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观众送上味美汁浓的《一碗原汤面》
——小戏曲《一碗原汤面》创作感想

2018-11-15王增云

戏剧之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模范人物定州汤面

王增云

(定州市文化馆 河北 定州 073000)

我市创编的小戏曲《一碗原汤面》同时荣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群星奖”,入围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这在我市文艺历史上第一次获此殊荣。

贾永青是我市市人民医院的一名产科医生,参加工作一年半后,发现自己患了癌症。但她为了能够继续在自己心爱的岗位工作,瞒着大家咬牙坚持,后来不得已去北京做肾切除手术,请假说为父亲去看病。手术后7天就回医院上了班,依然从事着产科繁忙的工作。一年半后癌症全身转移,她偷偷地吃药化疗,头脱发了戴假发,手脱皮了戴手套,依然治疗病人900多人,开展手术1000多例,接生婴儿512个,直到在工作中倒下来,大家才知道她忍受巨大的痛苦在坚持工作。正是这种爱岗敬业、忘我奉献的精神,评为全国最美医生。我们创编小戏《一碗原汤面》就是以贾永青为原型,宣传最美医生的动人事迹,挖掘内涵的时代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

小戏如何利用局限的舞台空间,在较短时间内去表现模范人物的动人事迹,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戏曲表现模范人物的一般大多是选择他们生活工作中的片段,有代表性的事件,体现出模范人物的精神世界。但是生活片段选短了不感动人,选长了时间不允许。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选择了集中念白和大段唱腔,去表现模范人物事迹中最精彩的部分,使模范人物的动人事迹淋漓尽致地体现感人的奉献精神。在小戏《一碗原汤面》里,我们选择了贾永青最亲的人,她的父亲,用带有感情的发自内心的语言道白和大段唱腔,表达了贾永青忍剧痛,坚持工作的动人事迹。为了能够在舞台上有大段道白和唱腔,小戏设计了一个故事情节,让剧情为人物集中道白和唱腔进行自然过渡和铺垫。贾永青的父亲在守护她抢救脱离危险后,很晚了到街上原汤面小店吃饭,对话间才知道店嫂的儿媳妇是个患有心脏病的产妇,在生孩子非常危险的时刻,是贾永青用精湛的医术,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使产妇顺利分娩,保住了大人孩子两条生命。当店嫂知道贾永青病危后,迫切想知道她的病情,这样就给贾父讲述贾永青带病工作创造了机会。这样情节设计也说明,只要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就会得到群众爱戴,医患关系就会非常和谐。

小戏也是戏,小戏更要有戏剧性,才能吸引人。为了突出戏剧效果,我们在情节发展方面做到了一波七折。贾父进小吃店要吃原汤面,店嫂说晚了,没饭了。一折;贾父要走,却发现饭桌上有一碗面,有希望了。店嫂却说是给闺女留着的。二折;店嫂好奇地问贾父为什么这么晚了才来吃饭。贾父讲述了闺女病危抢救刚脱离危险,才想起吃饭。于是热心的店嫂要为贾父做饭。三折;贾父吃面后连夸好吃,表示店嫂闺女能吃上这样的面,真是有福。但是店嫂却说闺女不是亲闺女。引起了贾父的好奇。四折;在贾父的追问下,店嫂讲述了市人民医院产科医生救治心脏病儿媳妇生孩子的经过,把产科医生当成了闺女对待。贾父一听产科医生进一步追问,原来就是自己的闺女贾永青,于是贾父和店嫂成了一家人。五折;店嫂通过贾父知道闺女贾永青得了重病,大吃一惊。六折;贾父讲述了贾永青瞒着大家带病坚持工作的动人事迹。戏曲达到高峰。这时忽然来电话,说闺女想吃饭。七折。最后,贾父和店嫂把一碗原汤面给闺女送去。跌宕起伏的故事发展,峰回路转的情节安排,把观众带入到动人的情境中去。

小戏《一碗原汤面》是用定州大秧歌曲调演唱。定州大秧歌从宋朝开始到现在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大文学家苏东坡加工整理,在民间广泛流传。经过历代艺人、爱好者的传承提高,尤其是近代秧歌艺人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唱腔、板式、语言,成为独具特色的剧种,善于表达各类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受当地人们喜爱,当地流传着“看戏看秧歌,吃饭吃窝窝”的谚语。2006年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小戏用定州秧歌表演,发挥古老戏曲的表演优势,为现代服务,用发展的手段做好非遗戏曲的传承工作。

结束语:这次我参与了《一碗原汤面》小戏创作,并在戏中扮演了店嫂角色。为了用定州秧歌曲调唱好现代戏,我在保持剧种基因谱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剧种、其他演唱形式的优点,同其他同志一起对唱腔进行了大胆改革,使唱腔更加激越、婉转、悠扬、古朴,更加具有艺术性、时代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因此博得了大观众的喜爱。

猜你喜欢

模范人物定州汤面
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在培育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推动功能路径探析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定州分行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雄安、辛集、定州专场二)
关于模范人物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几点思考
想念定州
吉林组织先进模范人物参加休假疗养
异国的清汤面
范立州:定州地产的旗帜
智端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