回避的症结之一。

国产动画电影在新时期逐渐赢回市场与口碑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审美上的失衡和偏谬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使得部分动画电影或是成为一闪而过的“流星”,或是虽然精彩却美中不足,与普通观众真正的审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疏离。可以说,国产动画电影要想避免再次出现在国外动画电影冲击下的停滞不前,取得故事性、想象力、表现形式乃至教育意义等方面的审美平衡是极为必要的,这需要富有责任感与危机意识的中国动画人继续思索与创新。

猜你喜欢

民族化动画电影动画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动画电影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我是动画迷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