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2018-11-15◎唐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早睡早起道理导向

◎唐 一

为什么你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所谓的“知道这个道理,就能过好这一生”,那是你把“知”这件事看得太小了。

英国利物浦大学心理学家劳森,曾做一个测验,叫做“自行车问题”。大概是这样的: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自行车?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愚蠢,我想大家一定都笑出声来了。那下面这个问题,你一定也能回答出来,不妨尝试一下:

给你下面这张图,不要看实物,也不要上网查阅,只凭借自己的记忆,把自行车的其他部件补充完整,唯一的要求是:自行车能转动。

怎么样,你能做到吗?

劳森教授的实验结果是:将近一半的学生,无法准确地补充完整图片。

来看看这些学生们都是怎么画的:

所以,如果你画不出来,不用沮丧,因为大部分人都画不出来。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很多事情,我们总以为自己对其非常了解,但事实往往是,我们对其一无所知。

平常我们总听到别人说起一句话:“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这些人的潜台词其实是:“我知道我要控制脾气,我知道早睡早起对身体好,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知道该这么做,但就是做不到,所以还是算了。”

很多人沉溺在这个逻辑中,心安理得地维持现状,不愿做出行动去改变。这个逻辑听起来很合理,但其实漏洞百出,最大的漏洞就是:你真的懂了吗?

正如开头的小测试,大部分人自以为对自行车很了解,但真要问到自行车的运作原理,就发现“原来我一点都不懂”。

随便给你一幅王羲之的字,让你使劲儿看,每一个笔画你都记住,准许你拿尺子去量,全知了吧?来,给你一张纸,你来写,你能跟他写一样吗?

因此,即便是面对某个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如果你没有真正掌握,那自然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怎么做,那就不会去做,这和人类的本性没有一点关系。

有一次,朋友阿来对我说:“我知道早起是一件好事,但我就是太懒,怎么也做不到啊!”

我看着她,笑了笑:“其实,你不是懒,你只是对‘早起’这件事一无所知。”

她反驳我:“大家都说,熬夜对身体不好,所以要早起。”

我问:“熬夜确实对身体不好,但你感受到哪里不好吗?”

她迟疑了一会:“那确实没有,哪怕每晚1点睡觉,我也能睡够8小时,睡得也很香,身体貌似没啥不健康的。”

我笑了笑:“这就是说,所谓的‘早睡早起身体好’,你根本没有直观感受过,那自然对你没啥激励作用。”

哲学家说:熟知非真知。

大多数人都只是遵循思维惯性而已,对事情的本质缺乏了解,因此执行起来,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比如,有人说:“我知道不能轻易发脾气,但就是控制不住。”

那我问你:“你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脾气?什么事情触发了你内心的点?发完脾气,周围的人受到了什么影响?”

再比如,你和我说:“你知道下班回家要好好学习,别总是玩手机,但就是做不到。”

那我问你:“下班回家要好好学习,为什么很重要?除了玩手机,你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事情吗?你给自己定过什么目标吗?”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答不出来,那你怎么敢说自己“知道”了道理但就是做不到?

所以,“知道却不去做”,根本没有这种事情。

做不到,只能说明你压根不知道,你以为你明白,其实你根本不明白。

所有的大道理,对你来说只是一段干巴巴的文字,你不懂它的来龙去脉,也不懂个中的内涵,你只是记住了文字,却没让它进入你的脑子,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

正如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所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没有一个人是真的知道而不去做的,知道了不去做,只是因为没有真正知道。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过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所谓的“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真相其实只是,人在低谷之中,总喜欢简单粗暴地把失败归结于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却不去用心思考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这句话最大的坏处在于,它以一种自以为是的腔调,隔绝了自己变好的所有可能性。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去理解和思考这个道理,而不是自以为是地理解了这个道理,这样很肤浅。

如果“道理”只是一段文字,和你的生活无关,那你永远没办法从中获取改变的力量。

读一本教科书或者专业书,你可以思考:这个知识点对我有什么用?我能拿来改善自己的哪方面不足?

听别人说自己的创业故事,你可以思考:用他这个办法,我能做成点什么? 只有“道理”对自己真正有用,你才能利用起来。

所有知识,你背得再滚瓜烂熟也没有用,如果不流动起来,它们就只能待在你的脑子中,等着你慢慢遗忘它。只有“拆解”,才能让知识流动起来。

比如读一本书,记录下来的知识点,请务必这样思考:

有哪些东西是感兴趣、需要进一步了解的?记入待办事项,安排时间去拓展阅读和了解。

有哪些东西是备查的?记到知识库里面,并记住“联系”和“关键词”。

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实践,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的?记入待办事项,安排时间去操作。

很多人的思维模式,都是“问题导向”,一出了问题,就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持续困扰自己的问题上。

但另一些人的思维模式,却是“解决导向”,也就是出了问题,他们想的是: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我要做点什么?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于是,同样面对“我很痛苦,我该怎么办”的困境,“问题导向”的人就只能看到前半句“我很痛苦”;“解决导向”的人却能看到后半句“我该怎么办”。

千万别一味自怨自艾,沉浸在这种痛苦中无法自拔,应当想办法让自己脱离困境。

请记住,鸡汤听了忘了,就是鸡汤;听了去做,就是真理。

别说大道理没用,更别说什么“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你没读懂、没思考,更没有努力去做。

猜你喜欢

早睡早起道理导向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坚持服务导向 凝聚侨心侨力
当一个人变得自律
早睡早起(部级优课)
早睡早起 不易抑郁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道理
犬只导向炮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