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话(58)

2018-11-14

北广人物 2018年40期
关键词:正音读音胡同

[第五十八辑]您知道祈年殿念“旗年殿”吗?

离西城区的三不老胡同不远,有条“刘兰塑胡同”。为什么-叫这个名儿?难道刘兰塑是个人名吗?

人名是没错儿,不过,您先别望文生义地猜测。历史上压根儿没有刘兰塑这个人。敢情这仨字是老北京人的讹化音。

原来元代的北京城,有位非常有名的雕塑家叫刘元。他雕的像栩栩如生,京城许多寺庙的塑像都出自他的手,他也受到人们喜爱,但后人在写书的时候,误将刘元写成了刘銮。銮,luan,音峦,是一种铃铛的名字。

这一“銮”,麻烦了。老百姓不认识这个“銮”字呀,以为它念“兰”呢,于是刘元就变成了刘兰。有意思的是京城很多塑像都刻着刘銮塑,老百姓居然把这当成了人名,于是刘元这位雕塑家,就以讹传讹成了“刘兰塑”。

这地名元代就有了,已经叫了这么多年,所以就一直保留下来了。您说刘元冤不冤吧?好在那会儿也没知识产权一说,刘家后人只好默认了。

事实上,北京胡同里,这种以讹传讹的正经不少呢,比如:钱粮胡同,准确的发音应该是“钱漏胡同”。那个“粮”字,应该读“漏”。明代这条胡同有铸钱的“钱局”,当时叫“钱堂胡同”,但叫着叫着就叫走了调,成了“钱粮胡同”。

此外还有:

“辟(脾)才胡同”的讀音,应该是“屁才胡同”。

“西河沿(严)”的读音,应该是“西河燕儿”。

“教(交)子胡同”的读音,应该是“叫子胡同”,原来的胡同名叫“轿子胡同”。

“演乐(月)胡同”的读音,应该是“演药胡同”。

“白纸坊(仿)”的读音,应该是“白纸方”。

“西苑(员)”的读音,应该是“西愿”。

“木樨(西)地”的读音,应该是“木须地”,原来此处为养马之地,种有大量苜蓿,故此得名“苜蓿地”,后改叫“木樨地”,等等。

老北京话把上学叫念书。那会儿,北京人念过书的不多。老北京许多吃“开口饭”的艺人,如说书的、说相声的、唱大鼓的,都没几个念过书的。

您会问了:“说书的不识字,他怎么说呀?”这就是功夫了。

那会儿说书的、说相声的都是师父教,徒弟学,口传心授,死记硬背。所以那会儿的人,叉把这行当称为“记问之学”。

问题是有的师父也不认识字,所以有些字往往就蒙着来了,特别是有些不常用的生僻字,还有常用但有音没字的北京话,只能找音同的字来代替,于是出现了许多讹化的北京话,如:

[阜(音负)成门,说成“府成门”。

[扒猪脸,说成“爬猪脸”。

[发酵,说成“发孝”。

[牛皋(音高),说成“牛搞”。

[邂逅(音后),说成“谢够”。

[星宿(音秀),说成“星肃”。

[塑料(音素),说成“嗍料”。

[雕塑(音素),说成“雕嗍”。

[酿冬瓜,说成“让冬瓜”。

[樵(音桥)夫,说成“焦夫”。

[鹤年堂,说成“豪年堂”。

[徘徊,说成“排回”。

[葱爆羊肉,说成“葱包羊肉”。

[看(yao)肉,说成“肖肉”。

[走穴(音学),说成“走噱”。

[生肖(音笑),说成“生消”。

[祈(音旗)年殿,说成“起年殿”。

[剽(音飘)窃,说成“瓢窃”。

[枸杞(音旗)子,说成“狗鸡子”。等等。

生活中,这种讹化字音非常多。有些字的发音讹化后,北京人已经说愤了口儿,改起来也难,比如阜成门,从小就听老人们说“府成门”,您非让说它的正音“负成门”,往往找不回原来的感觉了,就像天坛的祈年殿,从小就叫“起年殿”,非念正音“旗年殿”,反倒觉得别扭了。

其实,这些字的标准音,北京人也能发,只是用到某个词或词组上,产生了音变,比如祈年殿的“祈”,正音是“旗”,“祈祷”这俩字,北京人肯定说“旗祷”,这没问题吧?但“祈”字搁在“祈年殿”上,就变成“起”了。这种情况还不完全属于讹化,很大因素是口音产生的习惯。

当然,有些纯属于讹化的字音,我们还应该发正音,比如“甫”和“溥”字,很多北京人把甫(u)念成pu“普”;把“溥”(pu)念成“府”。这是必须要纠正的,咱不能姑息错字。

汉字的多音字很多,要想发音准确,您首先得明白这个词儿的意思,同样的字放到这个词或词组里,意思是不一样的,比如“曝”字,有两个发音,意思完全不同:一曝十寒的“曝”读pu,音铺,晾晒的意思;事情曝光的“曝”读bao.音报,胶片曝光的意思。

所以要区别对待,事情“曝光”,您念事情“铺光”,那就满拧了,考试答题—分也不会有。

猜你喜欢

正音读音胡同
从闽粤两地正音书的语音性质看清代官话问题
“那”与“哪”的读音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我是小字典
“箪食”之“食”读音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