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中求进 投身隔震减震

2018-11-14张玉芳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9期
关键词:防震博士后防灾

文/张玉芳

▲郭阳照工作照

郭阳照,男,1983年11月生,博士后,现任四川华西集团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的2016-2017年度“青创先锋,青春榜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结果揭晓。华西集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郭阳照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郭阳照毕业于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四川华西集团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建筑减震防灾科技研究工作。“建筑是一个严谨的领域,在减震防灾这一方向的技术研究更需要慎之又慎,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必须时刻记住自己身上的责任。”秉承这样的工作信念,郭阳照发扬工匠精神,近年来不断在建筑减震隔震等技术领域大胆创新,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的工程应用,倾力提升建筑的防震水平,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减震防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埋头研究,探索减隔震技术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探索和推广建筑减隔震技术对于提升建筑物的防震安全,减轻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从事建筑防震科技的现代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人们住上更安全、更稳固、更防震的房子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其矢志不渝的理想和目标。

自投身建筑减震防灾科技研究以来,郭阳照在强震发生后,总会不畏艰险,想方设法,亲赴震区考察当地建筑的震损情况,收集资料和数据,认真分析不同类型建筑的震害特点和成因,以探索提升建筑防震安全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近年强烈地震接连发生,实地接触更多的建筑震害样本,才能更明晰思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筑防震新技术研究。”

在华西集团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郭阳照常常会总结经验,不断地从中发现问题。为能够有效解决发现的问题,他带领团队一遍一遍地进行理论推理,通过电脑进行分析模拟,同时不断地进行反复的实验,分析各项数据,结合各类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反复研讨,不断改进解决方案。经过无数次的推理、论证、改进,郭阳照与团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丰富的成果。

近年来,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8项,获自主产权1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形成了齿轮活塞式隔震支座、消能减震砌块、自减震装配式墙板、扇形盘式消能器等系列的科技成果,大大提升了团队在建筑减震防灾科技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有力推动了建筑防震科技的发展。

2014年,郭阳照作为主要参与人调研了我省“三线建设时期”建造的核设施厂房,仔细分析这些厂房结构体系的特点,与团队一起针对这些“超龄”服役厂房未来地震中可能潜在的核泄漏等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提出将常用于民用建筑减震的新型屈曲约束支撑减震技术运用于广元“八二一”退役核设施厂房的抗震加固工程中,显著提升了核设施厂房的抗震安全水平,有效降低了厂房在地震中破坏并引起核安全事故的风险,同时,该方案的实施对促进四川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勇担责任,助推实践应用

面对取得的成绩,郭照阳仍然觉得在减隔震技术领域的探索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历次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往往是较为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对建筑减隔震技术的运用十分缺乏。”

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灾后不少建筑受到了严重破坏。但芦山县人民医院大楼,不论是大楼主体还是内部设施都基本完好,各项功能均能正常使用,这座大楼也因此被网友称为“楼坚强”。

奇迹的发生并非偶然。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影响,芦山县人民医院大楼在设计建造时,就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确保了灾难发生时生命财产安全。“事实证明,推广减隔震技术十分必要”,这个案例一直为郭阳照所深深铭记。

然而,在后期调研中,郭阳照却发现“楼坚强”的例子虽然让大家知道了减隔震技术的成功运用,但是许多地区和业主对该项技术的接受程度依然不高,对减隔震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仍存有疑虑。

面对减隔震技术推广中遇到的困难,郭阳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人不明白,我就讲到他们清楚为止”。在与项目单位对接过程中,郭阳照总会一遍又一遍地向对方阐述减隔震技术原理,列举使用该项技术的成功案例,并引导单位了解减隔震技术的先进性和发展情况,提供详细的建设方案,建议项目单位在建筑修建中运用减隔震技术。

2015年至2017年期间,郭阳照先后成功推广了甘孜州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中心、康定北门体育场、康定回民小学校舍加固工程、建科院科技楼副楼隔震工程等多项建筑减隔震工程项目,为减震隔震技术在我省的推广提供了典型的示范。

“现阶段,除了受限于观念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外,我省的建筑减隔震产业发展还相对薄弱。”为此,郭阳照不遗余力,技术支援我省建筑减隔震生产企业的建设,帮助解决减隔震产品制造和应用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于加快我省建筑减隔震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

此外,郭阳照及其团队十分注重创新技术与实际结合,2015年,他们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于四川建科院科技楼绿色改造项目中,通过多维度、系统化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工程质量,减少了变更拆改,节约了资源,显著提高了项目的综合效益,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获得了第一届“李冰奖”PKPM绿色建筑设计大赛一等奖、四川省首届“开明杯”BIM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培育人才,构建交流平台

2012年10月,经四川省人社厅批准,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是一个促进产学研对接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自设立基地以来,建科院积极与省内外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先后与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协商联合培养博士后科研工作人员事宜。

郭阳照是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培养的首位博士后,在基地进行博士后课题研究期间,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建科院的用心栽培下,郭阳照于2017年1月以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出站答辩,取得了博士后证书。

如今,郭阳照除了进行建筑减震防灾技术研究外,还会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课题探索。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郭阳照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倾向等因素为学生设置适宜的课题,他说要“因人施教”。在课题研究期间,亲自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实地学习,并将多年的总结和经验倾囊相授给学生。

2010年以来,郭阳照指导建筑结构工程专业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研究生12人进行建筑结构和防震减灾科技课题研究,先后培养了8名建筑减震隔震设计分析和生产施工技术骨干。2015年,郭阳照作为主要参与人,设计建造了四川建科院的大型学术会议和科技交流中心,为建筑科技培训、学术交流、科技成果展示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员,郭阳照一直坚持在建筑减震防灾等科技问题上进行探索和研究,为提升建筑的防震安全默默地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猜你喜欢

防震博士后防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